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有毒是眾所周知的。附子在《神農本草經》歸為下品,其記載附子”氣味辛溫,有大毒。“烏頭汁為射罔,可殺禽獸。附子現代化學成分分析,發現附子中有效成分為烏頭鹼類成分,其中雙脂型生物鹼毒性較大。 而附子為回陽救逆的要藥,能溫腎補陽,散寒止痛,從古至今都在運用。現代根據醫家的使用經驗發現,附子在使用過程中,常有藥效不強的情況,有時還會產生毒性(辯證正確的情況下)。不得不思考附子為什麼不僅沒有效用,反而毒性越來越厲害了呢?小編收集了相關資訊,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附子的產地加工不合理 附子本身有毒,附子入藥之前都需炮製,醫家透過各種炮製配伍的方式來降低毒性。有研究表示附子在加熱之後雙脂型生物鹼會轉化為毒性低的單脂型生物鹼,毒性降低。同時與甘草、乾薑等配伍時,能明顯降低毒性。比如在張仲景的經方四逆湯中附子與甘草、乾薑配伍治療脈絕欲脫等。 古書中記載的炮製方法多達幾十種;現代炮製附子的方法有十種左右,其中四川江油為附子的道地產區,其炮製加工技術比較成熟。四川江油的附子產地加工是將當天收回的附子,用附子量的一半的膽巴(膽巴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鎂)浸泡附子6~7天,流水退膽5次,每天一次,漂洗膽巴。浸泡膽巴之後再用鹽浸泡,至表面出現白霜的附子稱為鹽附子。取泥附子(鮮附子去鬚根,洗淨者),切片乾燥之後得到的為生附片。 鹽附子 生附片 江油的產地加工技術,為什麼附子需要用膽巴浸泡呢?用膽巴浸泡是否合理呢?要知道,在宋代以前都沒有產地加工,將附子洗淨後,直接進行炒、炙、煮等操作。這主要是因為,宋代開始有了附子的人工栽培,附子的需求量變大,而附子宜在7月份,3~5天之內掘出,過期數天不掘,即會爛在地下。新鮮挖出來的附子,必須連天烈日曬幹,否則附子便會快速爛掉。為了儲存附子,宋代開始用稀釋的醋進行加工處理,在明末時期由於戰亂影響,人們沒有多餘的糧食制醋,便用鹽浸泡附子,來儲存。清代時期鹽被允許生產銷售,四川大量產鹽,鹽浸泡附子的方法大量運用。民國時期鹽業被控制,由於生活技術條件的影響,便改用廉價的膽巴浸泡附子,流水退膽,來儲存附子。 但一般認為膽巴性寒,用膽巴浸泡附子,再漂洗,兩者相制會明顯的降低附子的藥性,影響藥效。現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快速烘乾附子,為什麼還是繼續用膽巴來進行產地加工呢? 用膽巴浸泡後附子身重沉水,表面光亮。故現在的農戶依然採用膽巴浸泡的方法主要是為了增重和美觀。在加工中去皮是因為附子外皮為毒性主要集中的地方,降低附子的毒性,也讓附片更加美觀。 還有一種現象是,有些工廠用焦亞硫酸鈉,工業雙氧水、工業燒鹼、散泡劑等化學藥品煮制,煮十幾分鍾後即可去皮,這些化學藥品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然後一次性超量灌膽巴,把浸泡的時間延長至15天,不做流水退膽的操作。甚至在熱操作的過程中灌膽巴。這種方式加工出來的附子損耗小,成品身重面光,肉白質硬。但加工出來的附子膽巴含量較高,膽巴服用後易引起胃部有灼燒感,腹瀉等症狀。 還有一些其他的加工方法,比如不進行泡膽操作,直接切制後蒸製得到附片,日本產的白附片的炮製方法是高壓下,以120度的溫度蒸制兩個小時,日本稱其為“無毒”附子,這兩種方法炮製出來的附片在藥效上還不錯。所以,在我們對附子進行產地加工的時候是否還需進行膽巴浸泡,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二、附子的炮炙不當 附子入藥多為熟品,進一步的炮製加工減低附子的毒性,改變藥性,使他更適用於各病證。在市場上常用的炮製品有黑順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等。 黑順片傳統的炮製方法是附子浸泡膽巴,切片後,用甘草、紅糖等熬成的調色液染成濃荼色,蒸至出現油麵光澤後,烘至半乾,再曬乾或繼續烘乾。而有的在炮製黑順片時,所用調色液是工業黑色染色劑,有些染色劑是嚴重的致癌品。 黑順片 白附片傳統炮製方法是將附子在膽巴中浸泡後,漂洗,蒸制,去皮,切片。有的炮製是泡膽之後,在蒸制的時放入大量膽巴,並以工業硫磺進行熏製。 白附片 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比如附子理中丸、溫脾湯等的運用。在《傷寒論》中記“炮令坼,勿過焦”。現代多以砂燙或微波加熱進行炮製附片。 炮附片 淡附片長於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比如四逆湯、八味腎氣丸等的運用。其炮製方法是將鹽附子漂洗之後,與甘草、黑豆同煮至透心,煮至口嘗無麻舌感,取出,切片乾燥即得。 淡附片 大家可能認為以上述不當的方法炮製附片的為少數,而據有關人士講述,這種現象並不是少數。所以,附子藥效降低,“毒性”增大的現象才會如此常見。 同時據瞭解江油附子的產量在降低,而在四川涼山布拖有大量種植附子,其他地區也有附子的種植。布拖或其他地方採收的附子運到江油加工,來冒充江油附子(不要以為在江油買的附子就是江油附子)。不知道其他地區的生長環境種出來的附子是否還有本草所記述的藥效。 其他地區的附子種植地 有人驚呼無附子可用,也有人說附子為大毒之物,不可用。卻不知這毒是附子本身導致的還是人為造成的。不是附子沒有藥效,而是炮製工藝不規範導致附子毒性增強或藥效降低,使附子蒙受不白之冤!(附子說這個鍋我們不背啊!!)劣藥才是最為害人的!所以,只要我們的炮製方法正確,來源可靠,附子依然能夠發揮好的藥效。
附子有毒是眾所周知的。附子在《神農本草經》歸為下品,其記載附子”氣味辛溫,有大毒。“烏頭汁為射罔,可殺禽獸。附子現代化學成分分析,發現附子中有效成分為烏頭鹼類成分,其中雙脂型生物鹼毒性較大。 而附子為回陽救逆的要藥,能溫腎補陽,散寒止痛,從古至今都在運用。現代根據醫家的使用經驗發現,附子在使用過程中,常有藥效不強的情況,有時還會產生毒性(辯證正確的情況下)。不得不思考附子為什麼不僅沒有效用,反而毒性越來越厲害了呢?小編收集了相關資訊,發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附子的產地加工不合理 附子本身有毒,附子入藥之前都需炮製,醫家透過各種炮製配伍的方式來降低毒性。有研究表示附子在加熱之後雙脂型生物鹼會轉化為毒性低的單脂型生物鹼,毒性降低。同時與甘草、乾薑等配伍時,能明顯降低毒性。比如在張仲景的經方四逆湯中附子與甘草、乾薑配伍治療脈絕欲脫等。 古書中記載的炮製方法多達幾十種;現代炮製附子的方法有十種左右,其中四川江油為附子的道地產區,其炮製加工技術比較成熟。四川江油的附子產地加工是將當天收回的附子,用附子量的一半的膽巴(膽巴的主要成分為氯化鎂)浸泡附子6~7天,流水退膽5次,每天一次,漂洗膽巴。浸泡膽巴之後再用鹽浸泡,至表面出現白霜的附子稱為鹽附子。取泥附子(鮮附子去鬚根,洗淨者),切片乾燥之後得到的為生附片。 鹽附子 生附片 江油的產地加工技術,為什麼附子需要用膽巴浸泡呢?用膽巴浸泡是否合理呢?要知道,在宋代以前都沒有產地加工,將附子洗淨後,直接進行炒、炙、煮等操作。這主要是因為,宋代開始有了附子的人工栽培,附子的需求量變大,而附子宜在7月份,3~5天之內掘出,過期數天不掘,即會爛在地下。新鮮挖出來的附子,必須連天烈日曬幹,否則附子便會快速爛掉。為了儲存附子,宋代開始用稀釋的醋進行加工處理,在明末時期由於戰亂影響,人們沒有多餘的糧食制醋,便用鹽浸泡附子,來儲存。清代時期鹽被允許生產銷售,四川大量產鹽,鹽浸泡附子的方法大量運用。民國時期鹽業被控制,由於生活技術條件的影響,便改用廉價的膽巴浸泡附子,流水退膽,來儲存附子。 但一般認為膽巴性寒,用膽巴浸泡附子,再漂洗,兩者相制會明顯的降低附子的藥性,影響藥效。現代已經有技術可以快速烘乾附子,為什麼還是繼續用膽巴來進行產地加工呢? 用膽巴浸泡後附子身重沉水,表面光亮。故現在的農戶依然採用膽巴浸泡的方法主要是為了增重和美觀。在加工中去皮是因為附子外皮為毒性主要集中的地方,降低附子的毒性,也讓附片更加美觀。 還有一種現象是,有些工廠用焦亞硫酸鈉,工業雙氧水、工業燒鹼、散泡劑等化學藥品煮制,煮十幾分鍾後即可去皮,這些化學藥品對人體有很大的危害。然後一次性超量灌膽巴,把浸泡的時間延長至15天,不做流水退膽的操作。甚至在熱操作的過程中灌膽巴。這種方式加工出來的附子損耗小,成品身重面光,肉白質硬。但加工出來的附子膽巴含量較高,膽巴服用後易引起胃部有灼燒感,腹瀉等症狀。 還有一些其他的加工方法,比如不進行泡膽操作,直接切制後蒸製得到附片,日本產的白附片的炮製方法是高壓下,以120度的溫度蒸制兩個小時,日本稱其為“無毒”附子,這兩種方法炮製出來的附片在藥效上還不錯。所以,在我們對附子進行產地加工的時候是否還需進行膽巴浸泡,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二、附子的炮炙不當 附子入藥多為熟品,進一步的炮製加工減低附子的毒性,改變藥性,使他更適用於各病證。在市場上常用的炮製品有黑順片、白附片、炮附片、淡附片等。 黑順片傳統的炮製方法是附子浸泡膽巴,切片後,用甘草、紅糖等熬成的調色液染成濃荼色,蒸至出現油麵光澤後,烘至半乾,再曬乾或繼續烘乾。而有的在炮製黑順片時,所用調色液是工業黑色染色劑,有些染色劑是嚴重的致癌品。 黑順片 白附片傳統炮製方法是將附子在膽巴中浸泡後,漂洗,蒸制,去皮,切片。有的炮製是泡膽之後,在蒸制的時放入大量膽巴,並以工業硫磺進行熏製。 白附片 炮附片以溫腎暖脾為主,比如附子理中丸、溫脾湯等的運用。在《傷寒論》中記“炮令坼,勿過焦”。現代多以砂燙或微波加熱進行炮製附片。 炮附片 淡附片長於回陽救逆,散寒止痛。比如四逆湯、八味腎氣丸等的運用。其炮製方法是將鹽附子漂洗之後,與甘草、黑豆同煮至透心,煮至口嘗無麻舌感,取出,切片乾燥即得。 淡附片 大家可能認為以上述不當的方法炮製附片的為少數,而據有關人士講述,這種現象並不是少數。所以,附子藥效降低,“毒性”增大的現象才會如此常見。 同時據瞭解江油附子的產量在降低,而在四川涼山布拖有大量種植附子,其他地區也有附子的種植。布拖或其他地方採收的附子運到江油加工,來冒充江油附子(不要以為在江油買的附子就是江油附子)。不知道其他地區的生長環境種出來的附子是否還有本草所記述的藥效。 其他地區的附子種植地 有人驚呼無附子可用,也有人說附子為大毒之物,不可用。卻不知這毒是附子本身導致的還是人為造成的。不是附子沒有藥效,而是炮製工藝不規範導致附子毒性增強或藥效降低,使附子蒙受不白之冤!(附子說這個鍋我們不背啊!!)劣藥才是最為害人的!所以,只要我們的炮製方法正確,來源可靠,附子依然能夠發揮好的藥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