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鄢城秀才
-
2 # 我愛河北
午時是11點到13點,一天24小時共1440分鐘,正好100刻。所以,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4分左右,接近中午12點
-
3 # 影視透析
古代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十二時四十五分。
中國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東經108度54分),後改為北京(東經116度43分),兩地時差約45分鐘,但仍以西安陽氣最盛時行刑。即北京地區午時三刻正為西安地區午正。中國古代長期實行百刻制(清以後改為1日96刻),即每刻14分24秒,午正三刻約當日12點45分。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時辰:
古時一天分12個時辰,採用地支作為時辰名稱,兼有古代的習慣稱法。依次是:子(zǐ)、醜(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子時:23:00 – 01:00;
子初:23:00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子正:00:00;
丑時:01:00 – 03:00;
醜初:01:00雞鳴又名荒雞;
醜正:02:00;
寅時:03:00 – 05:00;
寅初:03:00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寅正:04:00;
卯時:05:00 – 07:00;
卯初:05:00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升起的時間;
卯正:06:00;
辰時:07:00 – 09:00;
辰初:07:00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即吃早飯時間;
辰正:08:00;
巳時:09:00 – 11:00;
巳初:09:00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
巳正:10:00;
午時:11:00 – 13:00;
午初:11:00又名日正、中午等;
午正:12:00;
未時:13:00 – 15:00;
未初:13:00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
未正:14:00;
申時:15:00 – 17:00;
申初:15:00又名日鋪、夕食等;
申正:16:00;
酉時:17:00 – 19:00;
酉初:17:00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陽落山的時候;
酉正:18:00;
戌時:19:00 – 21:00;
戌初:19:00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又稱黃昏;
戌正:20:00;
亥時:21:00 – 23:00;
亥初:21:00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定即人靜;
亥正:22:00;
-
4 # 掉進了回憶的深淵
古代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十二時四十五分。 中國古代早期常定都西安(東經108度54分),後改為北京(東經116度43分),兩地時差約45分鐘,但仍以西安陽氣最盛
-
5 # 使用者5295278951632
午時是11點到13點,一天24小時共1440分鐘,正好100刻。所以,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4分左右,接近中午12點
回覆列表
午時三刻是指如今的中午12點45分 午時是11~13時 一刻為15分,故三刻為45分 ...... 在字典裡的午時三刻只說了它是指12點,卻沒說幾分 於是再去找了找答案 看到以下解釋 : 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一百刻。 (「刻」原來指的就是計時的滴漏桶上的刻痕) (一晝夜滴完一桶,劃分為一百刻) 「時」和「刻」實際上是兩套計時系統單位,換算比較麻煩, 平均每個時辰合八又三分之一刻。 「午時」一般約合今天的中午十一點至十三點之間, 午時三刻是將近正午十二點,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陰影最短的時候。 所以正確答案應該是, (以24小時制回答)午時三刻大約是11點45分。 以一日一百刻來計算的話可知午時三刻是11點43分12秒。 (一刻為14分鐘24秒,大約為1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