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痺,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洩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
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牡丹湯)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黃湯)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
空心白湯下百丸。
(《秘傳內府經驗女科》)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藥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襴)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
上七味粗搗篩。
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聖濟總錄》牡丹湯)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
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
(《補缺肘後方》)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
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衝,臉紅易怒)。
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
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
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一般服藥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藥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範圍或接近正常範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藥後有噁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藥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服藥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幹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
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
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藥,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別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藥、條丹皮、洛陽花
【功用主治-牡丹皮的功效】清熱,涼血,和血,消瘀。
治熱入血分,發斑,驚癇,吐、衄、便血,骨蒸勞熱,經閉,症瘕,癰瘍,撲損。
①《本經》:主寒熱,中風瘈瘲、痙、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
②《別錄》: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癲疾。
④《日華子本草》:除邪氣,悅色,通關腠血脈,排膿,通月經,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痺,落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
⑤《珍珠囊》:治腸胃積血、衄血、吐血,無汗骨蒸。
⑥《滇南本草》:破血,行(血),消症瘕之疾,除血分之熱。
⑦《醫學入門》:瀉伏火,養真血氣,破結蓄。
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
【宜忌】血虛有寒,孕婦及月經過多者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畏菟絲子。
②《古今錄驗方》:忌胡荽。
④《日華子本草》:忌蒜。
⑤《本經逢原》:自汗多者勿用,為能走洩津液也。
痘疹初起勿用,為其性專散血.不無根腳散闊之慮。
⑥《得配本草》:胃氣虛寒,相火衰者,勿用。
【選方】①治傷寒熱毒發瘡如豌豆:牡丹皮、山梔子仁、黃芩(去黑心)、大黃(銼、炒)、木香、麻黃(去根、節)。
上六味等分,銼如麻豆大。
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聖濟總錄》牡丹湯)②治婦人惡血攻聚上面,多怒:牡丹皮半兩,乾漆(燒煙盡)半兩。
水二鍾,煎一鍾服。
上四味,細切,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千金方》犀角地黃湯)④治胎前衄血:丹皮、黃芩、蒲黃、白芍、側柏葉。
共為細末,早米糊為丸。
空心白湯下百丸。
(《秘傳內府經驗女科》)⑤治婦人骨蒸,經脈不通,漸增瘦弱:牡丹皮一兩半,桂(去粗皮)一兩,木通(銼、炒)一兩,芍藥一兩半,鱉甲(醋炙,去裙襴)二兩,土瓜根一兩半,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人,炒)。
上七味粗搗篩。
每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食後各一。
(《聖濟總錄》牡丹湯)⑥治腸癰,少腹腫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不可下也:大黃四兩,牡丹一兩,桃仁五十個,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
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
(《金匱要略》大黃牡丹湯)⑦治懸癰生於穀道之前,小便之後,初發甚癢,狀如松子,-月赤腫如桃,遲治則破,而大小便皆從此出,先服國老湯不消者:牡丹皮、大黃、貝母、白芷、甘草、當歸各五錢。
共為細末,酒調服二錢,空心吃。
(《補缺肘後方》)⑨治金瘡內漏,血不出:牡丹皮為散,水服三指撮,立尿出血。
(《千金方)⑩治腕折瘀血:虻蟲二十枚,牡丹一兩。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
(《千金方》)⑾疝氣(覺氣脹不能動)。
用牡丹皮、防風,等分為末,每服二錢,酒送下。
⑿婦女惡血(血往上衝,臉紅易怒)。
用牡丹皮半兩、乾漆(燒至煙盡)半兩,加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⒀傷損瘀血。
用牡丹皮二兩、虻蟲二十一個(熬過),同搗碎。
每天早晨服一匙,溫酒送下。
⒁刀傷後內出血。
用牡丹皮研細,水沖服少許。
瘀血自尿中排出。
⒂下部生瘡(已破口)。
取牡丹末一匙煎服。
一天三次。
【臨床應用】①治療高血壓取牡丹皮1~1.5兩,水煎成120~150毫升,每日3次分服;或初次量用5~6錢,如無不良反應增至1兩。
治療20餘例,一般服藥5天左右血壓即有明顯下降.症狀改善;經服藥6~33天,舒張壓平均下降10~20毫米汞柱,收縮壓平均下降20~40毫米汞柱。
本組病例近期內均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範圍或接近正常範圍,症狀亦隨之消失或改善,但遠期療效有待繼續觀察。
個別患者服藥後有噁心、頭昏等副作用,無需停藥即能自然消失。
②治療過敏性鼻炎用10%的牡丹皮煎劑,每晚服50毫升,10天為一療程,治療31例,痊癒12例。
又治療9例,服藥後症狀很快好轉,但無1例根治。
此外,用10%丹皮煎液內服(每晚50毫升),試治乳突鑿開術後,因伴有變態反應而致遲遲不得幹耳的患者6例,結果5例痊癒,1例減輕。
【附】牡丹的功用。
在於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能治心、腎、肝等經的伏火(陰火,相火)。
治伏火,許多人多用黃櫱;其實,牡丹更勝於黃櫱。
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藥,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於利,白花者偏於補。
別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藥、條丹皮、洛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