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悠米愛健身
-
2 # 文哥帶你玩健身
啞鈴側平舉是一個孤立三角肌中束的動作,可以很好的刺激三角肌中束而不會用到其他肌群的力。這就意味著僅僅是三角肌中束參與發力而其他部位沒有發力的感覺。當做側平舉斜方肌感覺很吃勁,這就意味著斜方肌參與了發力。這也就意味著側平舉沒做標準。
我們先來看看啞鈴側平舉的標準動作。在做開始姿勢的時候,雙手握住啞鈴,雙腿稍微彎曲,身體略向前傾斜,同樣肘部也稍微呈彎曲狀態。呼氣並張開雙臂,但不變動肘部的角度,然後吸氣並收回雙臂回到起始位置,如此向上抬起,在上方的動作肩、肘與手腕形成一條單一的直線,且小拇指的位置要高於大拇指的位置。
下面我們分析為什麼會出現斜方肌借力的情況
訓練肩部三角肌中束,最好的動作就是啞鈴側平舉,練好它可以讓肩膀變得更寬。
你在訓練側平舉時,明顯感覺到了斜方肌受力,這就是動作本身的問題了。
那麼導致斜方肌受力明顯的原因是什麼?又該如何進行調整呢?
就這些問題,下面我來詳細分析一下。
1.關於啞鈴側平舉啞鈴側平舉,通常採用站姿方法。
透過雙手握住啞鈴形式,將啞鈴從底部向著身體兩側上方舉至高位。
透過反覆訓練,可以刺激三角肌中束肌肉,還能附帶練到腰腹核心肌群。
具體操作:
雙手持啞鈴站立,將啞鈴自然下放於身體兩側。
收腹挺胸,腰背挺直,開始用力將啞鈴向著兩側上方舉起。
直到手臂和肩部平齊時停止,然後再下放啞鈴回位重複動作。
注意:整個過程中,都要保證腰背挺直狀態,手臂需要略微屈肘。到高位做到手臂和肩部平齊即可。
2.斜方肌受力明顯的原因①沒有下收背部
在做啞鈴側平舉時,沒有向下收緊背部,只要將啞鈴舉高,就會出現聳肩現象。
而此時聳肩,就意味著斜方肌參與發力,這樣肩部中束受力就會減弱。
②上舉位置太高
啞鈴從下方舉至高位時,手臂過分向上舉高,已經超過了肩部。
這樣斜方肌肯定會有受力,而且還容易出現肩峰撞擊,練完會有肩部不適和肩痛的感覺。
在做側平舉動作時,使用了過大的啞鈴重量,導致不得不借助斜方肌發力舉到高位。
這時候斜方肌肯定會提前力竭,重量過大還會藉助到前臂力量,肩部中束受力減弱。
④肩部中束力竭
比如你設定了8組*12次的啞鈴側平舉動作,前面6組問題不大。
但是到了第7組動作時,已經明顯感覺到了肩部中束力竭。
如果還要向上帶動手臂舉高啞鈴,就會不自覺地聳肩,斜方肌肯定會參與發力。
在力竭的情況下,還會藉助到手臂力量。
3.針對的調整方法①下沉肩胛
在做側平舉之前,先做好一個動作:“下沉肩胛”。目的是為了穩定背部,防止斜方肌借力。
具體操作:雙手向上舉高,然後屈肘向下,將兩側肩胛向內略微回收,並向下收緊。
這個動作需要反覆訓練,注意肩胛骨不要向內收緊,那樣會影響中束髮力。
做好這一點,可以保證你的背部挺直,也更趨於穩定。
②降低啞鈴重量
側平舉的使用重量不能太大,單隻啞鈴控制在10KG以內。
最佳使用重量為5KG和7.5KG,如果超過10KG,很容易產生借力現象,那時候斜方肌又會產生斜方肌代償。
標準的啞鈴側平舉頂部位置,只要做到手臂與肩部平齊即可。
到這個位置就不能再向上舉高,最好對著鏡子訓練,這樣你可以更直觀的看到自己的動作幅度。
如果低了,就向上舉高一些。如果高了,就需要下放一些。
④降低訓練組數、次數,增加訓練動作
如果只訓練一個啞鈴側平舉動作,安排8組*12次,等於接近100次的訓練。
按照正常的組間歇時間30秒,可能還是會有力竭感覺,還是會聳肩。
這時候可以適當降低組數、次數,改為5組*12次。
接著再加入一些其它動作:比如單邊繩索側平舉,左右各做4組*12次,這樣又能加強單邊肩部中束力量。
總結:啞鈴側平舉,通常採用站姿方法,透過雙手握住啞鈴,並將啞鈴從底部向著身體兩側上方舉至高位。主要針對三角肌中束,還能附帶訓練腰腹核心肌群。
斜方肌受力明顯的原因:在做動作時,沒有向下收緊背部,出現了聳肩。上舉高度超過了肩部,斜方肌有了受力。啞鈴重量太大,只能藉助斜方肌發力舉高。安排了太多的組數和次數,導致肩部提前力竭,斜方肌又參與了發力。
針對的調整方法:做動作之前,先主動下沉肩胛,此時背部向下收緊,可以保證背部挺直裝填,更趨於穩定。單隻啞鈴重量不要超過10KG,最好是5KG和7.5KG。啞鈴舉到高位,做到手臂和肩部平齊即可,對著鏡子反覆練習,找到對應的位置。同時需要降低啞鈴側平舉的組數和次數,加入單邊繩索側平舉動作,這樣還能加強單側肩部中束力量。
透過這些調整,自己再強化訓練,很快就能體驗到中束刺激的感覺,還能減少斜方肌受力過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