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72567932358

    技術難點並沒有,成本而已。

    正反可插的實現很簡單,用兩套觸點就好了。以USB-C為例:

    公頭母頭都需要24個觸點。

    作為對比,同樣可以滿足USB 3.1(USB IF官方名稱是USB 3.1 Gen 2,另外USB 3.2 Gen 2×1也是這貨)的10GT/s速率的USB-A只需要9個觸點,不到一半。

    補充一下,USB 3.2(官方名稱是USB 3.2 Gen 2×2)的20GT/s把Type-C的另一半觸點也用上了,而Type-A則不支援。但仔細看的話,一來代價是公頭和母頭都是雙倍觸點;二來真正用於傳輸資料的也只有TX1/2和RX1/2四對差分線,正反各兩對使用了4個觸點。換句話說,還是起碼增加了8個觸點。

    USB作為一個為多種裝置互聯共用而制定的標準,使用雙倍觸點明顯會增加介面成本。而事實上當初指定USB標準的時候,並未考慮需要太頻繁的裝置插拔——起碼沒有今天的智慧手機一天一充甚至一天兩充,可能還需要間雜使用資料線傳輸資料那麼頻繁。

    因此正反可插的便利性優先順序低於雙倍觸點帶來的高介面成本。

    這還是使用序列傳輸的USB,即使是高速的3.0和3.1,其實也只需要3對差分線傳輸資料,前提是工作頻率高達5-10GT/s。其它的早期介面因為工作頻率有限,但又需要較高的頻寬,只能使用並行介面或者更多對差分線,例如印表機的並口使用36針,雙倍觸點的成本更高。

    而且大部分外設都是一次插上就很少拔下,例如鍵盤、滑鼠、印表機等。也就後來隨身碟、行動硬碟流行,筆記本普及之後,這些裝置的插拔頻率才比較高,每次都要分正反才能插入帶來的不方便才凸顯出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團結湖到香山怎麼坐公交車。謝謝大家幫幫我?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