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閆福旺書畫名家

    你是說的是今人學習書法,都是臨摹一些名家之作的緣故嗎?你說的源,大概指的是甲骨文和洪文,其實這並不奇怪,古人開啟造字並不成熟,都是一點一點的摸索出來的。後人經過漫長的實踐和改造,逐漸完善才形成了完美的字形,今人大都追求完美,所以說學習時,喜歡臨摹經典。但是也有例外,有專門研究古典漢字。謝謝!

  • 2 # 呂永亮

    “書畫同源”不但早已道出了其中的原理,而且作為中國“原始文化”的沉澱,箇中道理猶如黃河之水……

    35年前,我在日本東京生活時聽了宗次郎演奏的《故鄉的原風景》音樂,盡然莫明其妙的流出了眼淚……

    經過尋找《故鄉的原風景》音樂背景才知道,這是日本NHK電視臺與中國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的大型電視風光片《大黃河》。背景音樂全部有宗次郎先生獨立創作完成,他也因此而榨乾了自己的創作‘’靈感‘’……

    透過《大黃河》電視片,我又知道了美妙的“陶笛”之音,原來是來之於母國(中國)的遠古樂器……

    《大黃河》片子的開場歷歷在目,鏡頭對冰雪溶化進行了大特寫,寂靜的冰川只有一點一滴的水珠聲在空氣中迴盪著,一會兒小水珠會聚成為了小溪,各路小溪的會集又形成了奔流之勢,浩浩蕩蕩的形成了奔流後,開始了向前發起了猛烈的衝擊……最終形成了黃河!

    ‘’黃河源‘’從地理面積上來講很小,可以說微不足道……但就是“她”開始在中國歷史上,黃河沿河流域的人類文明帶來了很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祥地之一,所以華人一般稱其為“母親河”……

  • 3 # 狂喜淡墨a

    因為,現代書家變“聰明”了,走捷徑,少了功夫,因此走了一條經典之支流,不達及典之源頭,恰恰因一時聰明而失緣活水之源頭。

    緣自“成”名,浮躁心境,魏晉之書大成,而忽視,而鳴其俗化。嚴謹的唐法,也視為禁固而不活潑,而尋其它。由此看出,當今書家之蘊,稍有失書之繩墨,

    流與源,其區別,於厚度有別,於底蘊有別,支流法疏而性大,書家且有如此學書心境,更不言隨從者了,其書風一改傳統之功,追求近法,尤是清代之風,帶來的趣味,愈演愈加猛,並且偏離清代書家之真趣味,開始躁動於時代創“新”,變“體”之創。亂象叢生。

    話說中國古典源頭,那才是真東西,且說魏晉法與意,相承之,人文情懷透過這種相間藝術形式,而創出了燦爛的蘊章。

    只所不追而棄,皆因這座書峰,至高,而怯弱不敢攀登,同時為了名就而利趨,相棄祖典之源。趨就近淺之書流。

  • 4 # 為龍書法

    非常感謝邀請。現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為什麼只是書法經典之流而不是源?這個問題,應該說書法經典的“源”究竟在哪裡?是文字之源還是書寫之源?說不清道不明。有人說,書聖“二王”(王羲之、王獻之)是書法經典之源。那麼,“二王”的書法之源又在哪裡呢?所以說,此言差矣。再進一步說,篆、隸也是書法,其源又在何處?總得找到起源、發源和根源吧。“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表面上來看,書法之源既是文字之源,又是書寫之源,當然也還包括“文房四寶”之源。但是,說實在話,這些都不是書法經典之源。真正的書法經典之源在哪裡?古人早已經為我們給出了唯一的“答案”,那就是“書為心畫”四個字,這就是書法經典之源。也就是說,真正的書法經典在我們的心中。實際上,“源流”都在自己的心中。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心性的自然流露,也就是呈現出自己獨有的藝術風格。但是,應該說很多現代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很難令人滿意,以學像古人而沾沾自喜,即使成為古人第二,又能如何?不也都變成二流、三流,乃至於可能不入流,不是流。只有徒勞歲月,卻毫無意義和價值。

  • 5 # 可食中國

    這個情況是現代的主流,但當下的書法界有沒有未來的書法經典之源這件事,我們還不敢下定論。

    首先,絕對部分時代書法經典之流都佔主導,只有極少數部分的書家和書風會成為源頭。這個不只是簡單的技巧或者境界決定的,背後還有大的時代背景。

    李斯的小篆成為經典之源是因為秦始皇統一中國,促成了書同文。張芝的草書成為經典之源,是在於人整個書法史上他是第一個正在書寫這種字型,並且推向成熟的人。諸多魏碑為何能夠成為源頭,也在於其在一個書體演變的時代,以獨一無二的風格存在,二王書風能夠成為經典之源,則在於其作為一種技巧和風格,既是創立者、規範的創立者,還將其推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

    其次,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源頭,還在於它站在了一個關鍵性的時代路口

    現在創業講風口,其實一個書法家要青史留名也要講風口,講那個浪頭。比如在館閣體不行的時候,祝允明、文徵明站了出來,在那個路口獨樹一幟,建立了創新的高度,很重要的是它們被儲存下來,並且為後世所看到,所推崇,所學習,所豐富這就成了源頭。

    最後,即使現在已經出現了書法經典之源,我們也未必看得見會認可

    但文化往往具有滯後性,很多超越時代的東西,也往往不會立刻被人看見,或者說庸俗之眼往往很難發現天才的創造。這個滯後性,有可能是幾十年之後,有可能是幾百年之後,也有可能是上千年之後。就像是魏碑早在漢代就興起,但真正被大家所重視和廣泛學習,其實是清代才出現的事情。

    但,無論如何墨守成規者,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之源頭。

  • 6 # 文物樑子

    作為一門文化支流,它的高峰已經過去。社會功能從政治文化幾乎只剩下藝術欣賞與文化養生——我很不願意說書法是藝術(它比藝術高)

  • 7 # 古月遺風

    回答這問題,先來個形態比喻:長江,六千三百公里的全長,流經十一個省,它的源頭是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的一條河。不管它流經多麼宏偉,奔騰咆哮,石破天驚,它也只能是沿著源頭自上而下地流動,不能倒轉,也許它的流經曾有過寬闊無比的大地,迴旋翻舞的恢宏之氣,但還終究奔向它更廣闊的大海。……華夏文化造就了世界獨有的文字,既有功能化,又有欣賞性,這就是書法,這就是它的源,儘管它因人而異,各抒其妙,但終究離不開千年傳承的真諦和文字的屬性。也許它能有出神入化的哪一天,但那是“海”,不是“江”。離母親河遠矣!

  • 8 # 老跨鬥

    這是肯定的。

    書法的源頭在古代,而當代書家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部分。

    所以

    學習書法一定要追根溯源

    不要在支流上漂流!

    你這個開題的真正意義就:

    學習書法一定要追根溯源

    但是

    許多人不是這樣

    也不明白這個理

    舉個例子:

    黃賓虹是一代山水畫宗師

    晚年形成了黑賓虹的畫風

    這是他漫長繪畫生涯結出的“果”

    許多人學黃派山水一上手直奔這個“果”而來

    而黃賓虹早期可是摹古的高手

    遍臨歷代大家山水

    有的可以亂真

    如果我的不追根溯源

    瞭解他的人生歷程

    那麼

    我們所學的這“果”

    就是皮毛

    因為

    這個果

    是人家的果。

  • 9 # 老飄清心

    謝邀。書法之源是漢字,並不是哪個朝代,哪個人來確定。書法的根本源於社會進步,古代交流漢字除語言外,唯一的載體是漢字,從漢字的變化特徵到今天流行的書法,取決於時代背景。古人的書寫工具是毛筆,隨著漢字的演化,出現了不同的書法形態。隨著審美不同又產生了流芳百世的傳世經典。自魏晉至唐宋,真草隸篆以不同角度詮釋了文字之美。

    為什麼今天不能出現傳世之作,這和書寫工具有關。古代毛筆是唯一的書寫工具,今天是鍵盤技術,給漢字書寫技術和書法能力提高,帶來極大衝擊。不僅是毛筆字,就是鋼筆,鉛筆字的書寫都很難規範。

    在追根索源的目的是什麼?恢復傳承,保護漢字文化,究竟怎樣去實踐,很值得關注和思考。

  • 10 # 墨之客江南煙雲1

    書法之源在秦、漢所遺珍(考古發現的墨跡)。古代至魏晉唐書法名跡為經典。現代書法連“經典”也不是!(只是“流”。)更不是源了!!!

  • 11 # 三品書畫

    文化藝術與科技創新不一樣,它的發生,發展有他自身的規律,也就是一種滾雪球試的發展,幾千年的文化發展史更能說明這一點,它的高峰,它的裂變是一個漫長的積累,多少代人的探索才能實現,它不是人為突然想改變,突然一個新想法就能改變的,遠的不說就中國的近代史上就有幾次人為想力圖改變的過程,結果又回到了原點,就有力的證明了這點。

  • 12 # 琴音萬古

    現代書法非是傳統書法的經典之流,而是一味在創新下棄本遂末,數典忘祖附奸了西方藝朮的空洞抽象。為什麼呢?

    書法藝朮可似如一株蘋果樹有根,有砧木,有嫁枝而結出果實。現今人的書法態度不刨.根,不求在砧木上嫁接,而多媚寵了二王的遒麗之果,無奈打造的所謂藝朮是紙花是假果。

    根是什麼呢?根是華人思維的啟蒙。是新石器時期巫風大熾的“龜裂”行為。是透過龜裂行為而啟蒙了人對線條內涵即抽象的辨解能力。是透過不斷地對抽象線條的審查下而拔高了人的氣質,又基於實踐下氣質的升高認識了更含蓄的線條。其質是個人氣質升高而審美加深,後奠基了書法藝朮的審美旨意。

    砧木是什麼呢?是文字出現後,人文社會性開始下人的社會性——仁,義,禮,智,信為基為社會性人性審美。任何藝術其都基於文化,任何文化形式豈可脫離人本而去空洞審美?書法正是人文化審美為抽象的在傳統書法中以顏真卿的書法態度而充分代表著。

    二王的審美代表了這種人文審美的世俗化。今人不求在砧本上嫁接而趨在二王的遒麗變為漂亮為追求上實質只能是紙花,假果為結局。今人不諳知這些一味地乞求超越古人無奈附奸了西方人空洞的三唯組合審美,無奈在妍極而媸下醜書出現。

  • 13 # 莊宇長春子

    現代書法家,是當代被官方權威機構認定的。有些習字還不到半個世紀,就被定為書法家。是否是高產書法家的時代?當代的這些書法家,能否步入歷史書法經典之流,也許,難免令人發問與質疑。除非截斷歷史,從新`成為源頭,那麼,被認定為現代書法,它的標準如何,可以讓它從小學開始普級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看到到處貼上的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你還記得自己記憶裡關於過年放煙花爆竹的情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