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6851287171
-
2 # 柏恩先生
文藝復興以復興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為名,以人文主義為旗幟,形成了人文主義的社會思想,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倡導個性解放,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把人從宗教束縛的黑暗中解放出來,提高了人的地位,因而被稱作“人”的發展。所以後世部分學者將文藝復興稱作“人”的發現。
人文主義(Humanism)指一種思想態度,它認為人和人的價值具有首要的意義,通常認為這種思想態度是文藝復興文化的主題。文藝復興時代的人文主義起源於14世紀義大利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義大利語:Francesco Petrarca,1304年7月20日—1374年7月19日),他精通並且熱心提倡拉丁古典文學,影響所及,從義大利直到西歐各地。後來人們逐漸認為,人文主義無非是講授古典文學,但是更為適當的提法是,凡重視人與上帝關係、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對自然界的優越性的態度,都是人文主義。從哲學方面講,人文主義以人為衡量一切事物的標準。
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世紀——公元17世紀)人文主義的表現形式是從肯定人的慾望和歌頌自然的人性開始的。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出現的“三傑”——但丁(1265—1321年)、彼特拉克(1304——1374年)、薄伽丘(1313——1375年)都用自己的文學作品奏響、譜寫了人性的歡歌。薄伽丘的《十日談》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十日談》敘述了10個男女青年為躲避瘟疫在佛羅倫薩郊區的一座別墅裡住了14天,其中10天每人每天輪流講一個故事。這些故事涉及到的人物形形色色,有國王、貴族、僧侶、后妃、閨秀、僕人、梳羊毛女工、高利貸者、販夫走卒等等,這些人物各具性格特徵,所發生的故事也盡顯人間百態。自中世紀以來,歐洲文學還是第一次用現實主義的筆法反映如此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一位近代義大利文藝評論家曾把《十日談》和但丁的《神曲》並列,稱之為《人曲》。在書中,薄伽丘以生動的故事謳歌人性,認為人的天性無所不在,不可壓抑,更無從迴避。他在第四天故事的開頭特地安排了這樣一個插曲,耐人尋味:有一個從小與世隔絕的青年,跟著父親下山進城,路上遇見了一群衣著華麗、年輕漂亮的姑娘。青年問父親這些是什麼東西。虔誠信奉天主的父親答道:它們全都是禍水,叫做綠鵝。並囑咐兒子低下頭去,眼睛盯著地面,別去看它們。誰知兒子卻說道:“親爸爸,讓我帶一隻綠鵝回去吧。”儘管這個青年第一次進城,但他卻本能地覺得,在看到的眾多新鮮事物中,最美的、最吸引他的就是“綠鵝”。那老頭這時才明白,原來自然的力量比他的教誡要強得多!接著,薄伽丘抒發了他極富人文精神的感嘆:“誰要是想阻擋人類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兒拿點本領出來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對不可,那隻怕不但枉費心機,到頭來還要弄得頭破血流。”薄伽丘還借書中綺思夢達之口表達了人類的平等觀念:“我們人類的骨肉都是用同樣的物質造成的,我們的靈魂都是天主賜給的,具備著同等的機能和一樣的效用。我們人類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區分人類的標準,那發揮大才大德的才當得起一個‘貴’;否則就只能算是‘賤’。”文藝復興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也有一個從初級到高階的發展歷程。《十日談》雖然謳歌了人性,但大多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說的都是男歡女愛,作為生物種群的最高階動物,人類應該有更高的追求。隨著運動的發展,文藝復興也呈現了從粗俗不斷走向高雅的精緻這一特點。英國偉大的戲劇作家莎士比亞(1564——1616年)就是文藝復興高潮時期的傑出代表人物,莎士比亞的作品以優雅流暢的語言、豐富細膩的情感、雋永深刻的哲理描寫、抒發、刻畫了複雜的人類內心世界;歌頌了人間的仁愛和友誼,提升了人性的高尚與尊嚴。他在《哈姆雷特》中寫道:“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在理性上多麼高貴!在才能上多麼無限!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為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
3 # 兜率閃輝光小兜
無論今天昨天明天,人性和獸性將永遠糾纏在一起,左右著人的內心。
重要的是個人應有各自的操守底限。人是超級動物,免不了要有獸性,逃避不了,但是是人級的動物,就要堅守人的信條,才配稱的上人這稱號。說白了就是能否適時禁慾,而非一味地放縱,乃至加速放縱最終淪落到不能剎車的地步就好。 -
4 # 磐水劍
其實人性本就包括好幾部分:人性、獸性、神性、魔性。也就是說,獸性本就是構成人性的一個部件,這個部件不可或缺,正如組成一臺機器的一個零件不能或缺一樣。在中世紀之前,西方(當然,東方也是)人類只信鬼神,也就是說,那時是神權主義在操控著人的精神世界,人的信仰中盡是鬼與神,神性魔性與獸性都被封印了,只剩下了可憐的人性,這就成就了人的奴性主義,人道主義沒了蹤影。中世紀興起的西方文藝復興,實際上是對人道主義的提倡與拯救,是對神權主義的反對與抗議,是對人性中那三個部件:神性魔性與獸性的重新釋放。
-
5 # 君8887387
今天是復興的時代!不只文藝!我們不但發現了人性,而且是獸性氾濫!文藝界唯利是圖,唯名是舉的現象各藝術領域習空見慣!影視、書畫、文學界…社會生活中,商業、建築行業的從業者莫不不擇手段……當人爭名逐利而不擇手段其表現出的性質不是弱肉強食,蠅據糞衍?這可能是陣痛吧!
-
6 # 小兵71230888
進化論已證實,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同源,人與獸的遺傳基因及其生理生化機理均基本相同。實質上人類先天性本能就是所謂的“獸性”,只有後天性習得的人文風俗習慣和規範,才屬於區別於獸性的人性。中世紀的封建宗教是人性過度,文藝復興是人類本能的解放,從此開始了人性與獸性的協調發展!
-
7 # 凌峰山顛
進化論是對的,人是地球上進化最高的獸,自定義為人。其它是禽,獸 ,植物 ,微生物等。文藝復興前,用神性禁錮思想,科學技術發展落後。復興後,轉為對人的本身關注 ,神性萎縮 ,科學技術飛速發展 ,更加打開了人們用審視的目光看世界,很大的進步。回來再談人性和獸性。這是一個矛盾體,是人的兩面性,復不復興本身就存在,不同時代價值觀都在變化。人性和獸性誰表現多一點,取決於價值觀的變化和引導。政黨和宗教其實根子上區別不大,都在控制人們的思想和行為。復興前人性就好嘛,看看那些教廷乾的事不見得就人性多少,打仗,摟錢控制人為了什麼,就是動物界的繁衍,只不過是權利繁衍。現在人就墮落了,獸性多了,不對,是資訊瞬間大量傳達到你的面前,你覺得多了,過去資訊不暢記錄太少,絕對的權力會怎麼樣大家都知道。法律比宗教教條好。善惡一念間,那是個人行為,要看普世價值觀。我說一直以來獸性都是受壓制的,只有極端恐怖戰爭會釋放獸性。所以人性多一點,獸性總是少一點。從古到今都是宣揚人性抑制獸性。只因為定義為人,區別與動物的思想。
-
8 # 只緣無事可思量
在(動物界)人與獸夲來就是同源,只不過(人)比(獸)的(智商)高一點。在(人類)中的(智商)仍然有(較大差異),所以(人世間)存在(覺與迷)的差距。人世間本來就是(是非之地)一切行為皆是(我見),因此生出(善惡、有無、得失、好壞)等等(分別心)故無(真理)。當然其中有少數的(覺者)如(釋迦、老子)看透了世間人類的(虛偽),故另行(清淨平等道)擺脫了(生滅輪迴)的束縛而獲得了(心安理得)的(安詳恆樂)。人類若能(自覺)不生(我見)能(順其自然)地生活,那麼人類社會便是一個(和諧自在)的(極樂世界)。人類社會就是因為(妄想執著我見),才會出現(善惡、是非、得失、有無)的(爭執)擾亂(內心)的(安詳)。(人)的一生(不過百年)如果天天與(是非得失)過不去,那麼它的(人生)就是(獸性)。如果(人生)能讓自它的(心安),那麼它便是一個(無愧人生)的(覺者)。
-
9 # 使用者57633881188
這就是佛說的迷惑,顛倒,妄想。表面看人性本善,獸性,也就是惡。實際上根本沒有善惡,只有因果,是三世因果。善惡是人們思想意識的想象,我的問答裡有答案,也有例子。人們實際上什麼也沒有發現,只是在思想意識裡轉圈!若想真發現,信佛,學佛,唸佛,而且入門了,您就會發現我們有一個不生不滅的真心本性,它擁有一切,這才是真發現。
-
10 # 我乃天空
既發現了人性,同時也發現了獸性。既發現了低階動物的人性,更發現了人類也有的動物獸性!人類世界,就是大多數人於大多數時候體現人性,極少數人或不少的人在極少的時候表現獸性的世界。
回覆列表
人類與動物的區別是,人類有思想,擅於使用工具。人類跟地球上的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但是人類又有殘忍性,好鬥性,所以有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來教化人類,但是效果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