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預防感冒
二是治膽結石
三是防治肝炎
含姜的方法是:將生薑颳去皮(姜皮屬涼性),每天切四五片生薑(切得像厚紙一樣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內。每天早上起來,先飲一杯開水,再用開水衝到盛有薑片的碗中消毒處理,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含10~30分鐘,將薑片咬爛,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轉)
姜:在中醫裡面的用處多了,有乾薑,生薑,煨姜,姜皮,炮姜等,這個乾薑並不是生薑直接曬乾就是了,民國期間著名的中醫張錫純說過,姜最早的根莖叫母姜,這個母姜曬乾叫乾薑,如果母姜放入地下,發芽,長出其他的根莖,這些當年生的莖塊,叫生薑,所以生薑不是母姜,所以生薑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點,而以發散為主。
生薑是我們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喜歡吃薑,後世很多的文人都據此熱愛姜,比如蘇東坡指出:長吃生薑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據《東坡雜記》所載:“予昔監郡錢塘,遊淨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藥王,年八十餘,面色紅潤,目光迥然。”問其健康長壽的奧秘,答道:“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雲。”
生薑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研究,生薑含有姜醇等揮發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節作用,可增進食慾,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所以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當然,嚴格地說,有熱證的人還是不適合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蔔夏吃薑”,為什麼夏天要吃薑呢?原來,夏天我們很容易吃很多的冷飲,涼的食物,這樣脾胃的陽氣很容易受傷,我們吃點姜,就可以防止這個問題出現;冬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吃很多的肉食,這樣脾胃的運化也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多吃點蘿蔔,可以促進消化。
生薑在中醫裡面的作用: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第一,生薑可以解表散寒,如果我們被冷風吹到了,切幾片姜,熬水,這樣喝下去,就會出一身汗,然後身上立刻就溫暖起來,甚至會出汗,這樣寒邪就被排出了,這叫解表散寒。
生薑的另一個作用是止嘔,如果因為脾胃不和,引起嘔逆,尤其是寒性的嘔逆,這個時候絞點薑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嘔,效果非常的好。
薑汁的做法是這樣的,把生薑搗碎,兌入一點水,攪拌,然後把汁瀝出,這就是薑汁了,並不是把生薑放入攪拌機中攪碎榨汁才是薑汁。
至於這個化痰止咳,是指有寒咳,因為寒而導致的,或者有寒痰,這個時候方子裡面加入生薑,則效果不錯。在《傷寒論》裡一共用生薑39次,基本上是用來散寒、止嘔、化痰的。
這裡,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在冬天的時候,空氣特別的寒冷,如果我們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這個時候可以這樣,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含片生薑,在嘴裡裡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薑汁混合,然後嚥下,快到地方了,最後把薑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嚥下,這樣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這不是我自己編出來的,這是《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李時珍說:“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瘴氣。”
“談到含姜,一定要提醒大家,不要因此而少穿衣服,否則很多女士會穿的很少的。”這個提醒是對的,一定要穿的暖和才可以。
13、 治暈車暈船:生薑1片貼於肚臍,外貼1張傷溼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14、 治凍瘡、凍傷:生薑適量搗爛,泡在適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溫擦拭患處,每日3次。
15、 治腳汗太多:生薑15克,枯礬15克,熬水洗泡腳,每日1次。
16、 治傷風咳嗽、虛寒久咳:生薑5片,加適量核桃肉、紅糖搗爛食之。
17、 治紅白痢疾:生薑、綠茶等份,加水適量煎濃飲之。
18、 治婦女虛寒腹疼:生薑、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19、 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水趁熱飲服。
20、 治風寒感冒:
①生薑數片,白蘿蔔250克,紅糖適量,煎湯趁熱飲下,出汗即解。
②生薑6克,蔥白5根,紅糖適量,煎湯熱服,對感冒初起或症狀輕有效。
④生薑6克,蔥白2恨,大棗4枚,煎湯服用,對症輕無汗、身困者有效。
⑤生薑5克,蔥白1根,綠豆15克,蘿蔔30克,大棗 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開水沖服,對感冒發燒、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⑥生薑、蔥白各30克,食鹽6克,白酒一盅。將生薑、蔥白、食鹽共搗成泥狀,加白酒調勻,塗擦前胸、後背、肘窩、手心、腳心,對
感冒身疼、關節痠疼、發熱不降有效。
⑦老薑10克煨熱,切開擦百會、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門,以面板微紅為度,可消除惡寒怕冷、全身痠疼。
生薑在細菌作用下可發酵腐爛,產生黃樟素物質,能誘發食道癌、肝癌,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故腐爛的生薑不能吃。
一是預防感冒
二是治膽結石
三是防治肝炎
含姜的方法是:將生薑颳去皮(姜皮屬涼性),每天切四五片生薑(切得像厚紙一樣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內。每天早上起來,先飲一杯開水,再用開水衝到盛有薑片的碗中消毒處理,然後將薑片放在嘴裡慢慢咀嚼,含10~30分鐘,將薑片咬爛,讓生薑的氣味,在口腔內散發,擴散到腸胃內和鼻孔外。(轉)
姜:在中醫裡面的用處多了,有乾薑,生薑,煨姜,姜皮,炮姜等,這個乾薑並不是生薑直接曬乾就是了,民國期間著名的中醫張錫純說過,姜最早的根莖叫母姜,這個母姜曬乾叫乾薑,如果母姜放入地下,發芽,長出其他的根莖,這些當年生的莖塊,叫生薑,所以生薑不是母姜,所以生薑的辛辣之性比干姜要差一點,而以發散為主。
生薑是我們做菜的主要作料,孔子他老人家就很喜歡吃薑,後世很多的文人都據此熱愛姜,比如蘇東坡指出:長吃生薑還有延年益壽的作用。據《東坡雜記》所載:“予昔監郡錢塘,遊淨慈寺,眾中有僧號聰藥王,年八十餘,面色紅潤,目光迥然。”問其健康長壽的奧秘,答道:“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雲。”
生薑既能生吃,又能用醋、醬、糟、鹽、蜜加工食用,是居家過日子必不可少的調味品,又是物美價廉、唾手可得的保健品。據研究,生薑含有姜醇等揮發油,對胃酸、胃液的分泌有雙向調節作用,可增進食慾,促使腸道蠕動,消除腸脹氣。所以民間有諺語說,“早上三片姜,勝過飲參湯”,“每天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處方”。當然,嚴格地說,有熱證的人還是不適合的。
中國有句古話,叫“冬吃蘿蔔夏吃薑”,為什麼夏天要吃薑呢?原來,夏天我們很容易吃很多的冷飲,涼的食物,這樣脾胃的陽氣很容易受傷,我們吃點姜,就可以防止這個問題出現;冬天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吃很多的肉食,這樣脾胃的運化也容易出問題,所以我們多吃點蘿蔔,可以促進消化。
生薑在中醫裡面的作用:生薑味辛、性溫。歸肺、脾、胃經。功效解表散寒、溫中健胃止嘔、化痰止咳。
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第一,生薑可以解表散寒,如果我們被冷風吹到了,切幾片姜,熬水,這樣喝下去,就會出一身汗,然後身上立刻就溫暖起來,甚至會出汗,這樣寒邪就被排出了,這叫解表散寒。
生薑的另一個作用是止嘔,如果因為脾胃不和,引起嘔逆,尤其是寒性的嘔逆,這個時候絞點薑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嘔,效果非常的好。
薑汁的做法是這樣的,把生薑搗碎,兌入一點水,攪拌,然後把汁瀝出,這就是薑汁了,並不是把生薑放入攪拌機中攪碎榨汁才是薑汁。
至於這個化痰止咳,是指有寒咳,因為寒而導致的,或者有寒痰,這個時候方子裡面加入生薑,則效果不錯。在《傷寒論》裡一共用生薑39次,基本上是用來散寒、止嘔、化痰的。
這裡,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在冬天的時候,空氣特別的寒冷,如果我們早晨起來上班,走得急,有時候會吸一肚子的冷氣,有的人甚至會覺得胃開始難受,這個時候可以這樣,在早晨出門的時候,含片生薑,在嘴裡裡含著,讓唾液慢慢地和薑汁混合,然後嚥下,快到地方了,最後把薑片慢慢地嚼碎,吐掉或者嚥下,這樣就可使前胸保持一股暖氣,不受外面風寒的影響,這不是我自己編出來的,這是《本草綱目》裡面的記載,李時珍說:“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瘴氣。”
“談到含姜,一定要提醒大家,不要因此而少穿衣服,否則很多女士會穿的很少的。”這個提醒是對的,一定要穿的暖和才可以。
13、 治暈車暈船:生薑1片貼於肚臍,外貼1張傷溼止痛膏,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14、 治凍瘡、凍傷:生薑適量搗爛,泡在適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溫擦拭患處,每日3次。
15、 治腳汗太多:生薑15克,枯礬15克,熬水洗泡腳,每日1次。
16、 治傷風咳嗽、虛寒久咳:生薑5片,加適量核桃肉、紅糖搗爛食之。
17、 治紅白痢疾:生薑、綠茶等份,加水適量煎濃飲之。
18、 治婦女虛寒腹疼:生薑、紅糖適量煎水服用。
19、 發汗解表、溫肺止咳:生薑10片,茶葉7克,煎水趁熱飲服。
20、 治風寒感冒:
①生薑數片,白蘿蔔250克,紅糖適量,煎湯趁熱飲下,出汗即解。
②生薑6克,蔥白5根,紅糖適量,煎湯熱服,對感冒初起或症狀輕有效。
④生薑6克,蔥白2恨,大棗4枚,煎湯服用,對症輕無汗、身困者有效。
⑤生薑5克,蔥白1根,綠豆15克,蘿蔔30克,大棗 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開水沖服,對感冒發燒、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⑥生薑、蔥白各30克,食鹽6克,白酒一盅。將生薑、蔥白、食鹽共搗成泥狀,加白酒調勻,塗擦前胸、後背、肘窩、手心、腳心,對
感冒身疼、關節痠疼、發熱不降有效。
⑦老薑10克煨熱,切開擦百會、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門,以面板微紅為度,可消除惡寒怕冷、全身痠疼。
生薑在細菌作用下可發酵腐爛,產生黃樟素物質,能誘發食道癌、肝癌,對人體健康有嚴重危害,故腐爛的生薑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