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漸遙遠的村莊,只有回憶在心底緩慢生長,抽穗、拔節的速度幾乎完全取決於想念的深度。陷入深處時,回憶是一叢叢繁榮激越的野草,蓬勃而縱情。淺一些時,或是草間晶瑩的露珠兒,或是貼著土地低旋的風,它們為了沒能成為孕育生長和希望的種子而嘆息。想念一個人和想念一段夕陽中的日子,有時是一回事,是相互參差地滲透和浸染,不容割捨。那些日子裡的光,現在顯得有些蒼老了,可是力道仍在。我等著它穿過時間的迷霧,在一切允許折射的地方尋求一條狹窄的/縫隙一般的道路,從一盞燈到一扇等待的朝南的窗子,從一聲悠然傳來的召喚到另一聲隨即響起的應答,從一條日日穿流的路,一直走到擔心它容顏變老,衰草叢生——那時候,它已經不能承載思念和回憶的重任,成為陌路——像是一滴久久不忍墜落的淚水,找到了允許迸發的出口。
然後,折回來——關於日子,關於光。寫過一段文字,對我來說不會有更好的敘述了——現在想來,這些片段已不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而是一幅幅畫面,背景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陳舊而樸素的光——有著斑斑點點的顆粒狀的肌理,所有鮮研的顏色被時間過濾掉了浮色,呈現出本身的厚實而飽滿的光影。雖說和本色也有所不同,但是更堅固和持久,一幕一幕,都籠罩在溫和而坦蕩的光線裡,緩緩遊移,像是無聲的默片,人們用眼睛說話——從心底折射出的溫情照耀對方的眼睛——那一束寬容的目光,穿越時間的煙雲,仍然注視著曾經關心的人,曾經遇見的感動。一幅一幅,就浸在如水的回憶裡,祥和而馥郁。
那篇文字是《年景》。那時,我還有媽媽。遙遠的村莊,和可能存在的、維繫一個人旅途奔波和滿載風霜歸來的某個原點也一起遠去了。有家不能回或許只是一種充滿無奈的痛苦,而無家可回卻是更深的迷茫,是更加黯然的一條路,很苦,也很難,有很多塵土靜靜地漫延和掠過。然而,這一束目光從來沒有逃離過家的方向。也只有,方向了。
只好對自己說,人世間的流轉都是這樣的吧。每個人的旅途中都有一系列層出不窮的偶然,一旦和來路、和歸處聯絡起來,也就頓時完成了一種脈絡分明的因果。因果之中,盡是離合。所幸,我在失去之前很早的時間,就懂得了怎樣珍惜眼前的所有,那就是把一年當成是僅有的一個月,把一月當成惟一的一天,而把那一天當成了今生。內心的重量和長度如此地不由分說。
那些沿途的光聚向了一個地方,就是曾經催我上路,又喚我回來的村莊——那是一個暮藍色的村莊,半空中懶懶的炊煙,盪漾。淡淡的。
我們都是沒有村莊的人,所以更談不上什麼背井離鄉,周遊世界。或者說我們的一生都在周遊,城市只是我們寄存行李的地方——越來越多的物件。越積越厚的灰塵。越來越重的腳步。越來越恍惚的行走。越來越濃的茶或咖啡。越來越深的暮色。越來越蕭瑟的風景。越來越急迫的尋找。越來越空無的等待。越來越強烈的思念。越來越遠的離散……直到我們都成為蒼涼大地上的兩個點,遙遙相望,卻也永遠有著無法觸及的距離。村莊,遠比一個家更大,也更遠。那是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生老病死如此乾脆而瞭然。現今,卻是一個頓點,此時此地,飛鳥踟躕。
於我而言,村莊只是一個寄予回憶的地方,是未曾發生的回憶,未曾展開的流連,未曾開始的結束,是起筆和落筆的那一個頓挫,再無下文。或許,任何一個人無意記錄下來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提早寫下的回憶錄,只言片句,細枝末節,乃至窮途末路——甚至忘記了當初的因由和之後的了結,都將是這一生永無回返的單行道,沖淡的和濃郁的,一杯茶裡的回憶,雖短猶長。墨痕斷處是江河萬古流,煙雲歸處就是坐看雲起,靜等花落的又一村了。
回憶和想念是從一個源頭出發的兩條河流,前者流經我的旅途,越來越多的故事和對話訴諸筆墨,成為一頁又一頁看似零散,實則貫通的文字。而後者自始至終保持沉默,大地無語,流水亦無言。文字,有時是一道閘口,開啟它可以盡情宣洩,那些微小的波瀾讀來都很是壯闊。有時候卻是一道屏障,它隔阻了那些言之確鑿的故事,而讓所有遊移不定,瞬息萬變的絲縷肆意通行,碎碎地念及。
寫了,也就放下了嗎?那麼放下,也就輕了。生命中有些重量是不忍捨棄的,即使負重前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得以持續終生的珍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說得就是這個意思吧。
回憶的輕或重,想念的深或淺,由此引發了訴說和傾聽。說者欲說無憑,聽者渾然無告,好像是這兩條河流偶然交匯的一個港口,之後依然各自前行。但是那些水面的浪花和水底的沉沙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可是,我還是由衷地感激書寫,或文字,這是第二個所幸。總聽人說,沉浸往事是老年的象徵,或者說回憶是通向老年的標誌。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了。這些,我都承認,可是這其中的好或不好都應該由自己決定,比如去留,比如取捨,比如就此靠航還是藉機揚帆。卻也顧不得這些說法了,不管是閘口也好,屏障也罷,總歸是一道可以隆起的“風景”,是平鋪直敘的一路上值得/也難得讓人回望的地方。儘管還不是村莊,也是路過的重要一站吧。感激文字,是因為許多時候我發現,許多逐漸淡忘的舊事可以透過文字得以浮現、閃亮,如若沒有文字這條途徑,那些原本有著溫度和質地的往日肯定會一往無前地奔流到海了。聽起來倒是壯懷激烈的,其間偕同的/暗湧的/不捨和不甘,也就永無相見之日了。孰輕孰重,自有分明。
日漸遙遠的村莊,只有回憶在心底緩慢生長,抽穗、拔節的速度幾乎完全取決於想念的深度。陷入深處時,回憶是一叢叢繁榮激越的野草,蓬勃而縱情。淺一些時,或是草間晶瑩的露珠兒,或是貼著土地低旋的風,它們為了沒能成為孕育生長和希望的種子而嘆息。想念一個人和想念一段夕陽中的日子,有時是一回事,是相互參差地滲透和浸染,不容割捨。那些日子裡的光,現在顯得有些蒼老了,可是力道仍在。我等著它穿過時間的迷霧,在一切允許折射的地方尋求一條狹窄的/縫隙一般的道路,從一盞燈到一扇等待的朝南的窗子,從一聲悠然傳來的召喚到另一聲隨即響起的應答,從一條日日穿流的路,一直走到擔心它容顏變老,衰草叢生——那時候,它已經不能承載思念和回憶的重任,成為陌路——像是一滴久久不忍墜落的淚水,找到了允許迸發的出口。
然後,折回來——關於日子,關於光。寫過一段文字,對我來說不會有更好的敘述了——現在想來,這些片段已不是一個又一個的小故事,而是一幅幅畫面,背景是那個年代所特有的陳舊而樸素的光——有著斑斑點點的顆粒狀的肌理,所有鮮研的顏色被時間過濾掉了浮色,呈現出本身的厚實而飽滿的光影。雖說和本色也有所不同,但是更堅固和持久,一幕一幕,都籠罩在溫和而坦蕩的光線裡,緩緩遊移,像是無聲的默片,人們用眼睛說話——從心底折射出的溫情照耀對方的眼睛——那一束寬容的目光,穿越時間的煙雲,仍然注視著曾經關心的人,曾經遇見的感動。一幅一幅,就浸在如水的回憶裡,祥和而馥郁。
那篇文字是《年景》。那時,我還有媽媽。遙遠的村莊,和可能存在的、維繫一個人旅途奔波和滿載風霜歸來的某個原點也一起遠去了。有家不能回或許只是一種充滿無奈的痛苦,而無家可回卻是更深的迷茫,是更加黯然的一條路,很苦,也很難,有很多塵土靜靜地漫延和掠過。然而,這一束目光從來沒有逃離過家的方向。也只有,方向了。
只好對自己說,人世間的流轉都是這樣的吧。每個人的旅途中都有一系列層出不窮的偶然,一旦和來路、和歸處聯絡起來,也就頓時完成了一種脈絡分明的因果。因果之中,盡是離合。所幸,我在失去之前很早的時間,就懂得了怎樣珍惜眼前的所有,那就是把一年當成是僅有的一個月,把一月當成惟一的一天,而把那一天當成了今生。內心的重量和長度如此地不由分說。
那些沿途的光聚向了一個地方,就是曾經催我上路,又喚我回來的村莊——那是一個暮藍色的村莊,半空中懶懶的炊煙,盪漾。淡淡的。
我們都是沒有村莊的人,所以更談不上什麼背井離鄉,周遊世界。或者說我們的一生都在周遊,城市只是我們寄存行李的地方——越來越多的物件。越積越厚的灰塵。越來越重的腳步。越來越恍惚的行走。越來越濃的茶或咖啡。越來越深的暮色。越來越蕭瑟的風景。越來越急迫的尋找。越來越空無的等待。越來越強烈的思念。越來越遠的離散……直到我們都成為蒼涼大地上的兩個點,遙遙相望,卻也永遠有著無法觸及的距離。村莊,遠比一個家更大,也更遠。那是一個人的過去和未來,生老病死如此乾脆而瞭然。現今,卻是一個頓點,此時此地,飛鳥踟躕。
於我而言,村莊只是一個寄予回憶的地方,是未曾發生的回憶,未曾展開的流連,未曾開始的結束,是起筆和落筆的那一個頓挫,再無下文。或許,任何一個人無意記錄下來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提早寫下的回憶錄,只言片句,細枝末節,乃至窮途末路——甚至忘記了當初的因由和之後的了結,都將是這一生永無回返的單行道,沖淡的和濃郁的,一杯茶裡的回憶,雖短猶長。墨痕斷處是江河萬古流,煙雲歸處就是坐看雲起,靜等花落的又一村了。
回憶和想念是從一個源頭出發的兩條河流,前者流經我的旅途,越來越多的故事和對話訴諸筆墨,成為一頁又一頁看似零散,實則貫通的文字。而後者自始至終保持沉默,大地無語,流水亦無言。文字,有時是一道閘口,開啟它可以盡情宣洩,那些微小的波瀾讀來都很是壯闊。有時候卻是一道屏障,它隔阻了那些言之確鑿的故事,而讓所有遊移不定,瞬息萬變的絲縷肆意通行,碎碎地念及。
寫了,也就放下了嗎?那麼放下,也就輕了。生命中有些重量是不忍捨棄的,即使負重前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份得以持續終生的珍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說得就是這個意思吧。
回憶的輕或重,想念的深或淺,由此引發了訴說和傾聽。說者欲說無憑,聽者渾然無告,好像是這兩條河流偶然交匯的一個港口,之後依然各自前行。但是那些水面的浪花和水底的沉沙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可是,我還是由衷地感激書寫,或文字,這是第二個所幸。總聽人說,沉浸往事是老年的象徵,或者說回憶是通向老年的標誌。聽得耳朵都磨出繭子了。這些,我都承認,可是這其中的好或不好都應該由自己決定,比如去留,比如取捨,比如就此靠航還是藉機揚帆。卻也顧不得這些說法了,不管是閘口也好,屏障也罷,總歸是一道可以隆起的“風景”,是平鋪直敘的一路上值得/也難得讓人回望的地方。儘管還不是村莊,也是路過的重要一站吧。感激文字,是因為許多時候我發現,許多逐漸淡忘的舊事可以透過文字得以浮現、閃亮,如若沒有文字這條途徑,那些原本有著溫度和質地的往日肯定會一往無前地奔流到海了。聽起來倒是壯懷激烈的,其間偕同的/暗湧的/不捨和不甘,也就永無相見之日了。孰輕孰重,自有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