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去說歷史啊

    為時長達十年的秦滅六國之戰,使得秦帝國得以最終成型,並且成為中華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一王朝。在我們後代人被長時間影響下的固有觀念裡,東方六國在秦國多年的打擊和遏制下早已經成為了搖搖欲墜的危樓,秦始皇出兵征伐僅僅是不費吹灰之力地將他們推到而已。但實際上卻並沒有這麼簡單,在剿滅六國的過程中,至少有這麼一個國家,給貌似無堅不摧的秦軍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而即使它被滅亡後,為秦國留下詛咒也最終將秦國的霸業和雄心徹底埋葬,這就是楚國。而對於我們今天的歷史愛好者來說,關於秦楚之爭,一個最大的不解則是:為何楚國成為了秦國統一道路上最大的絆腳石?楚國究竟有著怎樣的實力,讓秦國在對其作戰的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呢?

    一、 篳路藍縷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楚國作為諸侯國的政治體制,可以說後來楚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所做的大部分決策都與它本身的體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實際上楚國在整個西周宗法體系中的地位非常獨特,楚人據說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裔,在夏商時代就已經建立起了原始的部落體系統治著江淮流域的部分地區。

    然而此時的楚國並沒有自己獨立的行政架構,而夏商兩代在對於王室直領地以外的區域統治上,也並未採取後來周王朝那種成熟的分封制度,從這個層面來說,楚國的雛形出現很早,但是正式立國卻非常之晚。楚國王室的始祖名為鬻熊,史籍記載是火神祝融的直系子孫,但是他真正得以嶄露頭角則是作為周文王的老師幫助其攻伐商王朝,因此從法統來說,楚國也稱得上是周王室得以建立的功臣。鬻熊在武王取得天下後被任命為火師,傳至其孫熊繹時,正值周成王統治時代,成王追念鬻熊之功,冊封熊繹為子爵,自此楚國才得以正式建立。

    僅從這幾個點來看,楚國跟周王室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可以說是某種程度上週王室得以依賴,並可以以此壓制疏遠諸侯的親近藩國。但是學過歷史的人都知道,楚國在此後的春秋時代曾經多次表達出對於周天子的蔑視和不敬,甚至有所謂“問鼎中原”的僭越之舉,這又是為什麼呢?

    二、 見賢思齊

    原因就出在楚國的文化體系上,實際上週王朝建立後,看似領土比之前的夏商都擴大了不少,但實際上能夠真正進行直轄統治的區域卻依然十分有限。冊封的諸侯懾於王室的兵威,表面上更順,實質上卻依然自行其是,這還只是那些距離王室直領地較近,同樣接受了宗法制和周禮影響的中原諸侯。更有甚者,像楚國這種本身就遠隔長江,遊離於主流文化外的所謂“遠藩”,他們早在夏商兩代就已經擁有了自己成熟的文化脈絡,並且建立起了完全不亞於中原文化的楚文化體系。中原從文化上的影響非常有限且不具備決定性的優勢,最強大的意識形態武器失效了。鬻熊的人情聯絡又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淡,沒有諸如聯姻這種維繫王室與藩國間關係的紐帶加持,因此在之後周王室與楚國之間關係愈發惡劣,也就是意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儘管如此,但是在另一方面,楚國卻非常諷刺的走上了周王朝建國的道路。這是因為在楚地的文化傳統中,殘留了大量部落自治的因子,可以說楚國從最開始的建國到後來不斷擴張的過程中,可以看成一個小號的周王室在南方採取兼併的過程,區別只是在於它所面臨的敵人並沒有當年周王室在吞併商國的過程中,所面對的那麼強悍。實際上當年周文王到武王兩代能夠在最終悍然發動商周易代的軍事活動,也是因為在此前數代的時間內將幾乎所有忠於商王室的諸侯清理乾淨,自身邦國的安全保證上有備無患。同樣楚國也是這麼做的,因而在春秋戰國數百年的努力下,到了戰國晚期,才有了雄踞南北,跨地千里的戰國疆域第一:泱泱大楚。

    三、福禍相依

    既然復刻了周王朝的建國之路,那麼同樣的在行政規劃上,楚國也只能口是心非的模仿周王朝。從某個角度來說,楚國是戰國七雄中唯一一個無心也無法實現中央集權的國家,因為在楚國貌似廣闊的疆域中,大部分地區是由當地的土著貴族所控制的。在他們的意識中,楚王只是一個類似於“諸侯盟主”的存在,名義上尊奉而實際上除了拿出一部分稅收外,楚王的權力根本下放不到地區上。而在楚國的中央核心也是如此,楚王的權力非常有限,基本上是昭、景、屈三姓貴族掌握了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戰略規劃,這三姓是楚國宗室,但是同樣在後來成為了把持國政阻礙改革的禍根。著名的吳起變法最終功敗垂成,也來源於他們不顧一切的阻礙。

    但同時也因為這點,在秦國的征服過程中,面對實現了封建化改革,同樣作為中央集權國家的其餘五國,在他們的國都被秦軍佔領,國君被秦軍捕獲或者殺死的情況下,沒有統一的號令和自上而下的有序領導,地方上瞬間失去了自我組織抵抗的力量。秦軍的佔領和清繳摧枯拉朽般順利,輕而易舉的就將這五國徹底消滅。但楚國則不然,即使國都被佔領,國君被抓華,長時間習慣了區域自治的楚國各地並沒有失去其領導核心,甚至可以說秦軍在楚國每佔領一個地區,就要重複實行一次清理首腦進而透過軍事手段壓制反抗的微縮版“滅六國”。秦國滅楚的整個過程在某種程度上打成了治安戰,消耗了大量精力和時間,不僅如此,因為秦國的這一舉動直接到了楚人對於秦國的征服有著超越其餘五國的憎惡以及仇恨,這直接導致了後來著名的口號“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出現。

    因此,秦滅楚的整個過程,可以說是充滿了艱難,並且後患無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蝙蝠家族的生存歷史比我們人類還要漫長?有什麼“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