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五愛商育兒
-
2 # 快樂庭院
家庭教育,是現在很熱的一個詞語,也是古今中外都存在的一種教育,但是被大眾廣為熱談也是最近幾年的事情,尤其是在越來越重視孩子成長和學習的今天,更是被大家推崇備至。
那麼什麼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對孩子的呢還是對家長的呢?
家庭教育的簡稱就是家教。以前我們會這樣評價一個孩子:“這孩子真有家教!”或者“這孩子真沒家教!”
百度給出的定義是:
家長(其中首先是父母)對其子女實施的教育。即家長有意識地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對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響的社會活動。這樣分析:家長是教育活動的執行者,子女是教育活動的物件。
不過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如此分裂地看待。
透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思考,對家庭教育有大致幾點看法:
1,家庭教育首先是家長的自我學習和成長。
這是家長教育好子女的前提。如果家長自己不懂禮,如何告訴孩子禮節?
就如下面的小故事:
螃蟹媽媽告訴小螃蟹要直著先前走,還給小螃蟹做示範,小螃蟹橫著走,螃蟹媽媽說不對,要直著走,可小螃蟹高訴媽媽:“我是和您學的呀?”
所以家長在為人處世的方面一定要自己力求做到,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這是身體力行的最好的教育。
2,家庭教育是一個泛泛的概念。
具體到家庭教育的內容來說,沒有明確的具體內容,只有原則,是成人的教育。幾乎所有為人處世的內容都包括在家庭教育的內容裡,幾乎孩子的點滴細節到志向和成就都有家庭教育的影子,
比如孩子待人接物、言談舉止、比如吃飯的禮儀,比如孩子敬業的精神等。
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
家長如何和老師溝通與相處都會在孩子身上有所反應。
比如家長責問老師,孩子作業有問題,遷怒於老師,這就無形中給孩子一種可以不尊敬老師的暗示,家長如果和老師相處很是有理有節,那麼孩子也會感受到做事就要有理有節,不可肆意妄為。
4,家庭教育不僅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家長和孩子之間彼此互動對彼此的影響。
比如孩子做錯了,做家長的似乎都有權力責罰孩子,可自己做錯了呢?大多數家長會說:誰沒有錯的時候呀,你就記得這一點了!其實我們這種態度如果沒有孩子可能我們不自知,但是我們可以從孩子身上看到如果他錯了事,受責罰時,他也會如此辯解,善於反思學習的家長會從中認識到自己以往的錯誤,就會自我改正。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
-
3 # 千秋與鞦韆
看似很複雜的問題
只要探底也很簡單
在18歲之前,陪伴孩子最長時間的除了老師,第一就是父母。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所以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印件。
回顧我們出生到現在,最有說服力的不是用嘴說出來的,因為我們根本不會聽,包括在職場上,老闆不會聽你說什麼,而是看你做了什麼。
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但很多家長都不以為然,這是愚昧無知的表現。想孩子優秀,自己必須樹立榜樣,讓自身成為孩子的領袖。
回到問題的本身:
真正應該教育的不是孩子,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模仿最開始的物件,父母自己不行,怎麼可能把孩子教好。
透過問題,來分析當下父母所做的選擇
1、讓孩子上最好的學校
2、為孩子報課後補習班
3、各種興趣愛好班
看似都想不輸在一個起跑線,其實
外在看是貪慾所致,內在看是無知所致,本質是愚昧到缺乏常識。
其實父母早就決定了孩子的起跑點,要輸也是輸在父母身上。
最後總結一下:
很多家長把教育小孩的希望交給學校老師,其實自己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是什麼樣,將來孩子就是什麼樣。
毋庸置疑,如果自己沒有做好,還想去教育孩子,那不是笑話嗎?
你必須做到讓孩子打心底裡佩服你,你才能影響到孩子,給孩子樹立好榜樣,做最好的自己。
-
4 # 小乖乖呢
作為一位母親,我想說的是把家庭教育換成家庭氛圍更合適,現在已經有一部分父母在反省,是自己教育了孩子,還是孩子教育了我們,自孩子出什麼之日起,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是覺得她在教育我怎麼做一個母親,反過來,我們要用調整好的角色去影響她,一個孩子是否積極,Sunny,有愛心,有力量,有涵養是家庭氛圍能影響出來的,不管將來是否能所謂的功成名就,起碼要在一個健康的,安全的,樂觀的,有愛的氛圍里長大,心理不苦才是真的。
-
5 # 順勢教育頑石張
家庭教育有兩個物件,一個是父母及與孩子有關的家庭成員 (注不僅是父母);另一個就是孩子本身。
現在很多提起家庭教育,都覺得是針對孩子的,實際上是搞錯了。孩子是最終的目標,但實質與過程都是針對家庭成員的!
就是說教育小孩,首先行教育好家長。
小孩的問題,一定是家長的問題
要想改變小孩,必須教育好家長(改變家長)(尤其是10歲之前的小孩)
回覆列表
大家好,我是六五,一名家庭教育的踐行者和傳播者!以下,是我對當代家庭教育的一點思考。期待與各位業界前輩老師交流碰撞!
在當代社會,做家庭教育,不如做同步提分,幼托培訓班吃香。
顯然很多時候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首先,針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肯定需要父母或者某個主要的育兒家長來完成。
這似乎是一件非常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問題到這兒就出現卡殼了。
因為,父母小時候,都沒有接受過規範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長,小時候,完全是透過滿村子,滿大街的跑,在和兄弟姐妹,各種發小玩伴兒的摸爬滾打中成長起來的。
如今大環境變了。小時候的成長環境沒有了。孩子只能蜷縮在家裡。該如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適合的成長空間?想想,大家頭都大。再加上很多爸爸媽媽都需要工作上班,本來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就少。
所以,家庭教育在孩子身上得到的體現微乎其微!很多家長把這部分責任寄託給了保姆,全託班等等。似乎所有的育兒問題,都可以透過外部服務來解決。然而,等孩子由於家庭教育缺失,導致各種大小問題暴露出來的時候。家長傻眼了。但,也錯過了最好的育兒時機。接下來就是用漫長的歲月,企圖彌補昨日的缺席。但現實是,缺席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這種感受,誰遇到誰痛,沒遇到的,誰也看不到。
國內,很多家庭教育從業者,似乎看到了這個問題的核心節點在哪兒,企圖透過給父母培訓,來提升爸爸媽媽的家庭教育能力。希望透過外部干預,來彌補當代父母小時候家庭教育不足和當今育兒環境改變造成的家庭教育斷層。可惜,效果並不樂觀。因為,就目前來看,真正重視家庭教育的父母比例並不大。而且,在這麼小的比例裡,有意願去透過學習來提升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育兒能力的父母,基數就更小了。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做家庭教育的,往往都比較苦逼的原因。對孩子而言,對家庭幸福指數來說,需求似乎巨大。
但是,由於爸爸媽媽們並沒有多少人希望透過提升自己家庭教育能力的方式尋求改變的意願度。導致,大家的訴求對不上。爸爸媽媽希望獲得的是簡單易用的工具。而,家庭教育其實核心是人與人的廣泛良性互動。人的時間精力和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什麼工具都是無效的。
而家庭教育機構,顯然無法解決爸爸媽媽的時間精力問題。大家都需要生存。這是鐵的事實。加上,目前無論爸爸還是媽媽都無法在主流社會價值觀裡找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核心價值。致使大家的視野都是一致向外的。經濟獨立,個人人生價值在社會價值上的最大化。才是大多數父母追求的。
作為家庭教育的推動者,似乎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爸爸媽媽們可以做到享受育兒,並在短暫的親子時光裡儘量的提升對孩子的陪伴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