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想什麼呢?宰相是三品,一品二品多是加銜,或者虛職、爵位,如三公、三師,天策上將、開府儀同三司、親王、公主、國公之類的。

    普通官職最高就是三省長官了,也就是侍中、尚書左右僕射、中書令,這都是宰相,也是三品官。

    因為宰相是三品官,所以當給小官加銜做宰相,加銜就是同中書門下三品,

    普通人做官,基本到三品了,不像明清都是一品大員。

  • 2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唐朝宰相是多,可也遠遠算不上多如牛毛,還是很值錢的。

    宰相是一個稱號,而不是一個官職,獲得某項官職的人便可稱為宰相,唐朝歷時近三百年,在不同時期,這項官職是不同的。

    初唐時,唐朝官職沿襲隋朝,實行三省六部制,尚書省尚書令、中書省中書令和門下省侍中這三省長官綜理政務,共議國政,三省長官併為宰相。

    尚書令最先退場,因為李世民當過這個職務,他繼位後就沒人敢當了,尚書令的副手左右僕射成了尚書省的實際長官,也就是實際的宰相。

    尚書令缺位後,中書令和侍中的授予也越發稀少,皇帝不願將這種天然宰相的職位輕易授予臣子,因為此時宰相頗有權力,一群宰相達成一致,皇帝的命令都會被駁回。但國家大事總要有人處理,於是宰相出現了新的名字。

    宰相的新名不少,按《新唐書》的說法,前前後後多達四十餘種,比如參知政事、參議得失、同中書門下三品及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等等,皇帝想要哪種就哪種,畢竟這類官職的作用就是給一個非宰相官員提供宰相職能,皇帝說明此意即可,名字是其次。

    不過這麼亂也是很煩人的,總要有個統一標準吧,自唐高宗永淳年間以後,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使用頻率逐漸增多,到唐肅宗時期,終於成為唯一。

    “平章”是意思是評議辨別,引申意就是斷決處理,中書省和門下省的辦公地點都在皇城內,經常合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就是指這個官員跟中書令和侍中一樣有權處理國家事務,也就是宰相。

    此時中書令和侍中都是正三品官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是三品官,到唐代宗時期,中書令和侍中升為二品,而且經常用來加授給元勳、上將,逐漸變成虛銜。

    至於左右僕射,虛得更早,在貞觀末年就開始削弱,到唐玄宗時,已經被排除在宰相行列之外,雖然等級高,但不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這類官職,就不能行使宰相職能。

    如此一來,掌握實權的宰相最高官職就是三品,再往上就是虛銜,有榮耀沒有權力,根本不是值不值錢能夠概括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有哪二十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