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96747122419

    我一直說誇獎是門技術活,錯誤的誇獎簡直後患無窮。

    “寶貝真漂亮,媽媽喜歡你!”“你學得真快,太聰明瞭!”“你真是天才,沒怎麼學過,就能畫得這麼好!”

    我們希望這樣誇獎增強孩子的自信。但實際上,這反而在損害孩子的自信心和動力。

    因為這些話還有另一層意思:

    “如果我不漂亮,別人是不是就喜歡我了?”“如果我學東西不快,我就是不聰明。”“我不要畫更難的東西了,如果畫得不好,就算不上天才了。”

    正確的誇獎——鼓勵孩子

    錯誤的誇獎——表揚孩子

    「鼓勵」和「表揚」之間的區別

    摘錄自(美)尼爾森 《正面管教》

    怎麼正確誇獎(鼓勵)孩子:

    簡單描述你看到的,或者描述你的感受。避免“評價”性質的詞,比如好極了、真棒。

    1)描述要具體

    “你專注地畫了三幅畫,有房子,蘋果樹,小草,小鳥,用了很多色彩,花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2)重點是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成人

    “你看起來很開心!本來你覺得沒法在9點之前做完作業,但你做到了!”

    3)集中於努力,而不是結果

    “這次考試進步說明你認真複習和準備了。我看到你每天都在做練習題,還整理了錯題,你的努力有效果了。”

    4)基於現實

    “我家寶貝最漂亮”“你是個天才”“你的文筆很好,是小文豪”,這些顯然是不真實。

    大人只需簡單描述他所做的事,孩子慢慢地會為自己建立一個內部框架,學著自己評估自己的選擇、行為和進步,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而不會總是和別人做比較,需要別人來肯定自己。

    為什麼說表揚是錯誤的誇獎方式?

    1)關注成人的想法,而非孩子的感受

    以“我喜歡......” 開頭,比如, “我為你得了獎自豪!” 剝奪了孩子的自我成就感,也在告訴孩子,大人的評價是重要的。

    2)關注完美的,而非進步和改進

    孩子只有漂亮、聰明、取得好成績時才會得到表揚,過於在意成功,孩子會無法接受失敗和挫折。

    3)關注結果,而非過程和努力

    “你考了100分,真棒!”這句話表揚的只是100分這個成功的結果,而不是孩子為此付出的努力,孩子不會永遠考100分,而認真努力的品質會讓孩子終身受益,這才是最應該被肯定的。

    「錯誤誇獎——表揚」的嚴重後果

    孩子一開始只是單純的喜歡唱歌,偶爾哼一哼,媽媽總是在她唱歌時稱讚他,”你唱歌唱得好好聽啊,我很喜歡”,孩子知道了媽媽喜歡他唱歌,潛意識裡就會用唱歌來討媽媽歡心。

    經常被表揚的孩子會習慣性問別人:

    “你喜歡嗎?”“我做得好嗎?”“你為我感到驕傲嗎?”“我做對了嗎?” 。

    別人的評價比自己的感受更重要,做事的動機變成了取悅大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誇獎也是父母指導和操縱孩子行為的工具。

    因為它傳遞的資訊很明確,當你...時,我表揚你,而當你....時,我無視你。

    “父母傳遞出的資訊不僅僅是我時刻都在衡量你、評價你,更準確地說是我在盯著你,只有你成功——依照我的條件標準,我才會愛你。”

    心理學中有個術語叫“控制點”(Locus of control)。

    指人們的行為是取決於自己的控制(內部控制點),或是外部力量(外部控制點)。

    擁有內部控制點的人較少受到周圍人的普遍思維影響。他們的決定是基於他們的價值觀,看法和信念而作出的,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感。

    而擁有外部控制點的人則容易受外界影響,高度依賴他人評價,傾向將事件的結果歸因於外部環境。

    給予孩子錯誤誇獎,也是在給予他們評價。

    這會破壞他們在內部發掘自己優勢的能力,破壞他們成長為內在導向的自我,讓孩子過於關注外部評價,變成一個外部控制的人。

    怎麼區分錯誤的表揚和正確的鼓勵?

    如果你不知道對孩子說的話是讚揚還是鼓勵,可以想想《正面管教》中列出的這幾個問題:

    1)我是在激勵孩子自我評價,還是依賴於別人的評價?

    2)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

    3)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觀點,還是隻看到了我自己的觀點?

    4)我會對朋友這麼說話嗎?

    最後一個問題尤其有幫助,我們對朋友說的話通常都能符合鼓勵的要點。

    誇獎孩子的頭腦和才華短時間內確實能給孩子激勵,孩子也樂於接受,只是一旦他們遇到困難,這些自信便轉瞬即逝,孩子也會因此變得依賴他人評價。

    唯有由鼓勵建立起來的自尊和自信是持久而堅實。

    《無聲告白》中有說,“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別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願我們的孩子都能成長為一個無需藉助於外界衡量自我價值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是否進行徵集志願由高校決定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