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大師預言詩,是清光緒三十年正月初七一位佛家居士靜涵意外得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其預言共十二節,對近代約一個世紀的歷史講的十分詳細,最後一段描述了一個承平盛世,但卻語言隱晦。前面大段內容看上去是在預言歷史,實則為最後的一段作墊而已。
民國初年,此乩文即甚為哄動一時,因預言光緒之死,以及清廷滅亡,皆談言微中也。降此乩文者,或地仙、人仙之果位,故其前知乃如是了了。據道家言,地仙人仙能知一百年世事,實不可謂為無稽也。
據傳步虛原為隋朝大將,歷見隋末腐敗亂世,出家避難到天台山中。
步虛大師預言詩全文及詳解如下:
詩曰:步虛大師得道的因緣
昔因隋亂採菩提,誤入天台石寶西。
朝飲流霞且止渴,夜餐玉露略充飢。
面壁九年垂大道,指彈十代換新儀。
欲我闢途途誤我,天機難洩洩禪機。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一節
雲暗暗,霧愁愁,龍歸泥土塑獼猴;
三歲孩童三載福,月下無主水空流,
萬里煙波一旦收。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二節
君做祖,質彬彬,萬里長虹破浪徵;
黃鶴樓中吹玉笛,八方齊唱凱歌吟,
旌旗五色換新新。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三節
吉士懷柔,三十年變,豈凡人哉?
曇花一現。南北東西,龍爭虎戰,
七八數定,山川粗奠。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四節
干戈起,逐鹿忙,草莽英雄將出山;
多少枕戈豪傑士,風雲聚會到江南,
金陵日月又重光。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五節
瀛洲虎,渡海狼,滿天紅日更昏黃;
茫茫神州傷破碎,蒼生處處哭爺孃,
春雷乍響見晴陽。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六節
細柳營中,群雄豪飲,月掩中秋,酣睡未醒,
雙獅搏球,一墜其井,紅粉佳人,面豔櫻景。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七節
春雷炸,豎白旗,千萬活鬼哭啼啼,
石頭城中飛符到,再看重整漢宮儀,
東山又有火光照。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八節
日月蝕,五星稀,
二七交加掛綵衣,
野人舉足迫金虎,
遍地紅花遍地飢,
富貴貧賤無高低。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九節
二七縱橫,一牛雙尾,無復人形,日行恆軌,
海上金鱉,玄服律呂,鐵鳥凌空,東南盡毀。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十節
紅霞蔚,白雲蒸,
落花流水兩無情,
四海水中皆赤色,
白骨如丘滿崗陵,
相將玉兔漸東昇。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十一節
蓋棺定,功罪分,
茫茫海宇見承平,
百年大事渾如夢,
南朝金粉太平春,
萬里山河處處青。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十二節
世宇三分,有聖人出,玄色其冠,龍張其服,
天地復明,處治萬物,四海謳歌,蔭受其福
詩曰:
茫茫天數本難知,
惟在蒼生感太虛,
老僧不敢多饒舌,
洩露天機恐被誅。
步虛大師預言詩,是清光緒三十年正月初七一位佛家居士靜涵意外得於北京西山碧雲寺。其預言共十二節,對近代約一個世紀的歷史講的十分詳細,最後一段描述了一個承平盛世,但卻語言隱晦。前面大段內容看上去是在預言歷史,實則為最後的一段作墊而已。
民國初年,此乩文即甚為哄動一時,因預言光緒之死,以及清廷滅亡,皆談言微中也。降此乩文者,或地仙、人仙之果位,故其前知乃如是了了。據道家言,地仙人仙能知一百年世事,實不可謂為無稽也。
據傳步虛原為隋朝大將,歷見隋末腐敗亂世,出家避難到天台山中。
步虛大師預言詩全文及詳解如下:
詩曰:步虛大師得道的因緣
昔因隋亂採菩提,誤入天台石寶西。
朝飲流霞且止渴,夜餐玉露略充飢。
面壁九年垂大道,指彈十代換新儀。
欲我闢途途誤我,天機難洩洩禪機。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一節
雲暗暗,霧愁愁,龍歸泥土塑獼猴;
三歲孩童三載福,月下無主水空流,
萬里煙波一旦收。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二節
君做祖,質彬彬,萬里長虹破浪徵;
黃鶴樓中吹玉笛,八方齊唱凱歌吟,
旌旗五色換新新。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三節
吉士懷柔,三十年變,豈凡人哉?
曇花一現。南北東西,龍爭虎戰,
七八數定,山川粗奠。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四節
干戈起,逐鹿忙,草莽英雄將出山;
多少枕戈豪傑士,風雲聚會到江南,
金陵日月又重光。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五節
瀛洲虎,渡海狼,滿天紅日更昏黃;
茫茫神州傷破碎,蒼生處處哭爺孃,
春雷乍響見晴陽。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六節
細柳營中,群雄豪飲,月掩中秋,酣睡未醒,
雙獅搏球,一墜其井,紅粉佳人,面豔櫻景。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七節
春雷炸,豎白旗,千萬活鬼哭啼啼,
石頭城中飛符到,再看重整漢宮儀,
東山又有火光照。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八節
日月蝕,五星稀,
二七交加掛綵衣,
野人舉足迫金虎,
遍地紅花遍地飢,
富貴貧賤無高低。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九節
二七縱橫,一牛雙尾,無復人形,日行恆軌,
海上金鱉,玄服律呂,鐵鳥凌空,東南盡毀。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十節
紅霞蔚,白雲蒸,
落花流水兩無情,
四海水中皆赤色,
白骨如丘滿崗陵,
相將玉兔漸東昇。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十一節
蓋棺定,功罪分,
茫茫海宇見承平,
百年大事渾如夢,
南朝金粉太平春,
萬里山河處處青。
步虛大師預言詩 第十二節
世宇三分,有聖人出,玄色其冠,龍張其服,
天地復明,處治萬物,四海謳歌,蔭受其福
詩曰:
茫茫天數本難知,
惟在蒼生感太虛,
老僧不敢多饒舌,
洩露天機恐被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