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面人解讀歷史人物

    張國華老師,有名越劇演員、越劇名家、新中國上海越劇院第一代男老生名家。

    眾所周知在越劇史上,越劇從浙東小山村唱到大上海,走向全國和世界,經歷了男子越劇,男女混演、女子越劇和男女合演與女子越劇共同發展的不同階段。在這段歷程中,越劇男演員的貢獻不容忽視,張國華,就是這樣一位為越劇奮鬥了一輩子的男演員。他用自己辛勤的耕耘,在越劇舞臺上描繪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張國華是1954年考進上海戲曲學校,是解放後國家培養的第一批男女合演的學員,當時是有60個學員,上海第一個招,招了40個,20個男,20個女,還缺20個男的,就到浙江紹興去招了4個,到他們蘇州來招了16個,一共湊滿40個男演員,史濟華是上海的,劉覺、他、沈嘉麟都是蘇州招來的。他記得當時一下火車站,一部非常高階的大轎車等著他們,他們非常高興,小朋友看見都高興得不得了,直開華山路1448號,他們戲曲學校的地址,這部汽車聽說是拍了電影《梁祝》以後,稿費買了一部新車。他們到了戲校以後,很重視基礎訓練,特別是唱,基本上用了兩年不到的時間,專門學老腔老調。

    到1956年戲校又招了五個班,有京劇、評彈、淮劇、滬劇,還有一個戲曲音樂班,樂隊班,五個班,這下熱鬧了,他們一樓在排越劇,二樓在排滬劇,三樓在排淮劇,四樓在排京戲,學校四周圍都在練打擊樂。他因為去看過上海的大世界,去玩過的,真像上海的大世界,他稱它為“小小大世界”,儘管條件比較差,練功吃飯都是在大草棚裡,但是師資力量非常強,他們學身段全部是崑曲老師教,傳字輩最好的老師教他們,他們沒有門戶之見,當他們和崑曲班的同學一樣傳授,印象很深的是沈傳芷老師、周傳鋼老師,當時張國華他學呢,因為行當還沒有分,學的都是沈傳芷老師教的小生身段,圓場、臺步,開扇、摺扇、身段,都是學小生的,沈老師不但是身段好,眼神、手眼身法步完全是統一的,所以讓他也得益匪淺。

    他後來若干年以後排《漢文皇后》,前面叫他演青年漢文帝,後面叫他演年紀大一點的,他並沒有感覺到很大困難,那就是戲校為他打下很好的基礎。在戲校的時候,他年紀雖然是他們班裡最大的,但還是個小青年,好動,他們的練功課,把子功、毯子功這兩項是基本功,是京劇老師來教的。他特別喜歡毯子功,而且喜歡翻跟斗,他們叫長跟斗,所以他也是戲校歷史上第一個能夠翻長跟斗,能夠翻城牆的武行演員。和一班同學練得興趣正大的時候,結果有一天,項彩蓮老師將他喊到辦公室,她說張國華,你練功的勁頭是好的,首先肯定他,但是你要認清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你將來不是翻跟斗的演員,你是要唱的,站在臺上要唱的演員,所以希望你在這方面擺正位置。哎呦,他當時才懂得有這樣的關係。那他就適當減少了練武功的時間,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唱腔上。

    以優異的成績,從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後,張國華如願進入了上海越劇院。然而,一開始迎接他的,並不是華麗的大舞臺,而是艱難的鄉村演出。

    那麼,從戲校到了越劇院以後,有一年實習期,第一個給他們的任務,就是下鄉為農民,為家鄉人民演出。另外讓他們回到浙江,越劇的老家去感受感受,他們去演出的時候,條件是比較艱苦的,舞臺前沒有電燈,只有兩盞汽油燈,掛在上面照明。但是觀眾是人山人海,都在稻田裡,草臺班演出。他記得那時候,在《追魚》裡他前面演假包公,後面就翻跟斗,結果由於臺小,翻翻翻到臺下去了,翻到樂隊的大鼓上,樂隊馬上把他託上來,託上來他繼續翻跟斗,也挺好玩的。那段生活雖然只有三個月,但是終生受用。之後他們老同學碰頭一直講,那段日子過過以後,今後任何困難我們都能克服。

    一年實習期結束以後,1959年6月1日成立上海越劇院實驗劇團,為什麼叫實驗劇團,就是因為男女合演,有兩個問題要解決,一個是男腔、男演員的唱腔,要過得了關;第二個,男女聲對唱,聲腔問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放在男女合演實驗劇團面前,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一定要克服,不克服就沒辦法生存。因為開始的時候,特別是開頭演出時,當然不是他,他們有一個小生,唱得還比較好的小生,一上臺,一唱《盤夫》,一開口,兩句沒唱完,下面起鬨,還吹口哨,有個別觀眾,他們不要聽,為什麼不要聽呢,一個,越劇的審美定式、唱腔,是女子越劇,你一下子換個男的,他們非常不習慣、排斥;第二個,他們男演員,儘管經過四年訓練,正規培養,但是在唱的方面,應該說還不夠成熟,還沒有過關,說得徹底一點,就是說味道還不濃,觀眾難以接受。面對這樣的形勢,觀眾這樣的反感,當時確實動搖了他們一部分同學的事業心,但是也有很多同學發奮,以此為轉機,發奮,要攻克唱腔關,所以他自己暗暗下了決心,就是說一定要唱得觀眾從不愛聽到可以聽,到愛聽、喜歡聽,自己一定要唱到這樣。

    唱的方面呢,他確確實實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並且很好地向老前輩學習,老前輩有好多經驗,好多好的旋律,其中張桂鳳老師,是他比較尊敬的一位前輩,因為他啟蒙戲就排的《二堂放子》,是張老師從紹劇移植過來的。張老師首演,項彩蓮老師教他的,教得也比較仔細的。畢業以後又經過張老師的加工、幫助,包括其它《花中君子》、《何文秀》,有好多戲的唱腔,還有《打金枝》、《金山戰鼓》都是張老師的戲,他都學,得到張老師的指教,當然還有其他幾位,徐天紅老師、吳小樓老師都很關心,張老師呢,應該說他的唱腔,是從張桂鳳老師的唱腔起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可卡頭頂有白毛、而且越長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