-
1 # 愛說的大叔字字暖人心
-
2 # 和煦造景
2021年秋季玉米價格形勢如何?
2020年的玉米價格我只能用“瘋狂”兩個字來形容,從年前的8、9毛錢,一路上漲到現在的1.3元左右,一噸玉米的價格上漲了700元左右。而促使今年玉米價格上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從2019年10月份開始中國生豬產能就在恢復,而到了今年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均實現了連續多個月的增長,截止到2020年11月,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均達到了正常水平的90%以上,作為豬飼料重要原料的玉米,其需求量也是直線上漲,隨著玉米價格的上漲,各地飼料企業已經進行了接近10次左右的調價。
2、雖然今年玉米的產量基本同2019年持平,但東北不少地區因為遭遇颱風,糧食收穫成本明顯增加,農民為了保證利潤,價格低了不賣。
3、大量資金湧入玉米市場開始囤糧,不僅是業內資金在囤糧,還有大量外圍資金的湧入,這些資金對玉米價格形成了炒作效果。
近期玉米市場變化情況和價格走勢情況
目前農民手中的玉米已經不多了,基本都賣給了貿易商,由於貿易商都是高價收糧,現在的價格貿易商並沒有賣糧的打算。近期為了控制玉米價格,國家連續向東北地區進行了臨儲玉米的定向投放,不少玉米深加工企業的庫存壓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一些企業負責人也表示企業收糧計劃發生了改變,從此前的一次性收購變成了階段性的。這些也僅僅是讓玉米價格出現了小幅波動,而且短時間波動後最近幾天玉米價格再次上漲。
目前的玉米價格已經是最近6年來的最高價了,後續再次大幅上漲的難度很大很大了,貿易商方面總有資金消耗完畢或者是糧庫放滿的時候;農民方面也不可能一直惜售,現在還沒賣糧的農民後續賣糧時間或者是春節前或者是開春後;再就是不斷增加的進口玉米和小麥、稻穀對玉米替代量的增加,都會阻礙玉米價格的進一步上漲;最後國家更不可能坐視玉米價格上漲而不管。
我認為玉米價格最高價應該能上漲到1.35元左右,而且這個最高價最有可能出現在明年的5、6月份,因為:
1、這個時間段中國生豬產能已經完全恢復,飼料需求量巨大‘
2、農戶基本把該賣的糧都賣了;
3、青黃不接,新一季玉米還未上市;
4、貿易商清庫存迎接新一季小麥的到來,因為貿易商都是高價收購的玉米,會想辦法拉高玉米價格,保證利潤。
但是到了秋季,隨著新一季玉米上市,價格可能會下滑,而且下滑幅度可能會比較大,主要是因為2020年玉米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本的炒作,如果炒作不成功將會有大量的資金撤出玉米市場,而從當前的玉米價格情況來看,不成功的機率還是很大的,預計明年秋季玉米價格很有可能下跌到1.1-1.2元,我們按照1.2元計算,一畝地產1600斤,那就是會有1920元的毛收入。
支出方面:需要800元的土地流轉費用,200元的種子成本,化肥450元左右;農藥30元左右,收割機200元左右,也就是說一畝地的成本為1680元。
利潤為:1920元-1680元=240元。還算是不錯的利潤的,當然這是我比較悲觀的看法,也不排除明年的玉米價格比今年價格更高,利潤自然也就更高。
回覆列表
今年已經結近尾聲了,這就得該說過年有啥的打算?我看原來打工的農民工還是繼續去打工,留在農村種地農民也還是繼續做他們的種田營生。
今年種玉米的農民可以說是收穫比往年要高的多,有許多農民後悔今年種的少了,沒想到今年玉米價格一直走高,如果要是多種點玉米,趕上這高價錢,就可給家裡多增加點收入,農民種地沒啥盼頭,就是希望自己創造出的果實能賣上錢,也就沒把汗水白流了。
農民種地風險大,計劃趕不上變化,都想在地裡刨出金娃娃來,可現實並非想的運氣美好,如果你覺得去年大蔥價格牛逼,玉米價格也是喜人,哪我過年是不是該多種點呢?這是農民一直以來抱有的幻想。
能能怎麼種都的有個技巧和規化不能瞎猜瞎折騰。比如說大蔥,今年秋天一直以來價格一直暴漲,今年種蔥的肯定是撈錢。哪過年蔥價格還會高嗎?適合不適合一齊大面積種植呢?
蔥僅僅是蔬菜裡的調味品,食用量不是挺大的。如果開春人們就大量播種小蔥,蔥苗發展多了,農民看上有利可圖,便一鬨大量復播,到秋後肯定又是和前年一樣樣的,三四毛沒人要了的後果。雖然我猜測的不一定準確,但我肯定保證說,過年蔥價格不會太高,每斤有七八毛價就不錯了。
再說說玉米價格過年秋天會不會還能保持住今年這個樣,這誰也猜不透。我的預料是過年農民肯定會擴大種植面積的,每家每戶的地,都要以種玉米為主,農戶基數大,別看一家多種一半畝,集中一起也是量大的很。還有的人會承包大量土地來種玉米的
。
這兩方面因素聚集在一起,過年玉米的播種量會肯定的大。如果遇上正常年景,玉米產量會大幅度提高,到時秋後會跌到一元價的可能。如果年景不好,要不北方乾旱,南方水災,以及冰雹風蟲害不確定因素影響,玉米產量欠收,隨之而來的價格還是平穩的,但不會持續上漲。
農民種地可以說是碰運氣,誰也不會預測的十拿九穩,但總得來說,農民辛苦勞作一年,誰都希望有個增產又增收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