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語: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葡萄牙語:o império no qual o sol nunca se põe,英語: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是指照耀在部分領土上的太陽落下而另一部分領土上的太陽仍然高掛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 詞源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 兩個日不落帝國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菲利普二世時期,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獲得了後者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荷蘭、英國等新興國家所取代,但其仍不失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一蹶不振,從其偉大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雖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從此在歐洲政治舞臺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為一個大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美西戰爭更給西班牙以最後一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耳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瞭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然而對帝國的擴張也有批評的聲音。19世紀的政治家索爾斯伯利勳爵在1861年抱怨英國每年支出150萬英鎊保衛殖民地,“僅僅滋養了一大堆軍事駐地的和一種‘日不落帝國’的自滿情緒。(英語:to furnish an agreeable variety of stations to our soldiers, and to indulge in the sentiment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on our Empire.)”一家斯里蘭卡的新聞報紙引用了科爾文·R·德·西爾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華人。(英語:That"s because God does not trust the British in the dark.)” 但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終於看到了日落。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語: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葡萄牙語:o império no qual o sol nunca se põe,英語:the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s)是指照耀在部分領土上的太陽落下而另一部分領土上的太陽仍然高掛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 詞源 日不落帝國一詞最早是用來形容16世紀時的西班牙帝國的,它來源於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卡爾五世)的一段論述:“在朕的領土上,太陽永不落下。” 在19世紀這一詞則被普遍作為大英帝國的別稱,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時代,那時候英國出版的世界地圖把大英帝國用粉紅色標出,生動地表現出英國在全球範圍內的霸權。 兩個日不落帝國 西班牙帝國 西班牙帝國是世界上第一批全球帝國之一,也是第一個被冠以“日不落帝國”稱號的國家。 15世紀末,收復失地運動成功後,西班牙統一,迅速走向海外擴張道路。16世紀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地理大發現和殖民擴張的先驅,並在各大海洋開拓貿易路線,使得貿易繁榮,西班牙橫跨大西洋到美洲,從墨西哥橫跨太平洋,經菲律賓到東亞。西班牙征服者推翻了阿茲特克、印加和瑪雅文明,並對南北美洲大片領土宣稱擁有主權。西班牙王室與歐洲各王室聯姻,取得了大片領地的繼承權。卡洛斯一世時期,西班牙王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位合二為一,使西班牙在歐洲的影響力迅速提高。卡洛斯一世更打敗最強大的敵人法國和奧斯曼帝國,西班牙遂開始稱霸歐洲。16世紀中期開始,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利用美洲採礦所得的金銀取得更多軍費,以應付在歐洲和北非的長期戰爭。菲利普二世時期,雖然西班牙與神聖羅馬帝國分治,但哈布斯堡王室的力量並沒有削弱,反而於1580年兼併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並獲得了後者廣闊的殖民地,把半個亞平寧半島、整個伊比利亞半島和幾乎整個中、南美洲歸為己有,還包括亞洲的菲律賓群島。自此,西班牙一直維持著世上最大的帝國。16世紀至17世紀的西班牙正處於黃金時期,是歐洲無可爭議的霸主,締造了被後世稱為“西班牙治下的和平”時代。 雖然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慘敗於英國,西班牙帝國開始衰弱,其海上霸權逐漸被荷蘭、英國等新興國家所取代,但其仍不失為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但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一蹶不振,從其偉大的頂點迅速跌落下來,雖然保住了美洲殖民地,但它從此在歐洲政治舞臺上不再唱主角,不再成其為一個大國。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和半島戰爭使這個老態的帝國雪上加霜,之後其美洲殖民地紛紛獨立。美西戰爭更給西班牙以最後一擊,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已經日薄西山。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自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後,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海上新興的霸權國家,開始不斷擴張海外殖民地。之後,英國相繼在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中打敗最強勁的對手荷蘭和法國,奪取了兩國的大片殖民地,確立了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鼎盛時期,當時,全世界大約4-5億人——也就是當時全球人口的約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國的子民,其領土面積則有約3,0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從英倫三島蔓延到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洲、馬來亞、香港、新加坡、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耳他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瞭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然而對帝國的擴張也有批評的聲音。19世紀的政治家索爾斯伯利勳爵在1861年抱怨英國每年支出150萬英鎊保衛殖民地,“僅僅滋養了一大堆軍事駐地的和一種‘日不落帝國’的自滿情緒。(英語:to furnish an agreeable variety of stations to our soldiers, and to indulge in the sentiment that the sun never sets on our Empire.)”一家斯里蘭卡的新聞報紙引用了科爾文·R·德·西爾瓦所做出的著名回答:“那是因為上帝不信任黑暗中的英華人。(英語:That"s because God does not trust the British in the dark.)” 但到了20世紀中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隨著全球民族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英國國力的日漸式微,其殖民地紛紛獨立,與此同時,新興霸權國家美國的崛起,也促使大英帝國逐漸瓦解。如今,英國和它的大部分前殖民地國家組成了一個國際組織——英聯邦以取代大英帝國。但是與大英帝國不同的是,英國再也無法在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各個方面直接影響英聯邦的其他成員了。昔日的“日不落帝國”終於看到了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