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醫師曾瑤池

    最早人們稱胎盤為胞衣、胎衣! 後來又有人稱之為紫河車、混沌衣、混沌皮、 混沌母、佛袈裟、仙人衣等。現在中醫仍稱之為紫河車! 西醫則直接稱其為胎盤。

    中國利用胎盤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胎盤作為藥物使用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 其味甘、鹹、溫,入肺、 肝、 腎經。 具有益氣養血、補腎益精之功效, 到了現代人們對胎盤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胎盤的作用

    胎盤具有以下功能:免疫調節功能、抗缺氧、抗疲勞、促進細胞增殖和新陳代謝恢復損傷組織、抗衰老、抗氧化功能

    胎盤作為藥食兼用品,既可以應用於醫藥行業,也可以用於食品行業。由於胎盤中含有多種功能性物質,如提高免疫力成分, 抗衰老成分, 促進新陳代謝成分,抗腫瘤以及消炎等成分,所以可以將胎盤或胎盤提取物加入食品中製成提高免疫力食品,抗衰老食品以及病人的輔助治療食品。

    食用胎盤可能有風險

    但是,奧地利和美國研究人員發出警告,食用胎盤不僅無益,反而可能會帶來健康風險。原因是懷孕過程中重金屬會在胎盤中聚集。

  • 2 # 何懿醫生

    可能因為胎盤與生命的誕生關係緊密,民間自古就流傳著“吃胎盤大補”的傳說,同時中醫也將胎盤入藥,名為“紫河車”,認為胎盤性味甘、鹹、溫,入肺、心、腎經,有補腎益精,益氣養血之功。因此,很多人相信胎盤是一種具有各種神奇療效的良藥,可以大補元氣、提高免疫力。但事實是否如此?今天,就讓我天天博士從西醫的角度,科學地為大家揭開“神藥”——胎盤的神秘面紗。

    首先,胎盤是什麼?從概念來講,它是人類妊娠期間由胚膜和母體子宮內膜聯合長成的母子間交換物質的器官,一方面將母親血液迴圈中的營養物質和氧傳輸給胎兒,另一方面則把胎兒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送走。胎盤由羊膜、胎盤實質、絨毛膜板、蛻膜板組成,富含蛋白質、糖、鈣、維生素,同時還能合成和分泌多種活性物質,例如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胎盤生乳素、雌激素和孕激素等多種激素,以及干擾素、免疫球蛋白和各種生長因子。這些成分就是平時大家鼓吹的胎盤“大補元氣、提高免疫力”的原因所在,在此讓我為大家逐一分析。

    蛋白質、糖、鈣、維生素是最基本的營養物質,我們平時飲食中的肉類、蔬菜、水果都能提供足夠的量,沒必要透過食用胎盤來補給,而且胎盤的含量也不一定充足。而免疫球蛋白、干擾素、生長因子等都是蛋白質大分子,如果經過蒸煮等高溫加工後,基本會變性或者降解,失去原本的生物活性。在這裡,往往有勇者要提出生吃胎盤,讓我勸你一句,即使你生吃,這些活性物質經過消化道的胃酸、各種蛋白水解酶的作用後,最終也是會變為普通的氨基酸,這和普通的豬肉、雞肉並無兩樣。而像雌激素和孕激素這類小分子的類固醇激素,即便高溫處理後仍然可能存在一定量的有效成分,並且可以透過消化道被人體吸收,發揮生理學效應。但是作為一名健康人,並沒有必要補充雌激素和孕激素,且其有導致性早熟、加大癌症患病率等不良後果。即使是需要補充這兩種激素的患者,也建議到專業的醫院行更精確的激素替代治療。

    因此,胎盤“大補元氣、提高免疫力”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食用胎盤有患病的風險。一,除了剖腹產外,胎盤的娩出必須經過母體產道,在這一過程中,胎盤很可能受到多種細菌和病毒的侵襲比如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艾滋病毒等,而高溫蒸煮並不能將這些細菌和病毒完全滅活。二,由於胎盤與產婦的血液迴圈是連通的,假如產婦本身攜帶可以透過血液傳播的病毒和細菌,那麼病原體就有可能存在於胎盤中,食用胎盤有感染的風險。三,胎盤富含血管,血液是細菌良好的培養基,胎盤娩出後如果儲藏不當,很容易會成為滋生細菌的溫床,如果食用也存在感染的風險。

    以上,相信大家對胎盤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希望大家以後不要再對這坨營養價值跟普通肉類食物差不多的胎盤抱有太多幻想了。另外再說一句,很多中醫偏方是有很多糟粕的,比如說有把內褲燒了用灰對水喝的,有用廁所小便結晶來治療的。。。我想吃胎盤也是一個不太適宜的惡習,而且紫河車已經被踢出藥典了,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改改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波羅蜜可以和橙子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