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吧?”這種口頭禪,有時可以算是“語言強迫症”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強勢性格。從心理學分析是發言者希望被認同,迫切馬上被認同,給自己的觀點樹立信心。
但這樣會讓人覺得有點強人所難,讓與其談話人不舒服。透露出發言者不自覺的優越感與好為人師的自大心理。
會讓聽得人很煩躁,經常聽著聽著就只注意到“知道吧?知道吧?”,說了些什麼完全沒留意,而且讓人覺得他很看不起人。
有人就是聽不得“你知道嗎”,因為他們在話裡聽出了許多弦外之音。他們自認為在這樣的對話裡受到了傷害——“難道我什麼都不懂,是個白痴?”或者“你算老幾,敢來教訓我?”
對於這種人,可以一笑置之,但是要較真的話,那多少反映了他/她的心理問題。無論是什麼身份,他們可能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行加給別人,也可能非常地自信和自得。
有時這的確是一種態度問題,總想教育別人。“你知道麼”這個口頭禪不好,因為說的讓人反感,搞的別人什麼都不懂一樣,自己說的好像沒什麼,但是別人一聽馬上就會有更強的不認同感。
有些口頭禪是很可怕的。尤其是這些口頭禪成為我以上所述的“嘴臉”的一部分。比如每每發表過一個觀點,交代了一些事情,就非常一本正經裝腔作勢地說:“你知道嗎?”這簡直太可惡了。憑什麼你知道的別人就一定不知道?而類似的口頭禪在真正的大師口中說出就很順耳,比如李敖,他一席話說完,常常會詢問對方:“你懂我的意思吧?”他畢竟是李敖,的確多數人並不一定懂他的意思。而一般人,“你知道嗎?”,類似的口頭禪,還是免除的好。
有這種口頭禪的人往往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表面上看是自大,其實內心深處是自卑,希望得到崇拜。雖然沒有什麼惡意,但感覺還是很煩,確實想翻白眼。
“你知道吧?”這種口頭禪,有時可以算是“語言強迫症”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強勢性格。從心理學分析是發言者希望被認同,迫切馬上被認同,給自己的觀點樹立信心。
但這樣會讓人覺得有點強人所難,讓與其談話人不舒服。透露出發言者不自覺的優越感與好為人師的自大心理。
會讓聽得人很煩躁,經常聽著聽著就只注意到“知道吧?知道吧?”,說了些什麼完全沒留意,而且讓人覺得他很看不起人。
有人就是聽不得“你知道嗎”,因為他們在話裡聽出了許多弦外之音。他們自認為在這樣的對話裡受到了傷害——“難道我什麼都不懂,是個白痴?”或者“你算老幾,敢來教訓我?”
對於這種人,可以一笑置之,但是要較真的話,那多少反映了他/她的心理問題。無論是什麼身份,他們可能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行加給別人,也可能非常地自信和自得。
有時這的確是一種態度問題,總想教育別人。“你知道麼”這個口頭禪不好,因為說的讓人反感,搞的別人什麼都不懂一樣,自己說的好像沒什麼,但是別人一聽馬上就會有更強的不認同感。
有些口頭禪是很可怕的。尤其是這些口頭禪成為我以上所述的“嘴臉”的一部分。比如每每發表過一個觀點,交代了一些事情,就非常一本正經裝腔作勢地說:“你知道嗎?”這簡直太可惡了。憑什麼你知道的別人就一定不知道?而類似的口頭禪在真正的大師口中說出就很順耳,比如李敖,他一席話說完,常常會詢問對方:“你懂我的意思吧?”他畢竟是李敖,的確多數人並不一定懂他的意思。而一般人,“你知道嗎?”,類似的口頭禪,還是免除的好。
有這種口頭禪的人往往是,渴望得到別人的認同,表面上看是自大,其實內心深處是自卑,希望得到崇拜。雖然沒有什麼惡意,但感覺還是很煩,確實想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