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波的紙媒藝術,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脈特徵,是一種對傳統資源的創造性轉換,但他的作品表現形式卻是鮮明的當代形態,拓展了觀者對中國當代藝術可能性的認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創作信心。“李洪波作品《伸縮性》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傳統端午節民俗手工藝“紙葫蘆”——一沓薄薄的紙竟能變化出花籃、燈籠、瓜果等形態迥異的形貌。作者從中看到了紙質形式語言的另一種可能:從具象到抽象,從有形到無形,從規範到自由……紙張的連續性在這裡成了語言表達的重要元素,它的抻拉、聚散、起伏、轉折所導致的變異與化生,為觀者提醒出在原本形態中潛在著的無數種不可預料的荒誕性風景。”(呂勝中《學院的生動》,《美術研究》2011年第3期,第26頁。)
1、首先這個肯定是紙雕,模仿的結構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紙燈籠的結構。
2、5k-8k張紙的量,一張一張用紙燈籠的方式粘起來。
3、粘紙這個程式之前,要實現大概考慮到之後要雕的形象,結構疏密可能會不同。
4、紙雕其實蠻危險的,因為用的電動工具打磨出來都是粉塵,他們都是帶著防毒面具做這個作品。所以未做好安全措施請勿模仿喲。
李洪波老師的紙雕藝術大致分三步:
1: 把約350張紙粘成紙板,以供後期處理。
2: 每一層的輪廓可以根據臨摹的原作品來確定,然後用以下兩種工具分別對紙板進行粗細的裁剪。
3:最後,對裁剪後的紙板進行進一步的打磨。
李洪波的紙媒藝術,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的文脈特徵,是一種對傳統資源的創造性轉換,但他的作品表現形式卻是鮮明的當代形態,拓展了觀者對中國當代藝術可能性的認識和可持續發展的創作信心。“李洪波作品《伸縮性》的創作靈感來源於傳統端午節民俗手工藝“紙葫蘆”——一沓薄薄的紙竟能變化出花籃、燈籠、瓜果等形態迥異的形貌。作者從中看到了紙質形式語言的另一種可能:從具象到抽象,從有形到無形,從規範到自由……紙張的連續性在這裡成了語言表達的重要元素,它的抻拉、聚散、起伏、轉折所導致的變異與化生,為觀者提醒出在原本形態中潛在著的無數種不可預料的荒誕性風景。”(呂勝中《學院的生動》,《美術研究》2011年第3期,第26頁。)
1、首先這個肯定是紙雕,模仿的結構是中國古代傳統的紙燈籠的結構。
2、5k-8k張紙的量,一張一張用紙燈籠的方式粘起來。
3、粘紙這個程式之前,要實現大概考慮到之後要雕的形象,結構疏密可能會不同。
4、紙雕其實蠻危險的,因為用的電動工具打磨出來都是粉塵,他們都是帶著防毒面具做這個作品。所以未做好安全措施請勿模仿喲。
李洪波老師的紙雕藝術大致分三步:
1: 把約350張紙粘成紙板,以供後期處理。
2: 每一層的輪廓可以根據臨摹的原作品來確定,然後用以下兩種工具分別對紙板進行粗細的裁剪。
3:最後,對裁剪後的紙板進行進一步的打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