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蛋科夫斯基

    實際上這些能飛的東西,最早都是先在軍事上使用的。換句話說,火箭在早年就是為了打擊而存在。比如馮·卡門的火箭,這位大佬還是錢學森郭永懷的老師,他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把火箭裝到了飛機上。

    還有馮·布勞恩,他設計了V-2火箭,炸了英國。後來又去美國設計了火箭送美國第一顆衛星上天,以及人類登月的土星五號,都是他設計的。

    所以這些火箭的前身,都是能炸地面目標的導彈。只不過功能更強大了,不僅僅可以炸地面,炸月球炸火星也是可以的。

    能裝彈頭為什麼要用返回艙去攻擊地面呢?返回艙的設計都是要大面積接觸空氣,增加空氣阻力,利用空氣來降低返回艙的速度。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載人返回艙返回大氣時被空氣撞紅了。

    彈頭不一樣,肯定要減少阻力,高速精確打擊目標,所以彈頭都是流線型的。

    運載火箭都是液體燃料,發射之前再加註燃料,加上就要發射,否則燃料不能保持低溫,不發射還得抽出來。而導彈用的是固體燃料,造好扔那就行,隨時可以發射。

    所以沒有什麼理由用返回艙來打擊地面目標。

  • 2 # 滿船清夢壓熙和

    可以啊,不過要做幾種改進才能更加發揮效果吧。

    你看,如果要打擊地面目標返回艙不用裝人了吧。可以做小一點。

    為了在返回大氣層的時候達到更高的速度以防止敵方攔截以及減少燒蝕,可以做成圓錐體或者乘波體這種更符合氣動力學的外形吧。

    既然體積做的小了還可以在運載火箭裡多塞幾個以增加打擊效果對吧。

    為了增大爆炸威力把炸藥改成核彈吧。

    嗯,怎麼改造後的成品這麼面熟呢?

    恭喜你研製成功了洲際彈道導彈。。。

  • 3 # 航空視界

    這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想法,利用宇宙飛船的返回艙打擊地面目標的難度可不小啊,這是因為宇宙飛船的返回艙設計考慮是為了減速,包括其外形設計就是為了在大氣層內執行的時候產生阻力。

    一般宇宙飛船的返回艙是採用鐘形結構,在下部還有降落用緩衝火箭發動機,在接近地面的瞬間可以進行減速緩衝。宇宙飛船的返回艙可以攜帶3名航天員,這樣會導致體積龐大,同樣會導致在大氣層內飛行產生許多不確定性。

    利用宇宙飛船的返回艙打擊地面目標的成本實在太高,而且是沒有精度的,飛船返回的時候受大氣影響很大,軌道就會有不少不確定性,而且基本無法控制。

    另外返回艙都用來打擊地面目標了,那航天員怎麼返回地球呢。宇宙飛船的返回艙雖然具備很大的動能,但是由於沒有精度所以無法實現對目標的打擊的,

  • 4 # 超然視野

    完全可以的!要知道人類能夠建造宇宙飛船的初衷是幹什麼的!例如這些可以載人返回的返回艙,基本原理就是洲際彈道導彈的返回式彈頭,當然載人技術要求更高一點,必須確保載人艙中人的生命安全!

    整個航天工業最早都是為了戰爭而發展出來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閃電擊敗法國後,陳兵數百萬與英吉利海峽試圖登入英國,不過德國的海軍相對於英國的海軍還是太菜了,根本沒有能力掌握制海權,沒有了制海權,德國的數百萬陸軍精銳就只剩下呆在法國沿岸恐嚇英國,當然也是英國報復轟炸的目標!

    因此納粹德國急需能夠打擊英國的新的方式,而那個時候還不太成熟的火箭技術就成了德國最為青睞的救命稻草,雖然可以解決攻擊的問題,但對於控制打擊精度卻沒有技術支撐,因此逐步的對火箭的控制就成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二戰後,美蘇兩國開始冷戰,也在火箭技術上爭相競爭!

    這也是如今航空航天的技術基礎,實際上用來發射衛星或者飛船的火箭,其本身就是一個洲際導彈,而彈頭被送到大氣層之外再入大氣層時,重力作用讓其速度極快,而與大氣的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能不能安全準確的落到指定的位置成了核心難題,即能不能在重入大氣層高速下降時能夠準確落入指定位置和高速下落摩擦時產生的熱量將彈頭燒燬!美國在上世紀發射的太空梭在降落的時候正是包裹飛機隔熱襪脫落,導致飛機受熱燃燒而爆炸的!

    那麼宇宙中的宇宙飛船大多是採用可以返回的防護措施,有這些的保護就可以防止他們被重入大氣層中被燒燬,將宇宙飛船中的人換成核彈頭,或者常規高爆彈頭,就可以打擊地面目標了!而判斷一個國家的彈道導彈技術能否達到真正的威懾能力,一般的都是看其能否具備發射返回式衛星!而返回式衛星和返回式宇宙飛船或彈道導彈彈頭,是一個原理!

  • 5 # 鬥天鬥地鬥自己

    知道為什麼要簽訂外太空無武器條約嗎?蘇聯當年準備把核彈發射上天,然後轉呀轉呀有一天開戰,這些核彈頭就“咻”的一聲飛下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和你的設計是不是類似呀當時沒有精確制導,即使現在也做不到精確制導,只能靠核導彈。你的計劃是行不通的,目前沒有能做到如此精確的科技水平。要不然中國的天宮二號墜毀,也不會被西方妖魔化。但核武器就是另一回事了。

  • 6 # 青城澗

    其實宇宙飛船也是源於早起的發射火箭衛星的技術,都是出至於軍事目的而後延伸到非軍事領域。

    而宇宙飛船的整個發射回收過程,也是基於彈道導彈技術而來的。技術通用,只是載荷不一樣吧了,自然而然一通百通。

    在衛星精確的制導下,飛船回哪裡也是百發百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日本那麼小的地方,人口也不多,科技卻那麼發達(比如相機和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