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昂一

    “隨著年齡的增長,教師職業效能感總分呈近似平緩的‘V’型發展趨勢,最低谷出現在40—45歲的教師群體,最高分是50歲以上的教師。”日前,中山市教育局一位長期從事心理研究的老師對中山市近2000名中小學老師心理狀況進行調查,並發表了專業論文。文章指出,與中學老師相比,小學教師的職業效能感較高,心理健康狀況最好;40—45歲的教師家庭的壓力、社會的責任大,各種因素致工作滿意度偏低,容易產生職業挫折感。

    隨機抽查男教師819人女教師1073人

    近年來,教師職業效能感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中山市教育局教研室梁劍玲老師稱,教師職業效能感會影響到老師在教學方面的努力程度和堅持性,以及教學策略和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為了解職業效能的具體影響,她以隨機抽樣的方式對中山市中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她共發放了2252份問卷,回收了2243份,其中有效問卷1892份,包括男教師819人,女教師1073人。

    她採用了兩份問卷進行調查,分別是《中山市中小學教師職業效能感問卷》與《SCL-90心理健康自評量表》,前者為其自編問卷,包括職業狀況、社會支援、人際交往、生活滿意度、過往經驗5個方面的41道題目;後者涉及感覺、情緒、思維、意識、行為、生活習慣、睡眠等,被公認為具有容量大、反映症狀豐富、能準確刻畫自覺症狀等優點。測試教師按照問題與自己的符合程度進行評分。

    6—10年是教學效能感高峰

    她的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職業效能感總分呈近似平緩的“V”型發展趨勢,最低谷出現在40—45歲的教師群體,最高分是50歲以上的教師。另外,40-45歲的老師心理健康狀況最差。

    梁劍玲稱,從測試結果看,教師教學效能感的高峰教齡在6—10年。40—45歲的教師正處於職業的中期,家庭的壓力、社會的責任相對較大,因而對自己的前途命運特別關注,對職業的期望和自我發展的需求也較高,高期望和低現實之間的差距常常會導致他們產生付出得不到回報的感覺,工作滿意度低,進而對工作的熱情逐漸喪失,逐漸減少對工作的投入,進入所謂的“職業挫折階段”。這時,教師的職業效能偏低,心理健康水平也相應較低。但隨著教師教齡的增長,職業效能還會繼續呈上升的趨勢。

    小學教師心理狀況優於中高職

    她的研究還顯示,對職業前景越有信心的教師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小學教師的職業效能感顯著高於職高、初中與高中教師的職業效能感;而心理健康狀況方面,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其他學齡段老師無顯著差異;另外,收入越高教師的效能感越強,心理健康狀況越好。

    她認為,小學教師之所以心理狀況最好主要是因為他們工作中要求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沒有中學教師高,且易受學生信賴,其職業需要能得到較充分的滿足。她指出,教師的職業需要是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內在源泉,不同教師的職業行為及取得的教學成效的差異很可能是由於教師的職業需要存在差異造成的。因此,作為學校領導要為教師指明實現工作目標的途徑,併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支援和指導,掃除這一過程中的各種障礙,使他們更容易完成教學任務,這對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很有必要。

    職業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在職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即個體對自己能否勝任和職業有關的任務或活動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內容:一方面是與職業內容有關的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某一職業所規定的有關內容(如從事該職業所需的教育、某種具體職業任務等)的能力信念;另一方面是有關職業行為過程的自我效能感,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有關職業行為過程(如職業決策、職業找尋等),實現行為目標能力的信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資料帶來哪些效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