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將消失不見

    鄢國故都,鄢陵旅遊資源豐富,文物古蹟遍佈。主要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臺,曹彰墓等。鄢陵縣花卉、花木產業正以她獨特的美吸引著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產業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為媒介,向世界各地傳播著她的魅力。來到鄢陵這塊肥沃而嬌美的聖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絕美,又有親切自然之溫馨。我們時時刻刻歡迎四海賓朋遊中原萬畝綠海,賞鄢陵七彩花博……。

    許由墓

    在上古的堯舜時期,

    許由墓

    在今天的中原腹地許昌市,有一位高士叫許由,是昆吾族部落的首領,也是今天的許姓開姓之祖,據記載許由帶領著他的部落族人主要在今天的許昌市鄢陵縣和登封市的箕山一帶生活。他以農耕而食,重義輕利,從而廣有賢名,堯帝知道後,要把君位讓給他,許由不願做官,就逃到箕山下隱居起來,堯又請他做九州長,他又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這種話,最後堯才把君位傳給了舜,幾千年來,堯舜禪讓的千古美談,一直被人們廣為傳頌。許由其人也被後人尊稱為隱士鼻祖!

    許姓始祖許由為堯舜之師,他以辭堯禪讓、隱居箕山、掛瓢洗耳而聞名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隱士,被譽為隱士鼻祖。許由拒絕榮祿、謙讓隱退的高風亮節,對中國隱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從許由開始形成的隱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懷,如謙讓為大、不慕榮利,厭惡官場、迴歸自然,鄙棄功名、甘於淡泊,悠遊山水、忘情詩書,躬身勞作、體驗艱辛,等等,受到歷代知識分子的推崇和追求,形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

    乾明寺塔

    鄢陵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為北宋中晚期建築。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簷下均砌磚斗拱,並闢有券門,假窗和佛龕,塔內有臺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週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佈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尹宙碑

    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刊於東漢熹平六年(177)。碑額篆書,已斷裂,僅存“從”“銘” 2字碑高2米,寬0.93米。元代皇慶元年(1312),鄢陵縣達魯花赤修孔廟時在洧川發現,移置孔廟內,不久又沒入土中。明萬曆 (一說嘉靖)年間洧水泛漲岸崩而石復出,重置於孔廟。

    碑文隸書,共14行,滿行27字。文中記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歷仕官職,其後附有讚頌銘詞。尹宙字周南,為周宣王時尹吉甫的後人。父為守長社令。尹宙少時治公羊春秋傳,曾任守昆陽令,後州闢從事,熹平二年(173)卒,年62歲。碑文字型方勁古拙,結體疏闊清朗,筆姿秀逸雄渾,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損的明拓本傳世。

    鄢陵臘梅

    臘梅是中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鄢陵臘梅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曆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幹枯瘦,故又名乾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蠟梅主要分佈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鐘吊掛”,故又名金鐘梅。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於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窪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牆,南臨大路,北為民房,此塔建於宋太平興國年間,在北伐戰爭時期,塔的第六層被奉至軍閥部隊用迫擊炮擊毀一部分,至1937年寺廢塔存。1963年河南省文物局撥款進行了區域性修復。1989年省文物局又撥款對塔基進行了加固加寬擴大為3米。1986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築,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後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簷、綬花,塔簷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闢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北門內築有臺階,由此門登臺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簷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臺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築。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築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讓兩臺路由器有線連線並且能夠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