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盪漾的可樂

    周顯王對蘇秦知根知底。知道他是個窮小子,沒搭理蘇秦。秦惠文王剛繼位國內事情一大堆哪有功夫搭理蘇秦?要要說損失對周顯王沒什麼損失,也就是繼續做一個安靜的美男子不能掃蕩諸侯,恢復祖業的問題。對秦惠王損失有點大。蘇秦竟然合縱6國把秦國死死地壓在關內動彈不得。還好後來來了個張儀幫了秦惠王一把。

  • 2 # 君山話史

    蘇秦是東周洛陽人(周王室被分裂為東周、西周兩部分,洛陽屬東周),其家族以經商為業,然而他對經商毫無興趣,對雄辯學十分熱衷。年輕時他曾東遊齊國,拜鬼谷子為師,學習縱橫之術。與他同門受業的,還有一個有名的人,便是後來與之齊名的張儀。

    完成學業之後,蘇秦帶著一腔熱情,遊走諸國。然而他早年的說客生涯並不如意,攀不上貴人相助,四處碰壁,混了幾年也沒混出個人樣。無可奈何之下,他回到洛陽家中,歸來時兩手空空,身無分文。

    本來想為家裡人贏得一個未來,衣錦還鄉,不想卻如此寒酸地回來,免不了遭致家人的輕視,且不說家裡的哥哥嫂嫂、弟弟妹妹,就是妻子小妾都對自己使白眼。他們沒好氣地說:“咱周人的習俗是治理產業,致力工商,掙取百分二十的利潤。現在你不好好做生意,卻偏偏去賣弄什麼口舌,如今窮困潦倒,活該!”

    這些話象針一樣刺進蘇秦心裡,他十分痛苦。人爭一口氣,他暗下決心,總有一天,我一定會讓你們刮目相看的。他總結了這些年混得不好的原因,認為是自己學業未精,看來還得先閉門苦讀。於是他也不理會親戚朋友的冷嘲熱諷,關起門來讀書,把家裡的藏書又讀了幾遍,還是沒有什麼收穫。

    他心裡暗想:“天下士人埋頭讀書者太多了,但都無法取得榮華富貴,看來多讀並不見得有用。”與其讀得多,不如讀得精,於是他四處搜掠奇書。這是周天子的地盤,其他沒有,書倒不少,一個偶然的機會,蘇秦找到一本《陰符》。他花了一年的時間潛心研究該書,收穫很大,自以為得到揣測君王心意的秘術了,便自言自語道:“此可以遊說當世之君矣。”

    閉關一年後,蘇秦重出江湖。

    這次他自信心高漲,前途光明,但道路依然曲折。

    近水樓臺先得月,蘇秦先去遊說周顯王。周天子的地盤就那麼幾個破城,大家住久了相互都很熟悉。對於蘇秦這個人,朝中一些大臣也聽說過,便對周天子說,他就是個破落戶,連家裡兄弟嫂子都取笑他呢,這種人還要來這裡忽悠天子,那可不行。

    蘇秦在自家門口碰了個大釘子,但他並不灰心,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他舉目四望,天下諸侯中,秦國吸引外來人才最為積極。這時正是商鞅變法時期,秦國國力日益強大,行,就到秦國去碰碰運氣吧。

    可是人的運氣有時就是很差。當蘇秦到了秦國時,正好秦孝公死了,變法的靈魂人物商鞅被五馬分屍,此時秦國正人心惶惶,他來得不是時候。蘇秦好不容易見著了秦惠王,對他忽悠了一番,講了“吞併天下”的夢想。可是此時的秦惠王對外國說客有一種警惕心,對這位新君來說,最重要的事不是吞併天下,而是鞏固自己的權力。故而他對蘇秦的遊說無動於衷,推辭說:“秦國羽翼未豐,不能振翅高飛,文化政治的條理尚不顯著,不可以兼併天下。”蘇秦未能摸準君王的心事,遊說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蘇秦到到趙國遊說,仍然未獲重用,直到他去了燕國,遇上燕文侯,才真正改變了人生的命運。

  • 3 # 百里不奚

    蘇秦,字季子,雒陽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蘇秦是因積極合縱諸侯共同抵禦強秦而名顯後世。在蘇秦剛剛離開鬼谷子下山時,可說是躊躇滿志。他覺得自己立刻就可以飛黃騰達,但現實卻先讓他嚐到了失敗的滋味。蘇秦先是遊說周顯王。周顯王聽說他是個浮說於世的人,所以沒有用他。

    蘇秦便又到達秦國,遊說秦惠王進行“連橫”。他對秦惠王說:“秦東有黃河和函谷,南有南山、武關,西有大隴山和隴山關,北有黃河,可說是受到了天然的保護。在疆域上,秦地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士民眾多,如果能採用適當的軍事策略就可以吞併天下,成就帝業。”

    可秦惠王聽了蘇秦的長篇大論後並沒什麼反應。原來當時秦惠王剛剛殺死商鞅,對外來客卿沒有什麼好感,雖然蘇秦的“連橫”演說講得很精彩,可仍舊不能讓他產生任何興趣。秦惠王對蘇秦說:“你說得很好,但我的羽翼還沒有豐滿,沒有力量做那麼了不起的事。”

    蘇秦被秦惠王拒絕,只好又回到家裡。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最後立志研究“合縱”學說,打算用利害關係去打動六國、聯合各國的力量共同對抗強秦。為了能完善自己的學說,他整天閉門唸書。讀書時一打瞌睡,他就拿起錐子在大腿上狠狠地刺上一下。實在還是想睡,他便又拿了一根繩子,一頭吊在房樑上,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腦袋一耷拉.繩子就會把他揪醒。蘇秦採用這種自傷的方式,認真揣摩鬼谷子留給他的著作,終於讓他參悟出了一套足以說服六國君主的理論。

    在蘇秦的鼓動下,趙肅侯約會齊、楚、魏、韓、燕五國在洹水會盟。當時來開大會的楚、齊、魏已經稱“王”,趙、燕、韓仍然稱侯,在座次上就出現了紛爭。最後在蘇秦的倡議下六國一概稱王,趙王是發起人,坐主位,其餘按國家大小依次排列、倡議得到了各國君王的一致認可。在洹水會盟上,六國達成了共同抗秦的盟約,封蘇秦為“縱約長”,掛六國相印。蘇秦的權勢由此達到了巔峰。

    秦惠文王當初拒絕了蘇秦,後來蘇秦的“合縱”使秦國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意來投奔詹姆斯打兄弟籃球,為何騎士又將韋德送回傷心之地熱火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