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索歷史奇聞

    唐朝在歷史中一直被譽為盛世,其國力強盛是一個緣故,第二是因為該皇朝是個李姓王朝,李姓在中國歷史上建立的政權堪稱最多,稱帝據記載更是高達60餘多人,在古時李姓更是姓氏大戶,聲威顯赫,也正如此,百姓也因李姓困擾,李即諧“鯉”,後來鬧出眾多烏龍不允事件。

    據《酉陽雜組》相關記載,由於李姓是國姓,在唐朝是禁止食用鯉魚,如有百姓抓之鯉魚必須放之,膽敢販賣者,重杖六十大板,而這項明文規定還算文雅,在相關記載中還有件更離譜的事,那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父親李虎。

    李虎的名字由於帶“虎”一字,在當時,老虎吃人是沒關係,但你打老虎,吃老虎,不好意思,律法處置;當然,那時的人們有膽子也不一定幹得的過老虎,即便不規定不準吃老虎,不是一般的權貴也難打得下老虎。

    而這一字之差的烏龍,後續人們說如果當時“虎”改為馬呢,這“馬”字代替如何?這個“馬”字在當時並非指“馬”而是源於當時的叫法“馬桶”即“虎子”,這是源於漢朝時期的由來,後唐朝避諱李虎名字,後虎子經叫馬子,所以後世還被人調侃,李姓的威風,甚至改變了我的風俗習慣。

    後因為皋陶後人理徵執法不正惹怒了紂王,招來滅族殺身之禍,當時理徵的妻兒順利出逃後在瀕臨餓死之際,碰巧走到一顆李子樹下,靠李子充飢活了下來,為表達感恩,姓氏由“理”改為“李”,這也是後人的李姓由來,當然,這只是浪漫李姓的一種由來說法。

    由於李姓的族源複雜,唐朝時期李姓雖是國姓,但很多人也相繼被賜姓為李,而且相當榮耀。

    李姓的發源據考究源於今天河南鹿邑一帶,在西漢時期的李姓就是由河北邯鄲一帶、東、南、西三支姓氏組成,後李姓開始遷移山東、江西、東漢時,甚至加入到了白族、苗族、壯族、彝族等民族中,三國後,李姓的分支遍佈全國。

    這也是為什麼在唐朝吃鯉魚會被杖則六十大板的由來,源於李即鯉,作為皇室,怎麼可能讓李姓受一絲歧視破害,畢竟,李姓乃大姓。

  • 2 # 一株吊蘭

    雞在西漢以前不叫做雞。叫什麼?叫“雉”。

    為什麼禁止吃鯉魚?是因為“避諱”,避“李”字諱。在唐朝,李是國姓。

    《公羊傳·閔公元年》裡面說:“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這是古代避

    諱的一條總原則。在過去,為了維護等級制度的尊嚴,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章,碰到皇帝或尊親的名字都不能直接說出來、寫出來,以表示對皇帝或尊親尊重,防止有人利用名字進行人身攻擊,而冒犯皇帝或尊親地位和尊嚴。

    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叫呂雉,為了避諱,就把“雉”改成了“雞”,誰要是再敢說殺“雉”吃,被官府知道是要吃官司的。

    民間其實也有老百姓自己的忌諱,這個忌諱和官府無關。比如說,阿Q。最惱人的是在他頭皮上,頗有幾處不知於何時的癩瘡疤。這雖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為不足貴的,因為他諱說“癩”以及一切近於“賴”的音,後來推而廣之,“光”也諱,“亮”也諱,再後來,連“燈”“燭”都諱了。一犯諱,不問有心與無心,阿Q便全疤通紅的發起怒來,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避諱的例子。晉朝有個叫王忱的人,有一天去看望老朋友桓玄,桓玄就備酒備菜來招待他。王忱因為因為來的時候剛吃過藥,不能喝冷酒,就喊僕人去把酒給溫一下。哪知道桓玄聽王忱說“溫酒”後,突然大哭起來,原來他的父親叫桓溫,一聽王忱說了個“溫”字認為是犯了忌諱。這一哭把王忱弄了個沒趣,酒也不喝菜也不吃了,起身告辭。

    倒也是一段趣話。

  • 3 # 獨特籃壇

    根據《酉陽雜俎》記載,由於李姓是國姓,李通鯉,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鯉魚的,抓到鯉魚以後,必須放掉,如果膽敢販賣鯉魚,重打60大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薛定諤的貓為何是一個量子力學理論,而不是一個機率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