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智品速遞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突破與廣泛應用,我們也開始逐步實現人類世界、虛擬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大融合,智慧社會正在向我們走來。

    未來發展智慧化趨勢不可阻擋,而資料成為重要資源和戰略資產,聯絡創造智慧,基於物聯網的資料爭奪愈發激烈。

    談原理之前,先說一個我個人的經歷。

    有一次我給家裡老人和孩子叫了一個滴滴打車從培訓學校回家,後來我看到賬單顯示是30多元,路程是10多公里,而我家到培訓學校不過5公里,一般滴滴專車的費用是10多元,顯然司機是繞路了,滴滴的APP上同時也顯示了一條資訊,大致意思是:車費異常,是否需要申訴?

    當時覺得滴滴這個功能挺牛的,給客戶的體驗挺好。

    試想一下,在滴滴之前打出租車,類似狀況是完全不同的場景:

    首先,你可能根本不知道司機繞路了

    其次,你事後發現司機繞路了,但你下車時忘了要票據,無法舉證

    再次,你當時就發現司機繞路了,跟司機要了票據,但票據上只有里程和時間,而沒有出發地點、目的地和行車路線,你無法證明司機繞了路

    而滴滴則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主動提醒你是否需要投訴,你提出申訴後,立刻就做出令你滿意的處理!

    滴滴的投訴處理如此貼心而智慧,它是怎麼做到的呢?如果我們對資料,以及資料與資訊、知識和人工智慧的關係有一些基本的瞭解,就能理解滴滴這種投訴處理的運作機制。

    資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資料、資訊以及人工智慧的關係。

    資料不只是資訊的數字化,還是訊號的數字化。

    資料,讓資訊訊號的可以進行高效處理,讓人類意志在腦外形成變成可能。

    因此,當資訊和訊號更多的數字化後,不管是組織內部的指令系統,還是社會整體的指令系統,都會得到極大的效率提升。

    智慧,我們以產品智慧為例,產品智慧即是,透過收集資料運用強大的工具和演算法得出新的結論,創造知識,改進產品,提升使用者體驗。

    資料驅動智慧,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理解:

    一、資料來源

    首先要重視資料來源,積累資料資產。資料採集可以從“大、全、細、時”四個角度進行。如下圖:

    將資料分為兩種型別——實時資料和非實時資料。它們往往存在於多個潛在的資料來源中。如下圖銷售資料、PC端資料、移動端資料、實時客戶觸點資料等多種資料來源都存在實時和非實時資料。

    二、資料採集工具:

    資料來源有了,我們下一步如何進行資料採集呢?當然需要相應的資料採集工具,

    下面介紹一款較為流行的資料採集工具,

    Python,是一種免費的開源語言,因易用性常常與R相提並論。與R不同,Python學起來往往很容易上手,易於使用。許多使用者發現可以在幾分鐘內開始構建資料,並進行極其複雜的親和度分析。

    只要你熟悉變數、資料型別、函式、條件語句和迴圈等基本程式設計概念,最常見的業務用例資料視覺化就很簡單。

    透過資料採集工具,我們對資料來源進行建模、分析、提取我們所需的資料。

    三、資料驅動決策與產品智慧

    四、資料驅動智慧作用

    資料驅動智慧能產生什麼作用呢,主要用於:

    1.商品個性化推薦,基於使用者購買能力,興趣愛好,向用戶推薦感興趣的商品。

    2.智慧評價系統,自動從使用者評價中,抽取關鍵字和情緒化文字,如“老婆喜歡”。

    3.流失使用者預警,提前預警使用者潛在的流失傾向,如提供優惠券,延長客戶生命週期。

    我們可以想象資料價值鏈就如同一個流水線一樣—— 最後一站需要關注的是如何使用資料。如果資料洞察無法輕易地轉換為行動,它的價值就幾乎無法體現。智慧洞察可以幫助人類決策。

    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資料圈將擴充套件至163ZB,相當於2016年所產生16.1ZB資料的十倍。屬於資料分析的全球資料總量將增長至原來的50倍,達到5.2ZB,而認知系統/人工智慧“觸及”的分析資料總量將增長至原來的100倍,達到1.4ZB。資料量和可用性的爆發式增長,增強了人工智慧系統可為部署者提供的槓桿作用。

    未來充分的釋放資料價值,驅動人工智慧應用,將會帶來業務創新與產業的升級。

  • 2 # 豐數雲工具賦能

    從消除不確定性的視角來解釋大資料的本質與價值,會變得直接很多。那麼,資料驅動到底都有什麼樣的價值呢?有些產品把資料作為運維監控的手段,比如透過日誌來監控系統的效能負荷,這當然也很有價值。如圖 1 所示,從提升業務的角度來看,資料驅動的價值歸結為以下兩點。

    驅動決策,透過資料來幫助拍板,包括產品改進、運營最佳化、營銷分析和商業決策等。我們有了資料,就能判斷哪些渠道轉化的效果更好,哪些功能樣式更加受使用者歡迎。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業智慧),透過資料來支援決策。

    驅動產品智慧,有了一定的資料基礎,然後在上面套一個演算法模型,再將得到的資料結果反饋到產品中。這樣,產品本身就具有了學習能力,可以不斷迭代。

    比如個性化推薦,透過採集許多使用者行為資料,在這個基礎上訓練使用者興趣模型,然後給使用者推薦資訊,再將使用者的使用資料反饋到模型中,精準廣告就是類似的模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晉公子重耳出亡突出重耳什麼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