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誕生,已有45_46億年,但我們今天僅對它近6億年來的這段歷史瞭解得比較清楚。 為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主要是靠當時形成的岩層和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記錄下來的;地球上的生物雖然早在30幾億年前就已出現,但長期停滯在很低階的階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儲存這些化石的岩層,又大多經過程度不同的變質,這就使地球這段早期歷史更加不易瞭解。只是到了距今約6億年前,較高階的生物大量出現了,並有大量未經變質的沉積岩層和動物化石保留下來,從而提供了許多比較可靠的材料。所以,現在關於地球的6億年以來的這一段歷史,闡述得比較詳細和可信。這和人類歷史的闡述有相似之處,無文字記載以前,人類歷史是比較模糊和簡略的,而有文字記載以後,人類歷史才變得清楚和翔實。總之,無論地地球歷史還是人類歷史,距今越遠越模糊、越簡略,距今越近越清楚、越翔實。 從地球誕生到6億年前,這段時間在地球歷史上被稱為隱生宙,雖然延續的時間約有40億年,但由於材料不足,未能劃分出詳細的歷史發展階段,一般只再分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們之間還無確定的界限,因此常統稱為前古生代。 前古生代時期,地殼正在形成,還不大堅實鞏固,火山活動強烈,從岩漿中分離出來的氣體大量進入到大氣中和溶解到水裡。在早期,大氣中缺少氧氣,海水是酸性的,太陽輻射來的紫外線不受阻擋地到達地面,這些都不利於生命的出現。但是生命還是出現了,從業已找到的化石來看,首先出現的是前面提到過的低等菌藻植物,別看它們很微小,但它們對改造地球上的環境,使之適於生命存在,作出了重大貢獻。就是它們,吸收了許多二氧化碳,放出許多氧氣,並促成海水中的鈣、鎂等元素和二氧化碳結合成為碳酸鹽沉入海底,從而把大量二氧化碳固定在碳酸鹽礦物組成的石灰岩、白雲岩裡。到了距今約20幾億年前,地球的大氣圈中就有不少氧氣了;到距今7_8億年前,大氣中氧的含量,已增加到接近今天的水平。 前古生代的岩石,大都經過變質成了變質岩。只是在中國有點特殊,還儲存有很多形成於前古生代後期的沉積岩,它們的總厚度超過萬米,因此曾有人把這些岩層所代表的時間劃為前古生代下面的一個歷史階段,稱為震旦紀。“震旦”是古印度人對中國這塊地方的稱呼,用它來命名,有表示這是根據中國的地層特點劃分出來的意思。現在查明,這段時間很長,約有13.5億年,作為一個“紀”,顯得太長了,究竟是怎樣劃分的,專家還在討論。 “紀”是在“代”下面劃分得更細的地球歷史階段。由於資料太少,前古生代裡沒分出什麼紀,地球的歷史再向前發展,人們可以劃分出現的紀就多了。 從6億年前開始到現在這段時間,被稱為顯生宙,包含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這些“代”下面再分出11上“紀”。 古生代經歷的時間約有3億7千萬年,下分“寒武”、“奧陶”、志留”、“泥盆”、“石炭”、“二疊”六個紀。 中生代經歷的時間約有1億5千萬年,下分“三疊”、“侏羅”、“白堊”三個紀。 新生代只有“第三”、“第四”兩個紀,經歷的時間也最短,只有8千萬年。 些紀的名稱,除了“石炭”乃因那時形成的地層中含煤豐富,“白堊”乃因當初據以分出這個時代的地層中含有不少白堊,還有點意義外,別的名稱都沒什麼與科學有關的意義。這有點象中國歷史上唐、宋、元、明、清等等,名稱本身不說明什麼問題。 中國歷史上朝代的劃分,是以統治者的更換為界限的。地球歷史的劃分,也多少有這層意思;地球上佔統治地位的生物的階段性變化,是這些“代”和“紀”劃分的主要依據。
地球的誕生,已有45_46億年,但我們今天僅對它近6億年來的這段歷史瞭解得比較清楚。 為地球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主要是靠當時形成的岩層和所含的古生物化石記錄下來的;地球上的生物雖然早在30幾億年前就已出現,但長期停滯在很低階的階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儲存這些化石的岩層,又大多經過程度不同的變質,這就使地球這段早期歷史更加不易瞭解。只是到了距今約6億年前,較高階的生物大量出現了,並有大量未經變質的沉積岩層和動物化石保留下來,從而提供了許多比較可靠的材料。所以,現在關於地球的6億年以來的這一段歷史,闡述得比較詳細和可信。這和人類歷史的闡述有相似之處,無文字記載以前,人類歷史是比較模糊和簡略的,而有文字記載以後,人類歷史才變得清楚和翔實。總之,無論地地球歷史還是人類歷史,距今越遠越模糊、越簡略,距今越近越清楚、越翔實。 從地球誕生到6億年前,這段時間在地球歷史上被稱為隱生宙,雖然延續的時間約有40億年,但由於材料不足,未能劃分出詳細的歷史發展階段,一般只再分為太古代和元古代,而它們之間還無確定的界限,因此常統稱為前古生代。 前古生代時期,地殼正在形成,還不大堅實鞏固,火山活動強烈,從岩漿中分離出來的氣體大量進入到大氣中和溶解到水裡。在早期,大氣中缺少氧氣,海水是酸性的,太陽輻射來的紫外線不受阻擋地到達地面,這些都不利於生命的出現。但是生命還是出現了,從業已找到的化石來看,首先出現的是前面提到過的低等菌藻植物,別看它們很微小,但它們對改造地球上的環境,使之適於生命存在,作出了重大貢獻。就是它們,吸收了許多二氧化碳,放出許多氧氣,並促成海水中的鈣、鎂等元素和二氧化碳結合成為碳酸鹽沉入海底,從而把大量二氧化碳固定在碳酸鹽礦物組成的石灰岩、白雲岩裡。到了距今約20幾億年前,地球的大氣圈中就有不少氧氣了;到距今7_8億年前,大氣中氧的含量,已增加到接近今天的水平。 前古生代的岩石,大都經過變質成了變質岩。只是在中國有點特殊,還儲存有很多形成於前古生代後期的沉積岩,它們的總厚度超過萬米,因此曾有人把這些岩層所代表的時間劃為前古生代下面的一個歷史階段,稱為震旦紀。“震旦”是古印度人對中國這塊地方的稱呼,用它來命名,有表示這是根據中國的地層特點劃分出來的意思。現在查明,這段時間很長,約有13.5億年,作為一個“紀”,顯得太長了,究竟是怎樣劃分的,專家還在討論。 “紀”是在“代”下面劃分得更細的地球歷史階段。由於資料太少,前古生代裡沒分出什麼紀,地球的歷史再向前發展,人們可以劃分出現的紀就多了。 從6億年前開始到現在這段時間,被稱為顯生宙,包含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這些“代”下面再分出11上“紀”。 古生代經歷的時間約有3億7千萬年,下分“寒武”、“奧陶”、志留”、“泥盆”、“石炭”、“二疊”六個紀。 中生代經歷的時間約有1億5千萬年,下分“三疊”、“侏羅”、“白堊”三個紀。 新生代只有“第三”、“第四”兩個紀,經歷的時間也最短,只有8千萬年。 些紀的名稱,除了“石炭”乃因那時形成的地層中含煤豐富,“白堊”乃因當初據以分出這個時代的地層中含有不少白堊,還有點意義外,別的名稱都沒什麼與科學有關的意義。這有點象中國歷史上唐、宋、元、明、清等等,名稱本身不說明什麼問題。 中國歷史上朝代的劃分,是以統治者的更換為界限的。地球歷史的劃分,也多少有這層意思;地球上佔統治地位的生物的階段性變化,是這些“代”和“紀”劃分的主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