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 張靜虛生於邳州。二、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 李虛庵生於廬江縣城西。三、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李虛庵結庵城外,延訪仙師。四、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伍沖虛太夫人王氏儒人於六月初一日生。五、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伍沖虛太翁健齋翁諱希德舉孝廉。六、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 曹還陽十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南昌武陽之精度處。七、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伍沖虛太翁健齋翁中會元。八、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張靜虛奉世宗詔至京,延至世宗殂落,得不復命。九、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 正月,健齋翁主考浙江考場。王氏儒人夢在文廟前食榴子、榴子紅如火如丹,即伍沖虛住母胎時。十、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年) 正月元旦,伍沖虛降生於青州府之官衙。七月,伍沖虛隨父健齌翁官紹興府。十一、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 健齋翁任雲南維摩州牧,卒於任所。十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年) 張靜虛至六安州,度李虛庵,令其三誦三背其言,三日而別。十三、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 張靜虛至李虛庵家中助銀行道。十四、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 伍沖虛奮志明經,遇王重陽道經七篇。十五、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 伍沖虛年十三,志於道。十六、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年) 李虛庵至曹還陽家中度曹還陽。十七、明神宗萬曆十六年(1588年) 江西水災,伍沖虛涉水救飢,且自食蓼根十數次。曹還陽等三友,以金三十兩,助師李虛庵修道,李真人道成。十八、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 伍沖虛至範登雲兄弟三人仙祠問事,籤示伍有修道因緣。十九、明神宗萬曆十八年(1590年) 曹還陽時年三十歲,修道精進,不五十日火足,採得大藥。二十、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伍沖虛時年二十歲。五月,遇曹還陽,八月賣田護師修道。二十一、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 曹還陽五月二十二日奏告天庭,度伍沖虛,告其一線修行之路。二十二、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春,曹還陽建醮謝天地,及歷代傳道聖坐師,度伍沖虛為入門弟子。二十三、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 春,伍沖虛在家試百日關,總計三個月,而成大藥。二十四、明神宗萬曆四十年(1612年) 曹還陽度伍沖虛“仙佛合宗”及助道之方。春,伍沖虛與師煉外丹於豫章城西,西山之後,溪水涯次。二十五、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 伍沖虛館於長沙府吉王國中,賜吉王太和詩五首。二十六、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伍沖虛答吉王太和之問,發筆作《火候經》。伍沖虛傳授吉王太和“百日煉精口訣”。李虛庵仙隱。二十七、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 伍沖虛《天仙正理直論》初稿成。傳吉王太和“採大藥口訣”。六月十二日曹還陽入新建縣西山大隱。二十八、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年) 伍沖虛東赴金陵。二十九、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 李羲人初見伍沖虛。三十、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 伍沖虛傳吉王太和“五龍捧聖口訣”。吉王太和向伍沖虛求“仙佛合宗”全旨,未允。三十一、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年) 初夏,李羲人參博山無異和尚。三十二、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年) 季秋,李羲人拜伍沖虛為師。三十三、明思宗崇禎五年(1632年) 伍沖虛度吉王太和仙佛合宗玄妙全旨。伍沖虛將邱祖門下符節正傳,付吉王太和掌理。三十四、明思宗崇禎六年(1633年) 五月五日,李羲人見伍沖虛問一人開頂功法,伍告其此乃偽也。三十五、明思宗崇禎九年(1636年) 秋,伍沖虛在金陵,將遠行,李羲人有七問。三十六、明思宗崇禎十二年(1639年) 七月七日,《天仙正理》加註並序成。吳澄川命梓,齊禗吉及塗之芬輔成之。三十七、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年) 伍沖虛太夫人王氏孺人十一月二十日酉時坐化。伍沖虛隱跡仙去。三十八、清聖祖康熙八年(1669年) 冬,新建塗叔樸再刻《天仙正理》,伍達行敘伍沖虛真人事略於篇首。三十九、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謝嗣芳等再刊《天仙正理》,存其版於姑蘇老君堂。四十、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 柳華陽生。四十一、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申鐵蟾重修《天仙正理》,仍歸其版於老君堂。四十二、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伍沖虛其時世壽兩百零七歲,度柳華陽金丹大道。四十三、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柳華陽著《金仙證論》並序。四十四、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柳華陽著《慧命經》,自序於皖城忠潔庵中。冬,副將孫廷璧序《慧命經》。四十五、清仁宗嘉慶四年(1799年) 五月一日,柳華陽著前後《危險說》於北京仁壽寺。四十六、清仁宗嘉慶七年(1802年) 夏,李純一重刻《天仙正理》並序。四十七、清仁宗嘉慶九年(1804年) 春,芧山二十二代弟子武定全序李純一所刻之《天仙正理》。四十八、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正青山人梁靖陽合刻《金仙證論》及《慧命經》並序。序中有言:“華陽師與弟子豁然瓊玉往來名山,有緣者尚可遇之。”四十九、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江津程德燦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證論》、《慧命經》、《危險說》五書,合為一秩,定名《伍柳仙宗》。五十、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 傳說柳華陽曾至北平,如傳言屬實,則柳世壽已一八五歲矣。向左轉|向右轉
一、明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 張靜虛生於邳州。二、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年) 李虛庵生於廬江縣城西。三、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李虛庵結庵城外,延訪仙師。四、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伍沖虛太夫人王氏儒人於六月初一日生。五、明世宗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 伍沖虛太翁健齋翁諱希德舉孝廉。六、明世宗嘉靖四十年(1561年) 曹還陽十二月二十八日生於南昌武陽之精度處。七、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伍沖虛太翁健齋翁中會元。八、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張靜虛奉世宗詔至京,延至世宗殂落,得不復命。九、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年) 正月,健齋翁主考浙江考場。王氏儒人夢在文廟前食榴子、榴子紅如火如丹,即伍沖虛住母胎時。十、明神宗萬曆二年(1574年) 正月元旦,伍沖虛降生於青州府之官衙。七月,伍沖虛隨父健齌翁官紹興府。十一、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年) 健齋翁任雲南維摩州牧,卒於任所。十二、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年) 張靜虛至六安州,度李虛庵,令其三誦三背其言,三日而別。十三、明神宗萬曆十年(1582年) 張靜虛至李虛庵家中助銀行道。十四、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年) 伍沖虛奮志明經,遇王重陽道經七篇。十五、明神宗萬曆十四年(1586年) 伍沖虛年十三,志於道。十六、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年) 李虛庵至曹還陽家中度曹還陽。十七、明神宗萬曆十六年(1588年) 江西水災,伍沖虛涉水救飢,且自食蓼根十數次。曹還陽等三友,以金三十兩,助師李虛庵修道,李真人道成。十八、明神宗萬曆十七年(1589年) 伍沖虛至範登雲兄弟三人仙祠問事,籤示伍有修道因緣。十九、明神宗萬曆十八年(1590年) 曹還陽時年三十歲,修道精進,不五十日火足,採得大藥。二十、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 伍沖虛時年二十歲。五月,遇曹還陽,八月賣田護師修道。二十一、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 曹還陽五月二十二日奏告天庭,度伍沖虛,告其一線修行之路。二十二、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 春,曹還陽建醮謝天地,及歷代傳道聖坐師,度伍沖虛為入門弟子。二十三、明神宗萬曆三十年(1602年) 春,伍沖虛在家試百日關,總計三個月,而成大藥。二十四、明神宗萬曆四十年(1612年) 曹還陽度伍沖虛“仙佛合宗”及助道之方。春,伍沖虛與師煉外丹於豫章城西,西山之後,溪水涯次。二十五、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 伍沖虛館於長沙府吉王國中,賜吉王太和詩五首。二十六、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伍沖虛答吉王太和之問,發筆作《火候經》。伍沖虛傳授吉王太和“百日煉精口訣”。李虛庵仙隱。二十七、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 伍沖虛《天仙正理直論》初稿成。傳吉王太和“採大藥口訣”。六月十二日曹還陽入新建縣西山大隱。二十八、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年) 伍沖虛東赴金陵。二十九、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年) 李羲人初見伍沖虛。三十、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年) 伍沖虛傳吉王太和“五龍捧聖口訣”。吉王太和向伍沖虛求“仙佛合宗”全旨,未允。三十一、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年) 初夏,李羲人參博山無異和尚。三十二、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年) 季秋,李羲人拜伍沖虛為師。三十三、明思宗崇禎五年(1632年) 伍沖虛度吉王太和仙佛合宗玄妙全旨。伍沖虛將邱祖門下符節正傳,付吉王太和掌理。三十四、明思宗崇禎六年(1633年) 五月五日,李羲人見伍沖虛問一人開頂功法,伍告其此乃偽也。三十五、明思宗崇禎九年(1636年) 秋,伍沖虛在金陵,將遠行,李羲人有七問。三十六、明思宗崇禎十二年(1639年) 七月七日,《天仙正理》加註並序成。吳澄川命梓,齊禗吉及塗之芬輔成之。三十七、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年) 伍沖虛太夫人王氏孺人十一月二十日酉時坐化。伍沖虛隱跡仙去。三十八、清聖祖康熙八年(1669年) 冬,新建塗叔樸再刻《天仙正理》,伍達行敘伍沖虛真人事略於篇首。三十九、清聖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謝嗣芳等再刊《天仙正理》,存其版於姑蘇老君堂。四十、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 柳華陽生。四十一、清高宗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申鐵蟾重修《天仙正理》,仍歸其版於老君堂。四十二、清高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伍沖虛其時世壽兩百零七歲,度柳華陽金丹大道。四十三、清高宗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 柳華陽著《金仙證論》並序。四十四、清高宗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柳華陽著《慧命經》,自序於皖城忠潔庵中。冬,副將孫廷璧序《慧命經》。四十五、清仁宗嘉慶四年(1799年) 五月一日,柳華陽著前後《危險說》於北京仁壽寺。四十六、清仁宗嘉慶七年(1802年) 夏,李純一重刻《天仙正理》並序。四十七、清仁宗嘉慶九年(1804年) 春,芧山二十二代弟子武定全序李純一所刻之《天仙正理》。四十八、清宣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正青山人梁靖陽合刻《金仙證論》及《慧命經》並序。序中有言:“華陽師與弟子豁然瓊玉往來名山,有緣者尚可遇之。”四十九、清德宗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 江津程德燦合刻《天仙正理》、《仙佛合宗》、《金仙證論》、《慧命經》、《危險說》五書,合為一秩,定名《伍柳仙宗》。五十、中華民國八年(1919年) 傳說柳華陽曾至北平,如傳言屬實,則柳世壽已一八五歲矣。向左轉|向右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