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社會上最長見的黃金中,生金有砂金;熟金中有清色金;清色金中以各式金飾口、金條、金器皿為主。鑑定這些黃金真偽的一般方法是用硝酸眯之,如無反應則大都是黃金,但也有如白金(鉑)和少數貴稀金屬也不怕硝酸的,但人們不常接角這類金屬。
砂金中的摻假手段很多,主要有:
(1) 黃銅鍍金類、摻銅末和摻黃鐵礦的砂金;
(2) 銀鍍金類的摻銀末的砂金;
(3) 摻爐缸末的砂金。
●一般第一類摻假的砂金,只要用急火燒之就可初步判定是否造假,如有許多黑色物出現則必摻假無疑,如被驗砂金全然不變,則是真砂金;或用砂酸點其磨道 ,如磨道變化或消失,則是假砂金。
●第二類假砂金中由於銀不易被火燒變色,所以可用剪下開砂金團,在放大鏡下看截面有無白點,如有則是假砂金;或再用硝酸點之磨道,如有白點生成則是摻銀類砂金。
●第三類砂金最具欺騙性,因為爐缸灰之類不怕燒,也不怕酸,這時最好用王水(鹽酸與硝酸3:1的混合劑),點其磨首,如磨道消失則是真砂金,如仍有明顯痕跡則是摻缸末之類的假砂金了。
●人們常見的熟金中的清色金鑑別有口訣,就是:掂重量,看色澤,審音韻、折軟硬、用酸點。由於黃金密度要明顯大於銅、銀、鉛、鋅等常見金屬,它和同體積的銀銅相比,大約重其2倍。如果物品是黃金的話,有沉甸甸的感覺,這就是人們部的“金墜手”,反之則輕飄飄的。
●黃金是有它獨特的金黃色光澤(低成色例外),純金置於強烈光線下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是其它金屬包括銅在內所不具備的。
●成色高的黃金,擲於地時的聲音無韻無彈力,而成色低的黃金音質稍亮,而銅製品擲於地時,聲音響亮。因此,根據敲擊物的聲音可幫助我們將常見金屬和黃金區別出來。
●黃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點,純金折而柔軟,銅條折之費力。或用大頭針(指甲也行)劃之,用力不大而痕跡明顯則是黃金,而銅類用力稍大而痕跡稍差。折軟硬只適用戒指、金絲之類,對於金條、金幣、金磚之類,則較困難。用磨首判斷金的真偽也很有效,只是要用被檢物不同的方位磨之,如幾條磨道顏色明顯不同,則摻假無疑。
●對於上述幾種熟金的鑑別方法都不相信時,則只能用硝酸點了,即用硝酸點其磨道來判定其真假。
◆黃金首飾鑑別
1.真品用手摺彎時質軟,易彎不斷,用手一拉易直,用較硬的東西劃一下會有痕跡.
2.黃金飾品拋在地板上發出"噗嗒"之聲,假的聲音尖亮,且比真金跳得高.
3.真的色深黃,過分紅為偽金,淺色為銀質,鋁質等混合金.
4.真的較重,假的較輕.
5.真的火不變色,假的不耐火,變成黑紫色,不光亮.
6.真的燒紅後即淬入水中,色澤不變.
◆金玉首飾的鑑別
●首先注意含金量,中國以足赤,足金,八成,七成,九成和十成等字樣標明,國際上用"K"表含金量,24K為足金,含量99.6%左右, 22K為91.3%,20K為83%, 18K為75%,14K為58.3%, 12K為50%。
●鑑別玉石首飾:真的玉石非常堅硬耐磨,玉石內部有裂紋則品質低劣, 凡假玉石,表面有皺紋,內部有氣泡,重量輕,硬度小,互敲時聲音清脆.
◆稀金首飾的鑑別
稀金飾品以銅為主要原料,適當新增微量元素而成的合金,不含金,外觀呈14--24K黃金色澤,耐磨性比黃金好,比重比黃金輕.C20K,C18K,C14K等字樣表示相當於20K,18K,14K黃金色澤之意,色似而質不是.
◆阿基米德判斷黃金真假
敘古拉國王艾希羅交給金匠一塊黃金,讓他做一頂王冠。王冠做成後,國王拿在手裡覺得有點輕。他懷疑金匠摻了假,可是金匠以腦袋擔保說沒有,並當面拿秤來稱,結果與原來的金塊一樣重。國王還是有些懷疑,可他又拿不出證據,於是把阿基米德叫來,要他來解決這個難題。
回家後,阿基米德閉門謝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當他跳入池中時,水從池中溢了出來。阿基米德聽到那嘩嘩嘩的流水聲,靈感一下子冒了出來。他從池中跳出來,連衣服都沒穿,就衝到街上,高喊著:"優勒加!優勒加!(意為發現了)"。夫人這回可真著急了,嘴裡嘟囔著"真瘋了,真瘋了",便隨後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也都跟在後面追著看。
原來,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決王冠問題的辦法:相同質量的相同物質泡在水裡,溢位的水的體積應該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位的水的體積應該與相同質量的金塊的體積相同,否則王冠裡肯定摻有假。
阿基為德跑到王宮後立即找來一盆水,又找來同樣重量的一塊黃金,一塊白銀,分兩次泡進盆裡,白銀溢位的水比黃金溢位的幾乎要多一倍,然後他又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泡進水盆裡,王冠溢位的水比金塊多,顯然王冠的質量不等於金塊的質量,王冠裡肯定摻了假。在鐵的事實面前,金匠不得不低頭承認,王冠裡確實摻了白銀。煩人的王冠之謎終於解開了。
人們在社會上最長見的黃金中,生金有砂金;熟金中有清色金;清色金中以各式金飾口、金條、金器皿為主。鑑定這些黃金真偽的一般方法是用硝酸眯之,如無反應則大都是黃金,但也有如白金(鉑)和少數貴稀金屬也不怕硝酸的,但人們不常接角這類金屬。
砂金中的摻假手段很多,主要有:
(1) 黃銅鍍金類、摻銅末和摻黃鐵礦的砂金;
(2) 銀鍍金類的摻銀末的砂金;
(3) 摻爐缸末的砂金。
●一般第一類摻假的砂金,只要用急火燒之就可初步判定是否造假,如有許多黑色物出現則必摻假無疑,如被驗砂金全然不變,則是真砂金;或用砂酸點其磨道 ,如磨道變化或消失,則是假砂金。
●第二類假砂金中由於銀不易被火燒變色,所以可用剪下開砂金團,在放大鏡下看截面有無白點,如有則是假砂金;或再用硝酸點之磨道,如有白點生成則是摻銀類砂金。
●第三類砂金最具欺騙性,因為爐缸灰之類不怕燒,也不怕酸,這時最好用王水(鹽酸與硝酸3:1的混合劑),點其磨首,如磨道消失則是真砂金,如仍有明顯痕跡則是摻缸末之類的假砂金了。
●人們常見的熟金中的清色金鑑別有口訣,就是:掂重量,看色澤,審音韻、折軟硬、用酸點。由於黃金密度要明顯大於銅、銀、鉛、鋅等常見金屬,它和同體積的銀銅相比,大約重其2倍。如果物品是黃金的話,有沉甸甸的感覺,這就是人們部的“金墜手”,反之則輕飄飄的。
●黃金是有它獨特的金黃色光澤(低成色例外),純金置於強烈光線下會閃爍著耀眼的光芒,這是其它金屬包括銅在內所不具備的。
●成色高的黃金,擲於地時的聲音無韻無彈力,而成色低的黃金音質稍亮,而銅製品擲於地時,聲音響亮。因此,根據敲擊物的聲音可幫助我們將常見金屬和黃金區別出來。
●黃金有很好的延展性和硬度小的特點,純金折而柔軟,銅條折之費力。或用大頭針(指甲也行)劃之,用力不大而痕跡明顯則是黃金,而銅類用力稍大而痕跡稍差。折軟硬只適用戒指、金絲之類,對於金條、金幣、金磚之類,則較困難。用磨首判斷金的真偽也很有效,只是要用被檢物不同的方位磨之,如幾條磨道顏色明顯不同,則摻假無疑。
●對於上述幾種熟金的鑑別方法都不相信時,則只能用硝酸點了,即用硝酸點其磨道來判定其真假。
◆黃金首飾鑑別
1.真品用手摺彎時質軟,易彎不斷,用手一拉易直,用較硬的東西劃一下會有痕跡.
2.黃金飾品拋在地板上發出"噗嗒"之聲,假的聲音尖亮,且比真金跳得高.
3.真的色深黃,過分紅為偽金,淺色為銀質,鋁質等混合金.
4.真的較重,假的較輕.
5.真的火不變色,假的不耐火,變成黑紫色,不光亮.
6.真的燒紅後即淬入水中,色澤不變.
◆金玉首飾的鑑別
●首先注意含金量,中國以足赤,足金,八成,七成,九成和十成等字樣標明,國際上用"K"表含金量,24K為足金,含量99.6%左右, 22K為91.3%,20K為83%, 18K為75%,14K為58.3%, 12K為50%。
●鑑別玉石首飾:真的玉石非常堅硬耐磨,玉石內部有裂紋則品質低劣, 凡假玉石,表面有皺紋,內部有氣泡,重量輕,硬度小,互敲時聲音清脆.
◆稀金首飾的鑑別
稀金飾品以銅為主要原料,適當新增微量元素而成的合金,不含金,外觀呈14--24K黃金色澤,耐磨性比黃金好,比重比黃金輕.C20K,C18K,C14K等字樣表示相當於20K,18K,14K黃金色澤之意,色似而質不是.
◆阿基米德判斷黃金真假
敘古拉國王艾希羅交給金匠一塊黃金,讓他做一頂王冠。王冠做成後,國王拿在手裡覺得有點輕。他懷疑金匠摻了假,可是金匠以腦袋擔保說沒有,並當面拿秤來稱,結果與原來的金塊一樣重。國王還是有些懷疑,可他又拿不出證據,於是把阿基米德叫來,要他來解決這個難題。
回家後,阿基米德閉門謝客,冥思苦想,但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的夫人逼他洗澡。當他跳入池中時,水從池中溢了出來。阿基米德聽到那嘩嘩嘩的流水聲,靈感一下子冒了出來。他從池中跳出來,連衣服都沒穿,就衝到街上,高喊著:"優勒加!優勒加!(意為發現了)"。夫人這回可真著急了,嘴裡嘟囔著"真瘋了,真瘋了",便隨後追了出去。街上的人不知發生了什麼事,也都跟在後面追著看。
原來,阿基米德由澡盆溢水找到了解決王冠問題的辦法:相同質量的相同物質泡在水裡,溢位的水的體積應該相同。如果把王冠放到水了,溢位的水的體積應該與相同質量的金塊的體積相同,否則王冠裡肯定摻有假。
阿基為德跑到王宮後立即找來一盆水,又找來同樣重量的一塊黃金,一塊白銀,分兩次泡進盆裡,白銀溢位的水比黃金溢位的幾乎要多一倍,然後他又把王冠和金塊分別泡進水盆裡,王冠溢位的水比金塊多,顯然王冠的質量不等於金塊的質量,王冠裡肯定摻了假。在鐵的事實面前,金匠不得不低頭承認,王冠裡確實摻了白銀。煩人的王冠之謎終於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