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人間7281
-
2 # 使用者8272861878303
它是一種果子,我家是廣西的,我家鄉也有黃皮,小時候經常吃。 黃皮果,又名“黃皮”,“黃枇”,“黃彈子”,“王罈子”。果色澤金黃、光潔耀目,根據性味,可分甜、酸兩個系統,有些品種甜酸適口、汁液豐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與荔枝並稱。 葉、根皮及果核均供藥用。民間諺語云:“飢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 "黃皮果的植株外觀及果實大小、顏色等,都和龍眼十分相似,然而花朵構造卻與龍眼大不相同,因為它是橘子、柚子的表親,和龍眼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 它是芸香科常綠性的小喬木或大灌木,羽狀複葉,春季開白色的圓錐花序,花朵數量龐大,但形體微小香氣並不明顯。 黃皮果原產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熱帶地區,它喜歡高溫多溼的氣候,南臺灣各地都很適合栽培,臺東地區有果農作少量栽培。 花期在3~4月,花朵凋謝後立即結果,幼果形狀橢圓,顏色深綠,逐漸長大之後,才慢慢變圓、變黃。黃皮果的果實是典型的漿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漿,含有高量的維他命,看起來像龍眼,吃起來卻有點柚子的味道,甜中帶酸的滋味,是非常討喜的水果。" 【性味】甘酸而溫、微苦、辛。 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和葉含揮發油,葉又含酚類、黃酮甙和氨基酸;樹皮含小檗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多種生物鹼、甾醇、黏液質、酚類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於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並可解鬱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有疏風解表,除痰行氣功效,用於防治流行性感冒、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水脹腹痛、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等症;根可治氣痛及疝痛。 "黃皮果"的營養素含量(指100克可食部食品中的含量)[關於食部] 熱量(千卡) 31 硫胺素(毫克) 。13 鈣(毫克) 0 蛋白質(克) 1。 6 核黃素(毫克) 。06 鎂(毫克) 16 脂肪(克) 。2 煙酸(毫克) 0 鐵(毫克) 。4 碳水化合物(克) 5。 6 維生素c(毫克) 35 錳(毫克) 。6 膳食纖維(克) 4。3 維生素e(毫克) 0 鋅(毫克) 。32 維生素a(微克) 0 膽固醇(毫克) 0 銅(毫克) 。 04 胡羅卜素(微克) 。7 鉀(毫克) 226 磷(毫克) 0 視黃醇當量(微克) 87。6 鈉(毫克) 6。 5 硒(微克) 。64。
回覆列表
它是一種果子,我家是廣西的,我家鄉也有黃皮,小時候經常吃。 黃皮果,又名“黃皮”,“黃枇”,“黃彈子”,“王罈子”。果色澤金黃、光潔耀目,根據性味,可分甜、酸兩個系統,有些品種甜酸適口、汁液豐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與荔枝並稱。葉、根皮及果核均供藥用。民間諺語云:“飢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 "黃皮果的植株外觀及果實大小、顏色等,都和龍眼十分相似,然而花朵構造卻與龍眼大不相同,因為它是橘子、柚子的表親,和龍眼一點血緣關係也沒有。它是芸香科常綠性的小喬木或大灌木,羽狀複葉,春季開白色的圓錐花序,花朵數量龐大,但形體微小香氣並不明顯。 黃皮果原產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熱帶地區,它喜歡高溫多溼的氣候,南臺灣各地都很適合栽培,臺東地區有果農作少量栽培。花期在3~4月,花朵凋謝後立即結果,幼果形狀橢圓,顏色深綠,逐漸長大之後,才慢慢變圓、變黃。黃皮果的果實是典型的漿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漿,含有高量的維他命,看起來像龍眼,吃起來卻有點柚子的味道,甜中帶酸的滋味,是非常討喜的水果。" 【性味】甘酸而溫、微苦、辛。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和葉含揮發油,葉又含酚類、黃酮甙和氨基酸;樹皮含小檗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多種生物鹼、甾醇、黏液質、酚類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於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並可解鬱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有疏風解表,除痰行氣功效,用於防治流行性感冒、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水脹腹痛、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等症;根可治氣痛及疝痛。 山黃皮 灌木或小喬木,高1-6m。枝、葉柄及花柄通常被毛,有刺激氣味。奇數羽狀複葉互生;小葉柄長約3mm;小葉片15-31,卵形、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l-2.5cm,先端急尖,有時較鈍,基部鈍斜或近圓形,邊緣有細小圓鋸齒或不明顯,兩面被毛或僅在脈上被毛,紙質。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常成對而細小;萼片4,長不及1mm;花瓣4,白色,倒卵形或近卵形,長2.5-3mm,寬1.5-4mm,無毛;子房上位,3-4室,每室有2列胚珠。漿果卵形至橢圓形,長15-18mm,橘紅色。種子1-2顆。花期3-4月,果期7-9月。 別 名: 小葉臭黃皮,五薯葉,雞母黃,臭麻木,臭黃皮葉,過山香,假黃皮,蕃仔香草 來 源: 為芸香科植物假黃皮樹葉或樹皮。 藥 性: 辛;苦;溫 工 藝: 夏、秋季採集,鮮用,或切段,曬乾備用。 作 用 主治(功效): 感冒發熱;咳嗽氣喘;腹瀉痢疾;風溼水腫;尿路感染;溼疹;疥癬;瘡癤;蛇傷 用 法: 內服:煎湯,10-20g;或浸酒;或研末服,3-6g。外用:適量,酒炒敷;或煎湯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