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時尚育兒圈子
-
2 # 保健時報
帶孩子看牙醫時,家長擔當著與孩子交流的重要角色,應努力做到:不要重複牙醫說的話,會使恐懼的孩子更加容易感到無助和厭煩;不要打斷醫生的指令,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並分散注意力,不利於患兒的配合;父母自身的緊張、焦慮,也會傳染給孩子;不要嚇唬孩子,如“如果你不補牙,醫生會把你的牙拔出來”,“如果你不聽話,就給你打針”。在生活中也要避免使用類似的詞語管理孩子。
家長在患兒看牙前的準備:
——學著使用一些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放鬆的詞語,如用“刷洗”、“清潔”來代替“鑽牙”、“打磨”、“打針”。
——使用正面詞語,如“你的牙‘清潔’後會變得很白、更好看”。孩子聽了才會樹立信心。
——儘量避免用一些不恰當的保證詞,如“補牙一點不痛”。
——預防齲齒方面,家長要控制甜食和碳酸飲料的攝入;監督和幫助孩子清潔牙齒,保證刷牙的時間、次數和效果。
——檢查低齡兒童時,最好讓他坐在父母腿上,會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容易接受治療。甚至更小的孩子在父母的懷抱裡,也可以進行口腔檢查。
-
3 # 蜜桃姐姐
我們都知道,去看牙醫是保持孩子們口腔健康的一個重要部分。不過,對許多家長和孩子來說它是個很大的挑戰。被要求靜靜地坐著——通常倒在一張大椅子上——帶著口罩的人拿著機器在嘴裡捅來捅去,別說孩子了,有些大人想想都會怕。
不管孩子是輕度緊張還是嚴重害怕,嘗試一下這些策略來讓看牙醫成為更順利的行程。
早點體驗。
建議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安排第一次看牙醫,比如孩子開始長牙了或在他的第一個生日。早期和定期牙科護理的好處是雙重的: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開始看牙醫可能沒有那麼緊張,並且保持在任何潛在問題的頂端可以減少他需要大量治療的機會。
提前熟悉。
爸爸媽媽可以把孩子再預約時間前帶到牙醫診所。如果孩子們或父母緊張,建議他們在預約前去辦公室,這樣就可以見見工作人員,看看他們坐在哪裡,看看會發生什麼。透過熟悉,孩子可以適應環境。
再靠近一點。
握住家長的手或者能看到安心的人,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安慰。
不要有太多的談話。
考慮每次安排孩子和同一個牙醫見面。
對於年幼的孩子或那些對新人或新事物感到不安的孩子來說,見到同一個牙醫可能有助於建立信任感,使檢查更加放鬆。
慢慢來。
孩子們常常擔心自己會哽咽和窒息,但這通常更多的是心理問題,而不是身體問題。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讓他逐漸明白,沒有真正值得擔心的原因。
充分轉移注意力。
許多牙醫診所都有電視螢幕,播放兒童節目或安裝在檢查椅旁邊,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另一種選擇:問問牙醫,是否可以使用手機或MP3播放器。給孩子挺他最喜歡的曲調或故事有助於將他的注意力從牙科手術中去除。
-
4 # 種植牙醫陳熙穎
提前打好“預防針”以不痛為首要原則,治療前,家長說話要謹慎。提熟悉診室環境,緩和孩子情緒。初次就診別急著治療,父母看牙時帶上孩子消除孩子就醫的恐懼
-
5 # 渶子慧成長
1.可以嘗試扮演遊戲
不知道你家寶寶喜不喜歡看動畫片《小豬佩奇》,裡面有一集看牙醫的片段,還有佩奇和喬士玩遊戲時,假扮成醫生給恐龍看牙齒的故事,透過遊戲讓孩子覺得這很有趣,看牙醫是為了讓牙齒保持健康。
2.透過繪本激勵孩子
透過繪本故事潛移默化,是個很好的教育方法。看牙醫的繪本例如《牙醫怕怕,鱷魚怕怕》,牙醫和鱷魚之間的"怕"的互動,能讓寶寶在笑聲中從"怕"到"不怕",鼓勵孩子勇敢的張開嘴巴。
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沒有那麼多心理負擔,不覺得牙醫很恐怖,就不那麼怕牙醫了。
回覆列表
好的牙醫有秘方,很快就能緩解孩子對檢查工具的恐懼,乖乖張開嘴巴配合。的確,搞定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口腔醫生有秘方:
經驗1 “我們治療的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牙齒。”孩子第一次來補牙,醫生通常不會急於讓孩子張嘴做檢查,而是先和他互動交流並取得他的信任。比如,醫生會問問孩子有沒有小名,然後一直用小名來稱呼他,和他聊一些幼兒園的事或者喜歡的動畫片等等,直到孩子願意,才讓他躺到牙椅上進行口腔全面檢查。這樣做是因為醫生面對和要治療的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牙齒。
經驗2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尤其是孩子。”試想,如果我們大人被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對即將發生的事完全不瞭解,甚至是被強制,也會產生恐懼和反抗心理。想讓孩子擺脫看牙的恐懼,最好的辦法是,先告訴他即將經歷什麼,會有什麼樣的感覺,為什麼要這樣做等等,這就是目前國際上兒童心理學家推崇的TSD法。T-S-D就是Tell-Show-Do(說明-演示-試做)的簡寫。例如:
第一步,先告訴孩子補牙要用到的器械,如“我們先用噴水器(快速牙鑽)給牙齒洗洗澡,同時用吸塵器(吸唾器)把髒水吸走,然後用小蜜蜂(慢速牙鑽)給牙齒擦點沐浴露,牙齒熱了,咱們得給牙齒吹吹風扇(三用氣槍)”等等。
第二步,把所有用到的器械都拿給孩子看,並讓孩子伸出小手感受一下噴水和吹氣等。
第三步,讓孩子親自動手摸摸並操作部分器械,例如讓孩子拿著吸唾器吸乾杯子裡的水,或拿口鏡給爸爸媽媽照照牙齒等等。經過這一系列的瞭解後,孩子一般都會很樂於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經驗3 “對於孩子,撫摸>面部表情>語調>說話內容。”兒科醫生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永遠要語氣溫柔,面帶笑容,適當運用肢體語言來拉近和小朋友之間的距離。同時,使用兒童“專業術語”會大大降低孩子的恐懼。比如,將補牙比喻成“製作奶油蛋糕”、“蓋房子”;將打麻藥比喻成“滴苦瓜水”;將牙鑽比喻成“噴水器”、“小蜜蜂”、“剃鬚刀”;將吸唾器比喻成“吸塵器”等等。
經驗4 “最重要的一點,保證無痛治療。”如何做到看牙不疼呢?首先,要明確判斷孩子牙齒齲壞的程度,在可能發生疼痛之前做好麻醉。治療過程中手法要輕柔,做到快、準、穩。當然,這和護士的配合是分不開的。所以,讓孩子擺脫看牙恐懼症,是家長、醫生、護士共同努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