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ktksn33227

      李迎兵  作家李迎兵的中篇小說《花神》,講述了一個並不複雜的刑事案件。那裡面既有殺人犯,又有妙齡的女受害者;既有鎮靜運籌的警官,又有民工的另類維權,幫助警察破案。小說不賣情節懸念的關子,而是一上來就簡略介紹了案件,揭示了幾個主要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最終結局。開頭就是結尾。於是,讀者的好奇心完全被集中在這個案件的發生過程上了。同時,作者該怎麼來講這個故事,想要把故事講成什麼樣子,對於我這樣身處國外的讀者來說,更是興趣濃厚,迫不急待地想要知道這會是個什麼樣的故事。  在另外的意義上看,這似乎使一個簡單的故事複雜化了。其複雜不是在於故事本身,而是殺人犯經過一系列小詐騙案的堆積,到最後鋌而走險釀成了一樁意外的血案。其中,小說還牽涉到一起販毒大案。其複雜更在於在這個故事中牽扯到的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物。每個人物無論出場時間長短,也不論他或她在故事中的重要性如何,卻都有其各自完整的生活歷史。  現實生活中,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和立腳點,每時每刻都在與不同的人接觸,都在對不同的人做各樣的品評。在我們眼裡,每個人只是展露出他或她生活及性格的一小小部分,可是當我們站高一步時,當我們離開自我的中心的時候,不得不承認,被我們所限定視角評價的某種平面型的人物,其實也正像我們自己一樣是有著豐富層次和複雜生活歷史的活生生的完整的人。  小說的視角轉換自然,舒張有序地講述了案件所涉及到的一個個人物的生活故事(背景),由此而推動情節的發展。作者更感興趣的不是要講一個聳人聽聞的案件,而是要表現案件背後人性的普遍性和穩定性所包含的變幻無常與不可控制,更要講述生活中人與人之間似有還無的偶然聯絡,這種看似隨意做出選擇的關係糾纏中,又含有一種似乎是冥冥中早已命定了的必然性。比如秦有志幾次對受害者的選擇,在當時當地看來似乎是很聰明很有頭腦的分析結果,也果然如他預料中的得了手。但等讀到小說的最後,再回頭來看,卻正像是他在一步步自掘著墳墓。他的受害者也正是讓他最終落網的人。這裡面似乎有一種不可逆轉的力量在推動著,不只是推動著他,也在推動著牽連進去的每個人,大家都在被一個巨浪趕著往終點走去,無論是好是壞,誰也無法中途退出。  秦有志本人的性格決定,一旦走入歧途,貪心越大需要越多,膽子也就更大了,直到後來不擇手段製造了命案。看似與案件沒有直接關係的尹美嬌,正是秦有志最終做出生活選擇的反作用力。尹美嬌堅信靠真誠的勞動才是生活的來源,正對應了秦有志的步步墮落。他們夫妻倆就像相反作用著的兩個力,在感情上越是疏遠直至反目,在生活的道路上也就越是各自推向了兩極。曾麗麗是另外一種力,她對秦有志的依賴和憧憬,迫使秦有志徹底墮落以能維持自己在情人眼裡的形象。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管用什麼理論來解釋,心理學也罷,人性論也罷,人是有一種矛盾性,傾向於一手作惡一手為善的“行為”。好像人人都有向善向好之心,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會透過作惡來維持美好的那面,所謂善意的謊言在這個層面上就是很好的一例。類似的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在很多的文學創作中也是經常出現。  總體看來,李迎兵的《花神》裡的每個人物,共同形成了一個龐大而縝密的關係網路,互相制約而又互相影響,直到將事件的發展推到極致。沒有一個人不是在這個網路內,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脫離這個網路。這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力量所在。我們所謂的主動在更大的局面下其實不過是可悲的被動,我們每一個所謂自主的決定有意無意都在受著他人的影響。這就好像一場命運的宗教儀式,而儀式的祭品不僅僅是沈佳佳。美麗的花神,代表生命的“青春、幸福和永恆”。在秦有志殺死沈佳佳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殺死了他自己的“花神”,徹底摧毀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希望,他也就不再擁有鮮活健康的生命了。秦有志的案件是個極端個例,但是同樣的命運儀式是不是也在我們每個人的身上演示著?平凡生活中數不盡的慾望和無奈,使我們在精神上步步墮落,直到最後成為空虛而蒼白的行屍走肉,喪失了所有的青春活力和美好憧憬,真是越想越是恐懼,可悲而又可憐。  李迎兵在《花神》裡講的故事看似平常,卻很特別,不是簡單的案件講述,而是一場人性和命運的演變。讀過之後,再細細回想,真是越嚼越有味道。  附:  李迎兵,作家,評論家。出生于山西呂梁。曾就讀於北師大作家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已發表文學作品200餘萬字,相關創作情況曾在《太原日報》、《呂梁高專學報》、《經濟訊息報》和《北京青年報》等報刊有過評論。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說《抱得美人歸》,小說集《溫柔地帶》(作家社),長篇小說《校園情報快遞》(中國戲劇出版社)、《雨中的奔跑》(由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9年4月出版後,在一些讀者中引起了反響),長篇評論《淺談小說創作》(《中國少年作家》連載)以及兩部點評集(央視“讀書時間”有過介紹)等。在《文藝報》、《社會科學論壇》、《文學故事報》、《北京晚報》、《呂梁日報》、《山西作家通訊》和《三晉都市報》等報刊發表雜文、書評100多篇,主要有《你愛北京需要理由嗎》、《中國文學何以不說真話》等。曾在北師大、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作過多次文學講座,反應強烈。歷任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院輔導教師、《微型小說》編輯部主任、《中國少年作家》編輯、《長篇小說》副主編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古神獸、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