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遙lgy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這首《涼州詞》,是唐朝詩人王之渙所寫。

    涼州,指現在的甘肅省武威。玉門,在甘肅的西北部。

    詩人王之渙第一次到了涼州,那個地方天氣寒冷。他想自己從內地來的時候,已經是樹梢有綠色,春機盎然了。而涼州還是很冷,春風還沒有刮到玉門關。

    在唐朝,折柳枝送別友人是十分盛行的,柳枝是代表著離別。詩人是想表達邊疆守土的人們悽苦的生活,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 2 # 秦帝輝騰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春風都到不了的肅殺之地,更吹不走滿目的悲慼和蒼涼。

    和這首詩相關的典故到是有一個王昌齡、高適、王之渙三人把妹撩妹的典故旗亭畫壁

    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無奈他們命運都不太順暢,仕途艱難,而生活的經歷又頗多相似之處。一天,冷風颼颼,微雪飄飄。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掌管樂曲的官員率十餘子弟登樓宴飲。三位詩人迴避,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三個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兒,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入歌詞多,誰就最優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牆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隨後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於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這個小妮子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詩的話,甭客氣,二位就拜倒於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得意至極。(《集異記》唐·薛用弱著)

  • 3 # 像魚兒一樣自由

    折柳贈別的風習在唐時最盛.“楊柳”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係.所以,人們不但見了楊柳會引起別愁,連聽到“折楊柳”的笛曲也會觸動離恨.而“羌笛”句不說“聞折柳”卻說“怨楊柳”,造語尤妙.這就避免直接用曲調名,化板為活,且能引發更多的聯想,深化詩意.玉門關外,春風不度,楊柳不青,離人想要折一枝楊柳寄情也不能,這就比折柳送別更為難堪.徵人懷著這種心情聽曲,似乎笛聲也在“怨楊柳”,流露的怨情是以問語轉出瞭如此濃郁的詩意,末句“春風不度玉門關”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門關”一語入詩也與徵人離思有關.《後漢書.班超傳》雲:“不敢望到酒泉郡,但願生入玉門關.”所以末句正寫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思離情.如果把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後的某些邊塞詩(如張喬《河湟舊卒》)加以比較,就會發現,此詩雖極寫戍邊者不得還鄉的怨情,但寫得悲壯蒼涼,沒有衰颯頹唐的情調,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以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戍邊責任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也許正因為《涼州詞》情調悲而不失其壯,所以能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ABC和安乃近有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