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今通史
-
2 # 混元形意掌門人
不一樣
朱元璋:黨爭的我殺,沒黨爭但是我懷疑的也要殺。
朱棣:不服從的我殺。
前者的後果是不可避免地錯殺株連很多無辜之人;後者只是殺了要殺的人而已。
朱棣要殺的是什麼樣的人以方孝儒以首的誓死效忠建立帝不肯改弦易轍的文官集團。
其實朱檔並不想殺他們,只要他們肯效忠於新皇帝就能活命,而且還被重用,以朱棣的大手筆來看,榮華富貴是很容易的。但他們就是愚忠,朱棣一氣之下殺雞儆猴。
對於“靖難之役”起兵跟隨自己的有功之臣並不多,數來數去有影響力的有燕王的兩個兒子朱高熾和朱高煦、軍師姚廣孝、燕王府右長史金忠、都指揮僉事張玉、都指揮僉事朱能、都指揮僉事丘福、都指揮同知譚淵、左軍都督顧成等幾人,全部兵力初時4萬左右,攻進北京城時也才12萬左右。所以,本身就從戰火中出生並長大的朱棣完全能擺平他們,他們軍功不像前輩徐達、藍玉那麼赫赫,自然也沒有多少驕傲的資本。
喜歡一網打盡不留活口的朱元璋朱元璋的部下派系就比較盤根錯節了,這裡我要說明一點:朱元璋的部下沒有造反的,有的只是黨爭!前期是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與劉伯溫以首的浙東集團,後期則是這兩派的代理人胡惟庸和李彬之爭,裡面還加雜了一些有功之臣的爭風吃醋,對自己爵位的不滿和對別人的羨慕嫉妒恨,以及官僚系統裡由來已久的貪汙腐敗問題。
總結起來,朱元璋要殺的是四類人:
1、參與黨爭的;
2、被黨爭牽連的;
3、心懷不滿、驕橫跋扈的;
4、貪汙腐敗的;
從藍玉案開始,朱元璋就殺紅了眼了,黨爭參與的人實在太多,朱元棣雖然能準確識別出那幾個領頭羊,但是下邊的群羊是無法一一分辨的,也沒精力與時間去一一查明,本著除惡務盡、斬草除根的原則,一不作二不休將這群羊全殺了。這自然冤枉了很多很多的好人,有的僅僅只是上下級關係,並未同流合汙。
-
3 # 兜兜的小販
不一樣
朱元璋的功臣是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個個都居功至偉,對朱元璋的威脅也就更大,朱元璋在建國之後懷疑甚至害怕他們。
朱棣就不同於朱元璋了,他汲取朱允炆的教訓,害怕自己也遭受同樣下場,於是將所有兵權集於一身,這樣,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們也就沒了刀劍,他所忌憚的前朝的忠臣們,也可以逐個剷除。
回覆列表
自然不一樣,而且差別還非常大。
風傳——過河拆橋哪家強,大明太祖朱元璋。當然,這裡面很多問題還是有些爭議的。
眾所周知,朱元璋從基層和尚開始,一路走來推翻元朝,當屬不易,很顯然,要想做一番事業,光靠自己是不夠的,所以在創業初期,他還拉攏了一群至少當時來說是死心塌地的創業夥伴,經過了很多年的奮鬥,他成功了。朱元璋恐怕自己在初期都沒想到,他能一躍成為大明王朝的開創者。而他的創業團隊成員也各自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功臣集團中的一員。
後來某些功臣們逐漸的把持不住自己了,簡單的說就是太張狂了些,自己從底層混到了位高權重,卻反過頭來欺壓百姓,無惡不作。其跋扈程度,已經讓朱元璋起了忌憚之心,深恐自己的子孫根本沒辦法控制這些尾大不掉的功臣,自己在的時候還好,如果有一天自己歸天,恐怕老朱家不是失去權柄這麼簡單。
為了皇權基礎穩定,同時也為了集權,老朱開始使出了他的大招——縱容,假裝不知道,慢慢的慣出毛病再一次性剷除,並且剪除黨羽,本著除惡務盡的原則,寧殺錯不放過,有一點是誰也無法否認的,比如當時的胡藍案,牽連實在是過甚了,目的絕對不是案件連帶那麼簡單。
從朱標開始,朱元璋就開始了自己的行動,後來朱標早逝,以朱元璋的眼光能看不出朱允玟是個啥脾氣秉性麼,為了皇族安全,老朱又加大了“工作”力度。
很多內容,在很多問答中,我已經說過了很多次,這題不想再重複了。
後來,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打敗了建文帝朱允炆,成功奪取了皇位。而此時,朱棣身邊也聚集了一群創業夥伴,他們在“靖難之役”中功勳卓著。有別於老朱,老四朱棣對待功臣的態度和他父親朱元璋卻完全不同。他大大獎賞了這些功臣,並在他有生之年經常對這些功臣給予封贈。
為什麼朱元璋殺光功臣,朱棣卻對自己的功臣很好呢?
朱棣並不是那種心慈手軟的酸儒,更不會講什麼仁義至上,這點從他清理建文帝鐵桿簇擁者的手段上就能看出。類似於方孝孺這些人的下場,普通人聽了都要抖一抖,下手不可謂不狠。
朱棣對功臣手軟,原因之一就是他的這些功臣不同於老朱的開國功臣,朱棣的功臣們,根系較淺,並沒有錯綜複雜的朝堂和軍隊勢力關係,說句大白話就是他們掀不起多大風浪,一切盡在朱棣的掌控之中,力所能及,屬於那種對自己根本對構不成威脅的人。
其次,朱棣並不是沒有相應舉措,這些功臣們在功成後,大多不再能直接指揮軍隊,只是節制建文帝當初的將領。
朱棣一生御駕親征多次,本身在軍中的威望、號召力就很高,其他人妄圖染指部隊,並且造朱棣的反,這幾乎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之間是君臣加戰友的關係。所以朱棣放心,當然,這也是他沒有發現有功臣造反或不忠的傾向,如果有的話,朱棣的鐵腕恐怕會和老朱一樣有力,只不過不會牽連那麼多人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