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心說

    誰將思念寄嬋娟,

    萬里之遙一夜傳。

    海角天涯同有月,

    中秋瞻望向來圓。

  • 2 # 娛樂八卦集結地

    與春節有關:《元日》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賞析:《元日》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永珍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徵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永珍更新的景象.《除夜》來鵠事關休慼已成空,萬里相思一夜中.愁到曉雞聲絕後,又將憔悴見春風.《田家元日》 孟浩然昨夜鬥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佔氣候,共說此年豐.與元宵有關:《上元夜》 崔液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正月十五夜燈》 張祜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進天上著詞聲.【歐陽修】《生查子·元夕》去 年 元 夜 時,花 市 燈 如 晝.月 上 柳 梢 頭,人 約 黃 昏 後.今 年 元 夜 時,月 與 燈 依 舊.不 見 去 年 人,淚 滿 春 衫 袖.【賞析】這首元夜戀舊的《生查子·元夕》是歐陽修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一說,出自朱淑真集.詞的上片回憶從前幽會,充滿希望與幸福,可見兩情是何等歡洽.而周圍的環境,無論是花、燈,還是月、柳,都成了愛的見證,美的表白,未來幸福的圖景.情與景聯絡在一起,展現了美的意境.但快樂的時光總是很快成為記憶.詞的下片,筆鋒一轉,時光飛逝如電,轉眼到了“今年元夜時”,把主人公的情思從回憶中拉了回來.“月與燈依舊”極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環境.“依舊”兩字又把人們的思緒引向上片的描寫之中,月色依舊美好,燈市依舊燦爛如晝.環境依舊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體.詞人於人潮湧動中無處尋覓佳人芳蹤,心情沮喪,辛酸無奈之淚打溼了自己的衣襟.舊時天氣舊時衣,佳人不見淚黯滴,怎能不傷感遺憾?上句“不見去年人”已有無限傷感隱含其中,末句再把這種傷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物是人非的悵惘,今昔對比的淒涼,由此美景也變為傷感之景,月與燈交織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為暗淡.淡漠冷清的傷感瀰漫於詞的下片.燈、花、月、柳,在主人公眼裡只不過是淒涼的化身、傷感的催化劑、相思的見證.而今佳人難覓,淚眼看花花亦悲,淚滿衣袖.世事難料,情難如願.牽動人心的最是那悽怨、纏綿而又刻骨銘心的相思.誰不曾渴慕,誰不曾誠意追索,可無奈造化捉弄,陰差陽錯,幸福的身影總是擦肩而過.舊時歡愉仍駐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個人,今生卻不再來.無可奈何花落去,但那隻似曾相識的燕子呢?那曾有的愛情真是無比難測嗎?如果真的這樣,那些兩情相悅、纏綿悱惻的美麗韶華難道是在歲月中流走的嗎?誰也不曾料到呵,錯過了一季竟錯過了一生.山盟雖在,佳人無音,這是怎樣的傷感遺憾,怎樣的裂心之痛!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間總有太多的傷感和遺憾.世事在變,滄海桑田.回眸尋望,昔人都已不見,此地空餘斷腸人.滾滾紅塵,茫茫人海,佳人無處尋覓,便縱有柔情萬種,更與何人說?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任君“淚溼春衫袖”,卻已“不見去年人”,此情此傷,又怎奈何天?歐陽修的詩詞甚多,而我獨愛《生查子·元夕》.反覆低吟淺唱“去年元夜時……”無限傷感,隱隱一懷愁緒化作一聲長嘆: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綿綿無絕期?《正月十五夜》(唐) 蘇道味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賞析】此詩是蘇味道的代表作,也是歷代詠元宵節最好的作品之一,它對後代詩歌創作有較大影響,大約作於唐神龍元年(705).也有學者認為,此詩作於長安元年(701).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元宵節.這天夜裡,各地都舉辦社火,十分熱鬧,而皇上住地京城更是如此.唐劉肅《大唐新語·文章類》:“神龍之際,京城正月望日,盛飾燈影之會,金吾弛禁,特許夜行.貴族戚屬,及下隸工賈,無不夜遊……文士皆賊詩一章,以紀其事.作者數百人,惟中書侍郎蘇味道、吏部員外郎郭利貞、殿中侍御史崔液二人為絕唱.”第一句寫燈,把燈比作“火樹”和“銀花”,就有了燈的富麗和多彩,表現出燈的全部輝煌.第二句寫觀燈的環境,既有美麗壯觀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環境,即元宵佳節特許放寬禁區後市民可以信步漫遊所帶來的喜悅氛圍.第三四句總寫觀燈盛況,抒發騎馬逐月的歡樂情懷.第五六句細寫遊人盛景,歌舞妓們豔麗華美,雜於各色人之間,踏著“梅花落”曲子,唱著愉快的歌,把觀燈之樂推向高潮.最後兩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來表達人們讓歡樂繼續下去的心願,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昇平的初唐繁榮,讓人感到興猶未盡,產生出強烈的藝術效果.此詩對仗工穩,前後照應,結構緊密,可稱得上初唐五律的典範.作品以其常讀常新的藝術魅力昭示著後世詩人,促進了五言律詩的成熟.“火樹銀花”一詞亦成為描寫節日之夜的特用成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人與海第三章的好句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