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H手機科技愛好者
-
2 # 捌零掌櫃
小米和華為合作當然有可能,這個時代誰都有可能合作。但是華為和小米不一樣,華為是以研發驅動的,他的基礎是自我研發,小米是靠生態驅動,他的基礎是生態閉環,不是一個路數。
-
3 # 小伊評科技
小米就是小米,華為就是華為,誰也不是誰的目標,他們都有各自的戰略佈局。
目前沒有任何跡象或者報道顯示小米的目標是華為,雖然雷布斯曾在公開場合表達過他在創辦小米之前是華為的粉絲,但是結合語境來看多是指管理模式,並非是業務體系。而小米和華為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企業。
當然瞭如果題主是以目前手機業務的發展勢頭以及市場佔有率來說,那不光是小米,中國產各大手機品牌都得以華為為目標,畢竟華為是目前中國產手機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哥。我們從2018年中國手機品牌發售情況上來看,華為和子品牌榮耀分別佔據了12.7%和13.7%的市場份額,以總成績26.4%得市場佔有率名列排行榜的第一位,而且在高階手機領域,華為的銷售情況以及在售機型都是中國產手機品牌當中表現最好的。
小米重營銷和輕資產運作,華為則偏研發華為整體銷售模式更貼近於一家傳統企業——我設計產品賣產品,以產品的來賺錢。所以為了打造具有差異化的產品,就必須有大量的科研投入以及研發成本。
而小米則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注重宣傳和包裝。並不單純以硬體賺錢而是透過銷售手機終端裝置,打造一個生態系統透過其配套的業務來進行盈利,比如MIUI的廣告業務,比如目前的AI+LOT業務等等。所以單從硬體方面來說,小米是不需要投入過多的精力來說,便宜就完事了。這也算是小米開創的先河,讓中國產手機廠商知道原來賣手機還能這麼玩。
我們這有兩組資料也可以說明問題:
1.科研投入
華為在2018年的科研投入是897億人民幣,佔總營收的14.1%,而小米則只有58億元人民幣只佔總營收的百分之3%左右。所以無論是科研投入的數量一或是比例,小米均不如華為,而且相差甚遠。
2.OEM比例
根據權威機構的統計資訊來看,2018年在主流手機品牌裡面小米的OEM比例是最高的達到了75%,也就是說小米品牌的手機有四分之三都是貼牌生產,也就是小米連設計都不用設計,直接拿別人成熟的方案貼牌就完事了。根據筆者的訊息來看絕大部分紅米機型以及小米低端機型比如各種青春版SE版均是OEM的產物。這當然可以降低一大部分研發成本。
所以總的來說,小米和華為是兩家完全不同的企業,誰也不會把對方當作是目標,大家都有各自的側重點,至於誰的發展前景更好,還猶未可知我們拭目以待。
華為和小米已經有合作,而且未來將會越來越多比如目前小米新上架的一款行車記錄儀就搭載了海思旗下的一款雙核處理器,並且在詳情圖上做了明確的表示,而以往類似的裝置小米都是採用臺灣mstar晶片組,這一次小米採用麒麟晶片筆者認為這可能不是第一次但是也絕對不是最後一次,未來的合作只會進一步的加深。隨著中國產元器件效能的的大幅進步我們為什麼不選用自己的產品呢?肥水不流外人田。
最後筆者也由衷希望,在這個艱難的時期國內的手機品牌可以通力合作,大力扶持中國產零部生產商,因為中國產核心元器件發展速度之所以很緩慢,技術是一方面原因,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設計出來沒有人用,這就陷入了一個惡性迴圈。所以只要有市場中國產品牌生產出來的產品真不一定比國外貨差,比如手機螢幕,目前以京東方為首的中國產品牌正在崛起。所以,加油吧民族企業。
end 希望可以幫到你 -
4 # 你並不是你
不知何時,在手機廠商中各種某某品牌以另一個品牌為目標的言論四起。但真的就是這樣嗎?
具我所知,國內這幾家主流手機廠商很少有哪個廠商定下以另一家廠商為目標的。因為他們都是平等競爭的關係!
現在很多言論說小米以華為為目標,都是網路上的人自己編撰出來的。小米有小米自己發展的規劃和目標,華為有華為自己發展的規劃和目標。他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
總是有些好事者把二者拉出來各種對比比較,然後各種新聞炒作。記得曾經小米說要將小米手機做到世界第一,並且用高性價比讓每個人都能體驗到最新最好的科技。而華為也要將自己的科技發展到世界第一,可以說,二者都是朝著第一這個目標努力前進的,而不是互相定為目標什麼的。
小米成不了華為,而華為也變成不了小米,二者其實在發展上雖然有共同的地方,但也有著很大的不同,所以不會,也不可能將對方設為目標的。
回覆列表
小米也輝煌過,曾經在中國手機市場是頂端的存在,可惜好景不長。華為這些年的發展,成功登頂中國產手機榜單第一的位置。要知道,華為手機並不是華為的核心業務。
而華為的這些經驗非常值得小米和其他中國產品牌借鑑。自主創新,技術研發,從落後到領先,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這樣就不至於後期被掐住脖子。
兩家其實也是“相殺相愛”。小米和華為一直都有合作的,像小米的米家行車記錄儀等等,均用的華為海思處理器。還有很多方面,兩家也是有多出合作。
都是中國品牌,都是中國產驕傲。競爭才有進步,合作才能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