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子矜悠悠

    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然這也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慢慢消化,很多事情可以視情況而定。

    對於需要應付的考試,比如大學中的期末考試,很多學生都是在考前一週內突擊學習,結果還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在這方面,快速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裡可以建議大家看的兩本書:一是自學達人斯科特•楊的《如何高效學習》

    在當今多為讀書學習的方式中,閱讀自然也是高效學習的重要一步,因此《如何閱讀一本書》在快速學習中自然也值得一學。

    有很多人在學習的過程中,通常坐在那裡好像也很認真的樣子,不玩手機也不東張西望,可是書本卻一頁沒翻,如果不是因為走神或者睡著了,那麼就是閱讀速度太慢了!把閱讀速度還不是唯一的解決辦法,改掉壞習慣,閱讀提速固然重要,理解則更為重要。還有很多人刷刷刷翻書很快,但是問他前面都講了些什麼,他又答不上來,這就是看書太沒效率,走馬觀花,絲毫沒有記到腦子裡。速度和理解這兩者其實密切相關,閱讀速度增快的同時,理解能力也增加了,這才是學習速度變快的最佳狀態。

    所以問題就變成了“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除了先天學習能力超強的人,大多數人都是資質相當,但就在這些資質相當的人群裡,依然有分三六九等,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方法了。

    在學習之前,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我讀這本書是要解決什麼問題的?舉個例子,高等數學應該是讓很多大學生頭疼的科目,但是期末考試考的只是一部分小知識,老師應該都會在最後一節課劃重點,這個時候就要引起注意了。提高閱讀效率的第一步就是要先決定閱讀內容的優先順序。所以學習之前要先把學習內容通覽一遍,大概知道什麼知識點要考,什麼知識點不考,什麼要重點看,什麼只要做兩道題熟悉一下。很多人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就是拿到書從第一頁開始,勤勤懇懇地一頁一頁往後翻,結果沒用的看了一大堆,有用的還是一點不會。在大致瞭解知識佔比和內容結構之後再去閱讀就會像跑分解開了的馬拉松一樣,不會那麼吃力了。第二步要開始側重學習重點部分,並做相應的筆記整理。如果是應付考試,那麼就先學習最重要的。如果是個人深造,那麼就選最難的開始學。因為對於陌生的知識,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選最難的路是不會吃虧的。憑藉知識的相關性,在學習這一項知識的時候必然也會涉及其他還沒有學習的知識,這樣就慢慢地在腦海中構成了知識框架,學完重點只是之後再學習一般重要的知識就會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第三步要開始集中地練習了。任何學習都離不開練習,練習在某種程度上檢測自己這部分知識是否學習到位、達到自己期望的最簡便有效的途徑。可以自己蒐集相關作業練習進行測試,但是千萬不能為了奇而做題,這樣反而會帶偏自己。在練習中不斷總結,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將知識不斷內化,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 2 # 蒙歌先生

    關於學習,我非常同意最近看的一些文章的標題《北京有超過100w人在假裝學習》,因為很多人對於學習的認知是錯誤的,什麼是學習?大部分人認為:選擇一個Sunny明媚的下午,捧一杯香茗,在大平層的陽臺上曬著太陽捧著書看叫做學習。

    早上天矇矇亮,就去圖書館門口排隊等著進圖書館看書叫做學習。去學校唸書叫做學習。其實這些都是狹義的學習。真正的學習是不分時間不分地點的。

    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我的學習方式就是與人聊天。因為工作的原因,每天趴在電腦前工作的時間佔據了我大部分時間,下班後要應酬、鍛鍊、回家陪家人帶孩子等等。根本沒有時間去捧一杯香茗看書。

    而且在我的觀點裡,所有被印刷成書出版的知識都已經落後至少一年了,這就是這個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的速度。因此,與人交流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邊聊天邊學習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方式,它會觸發你去思考,去爭論,去獲得真理,從別人的經驗和經歷中學習,遠比書本里的知識來的鮮活。看書是一件非常考驗意志力的事情,越專業的書籍會顯得越晦澀難懂。看著看著你就困了,因此,看書不利於學習,更利於治療失眠。

    聊天學習帶來的直觀感受能讓你興奮,面對著一個大活人在你面前,用他的思維火花併發出出的思想精華跟你碰撞。

    但是和人聊天的學習方式要求你有自己的立場和判斷力。

  • 3 # 30秒說

    一句話:快速地試錯,才能快速地學習到乾貨!

    1.【快速】 選擇感興趣的領域上手是前提!沒有興趣可言,如何快速?叫你快速的讀完一本《古蘭經》,不知道會是快速學到知識,還是快速入睡吧?!

    2.【儲備】 “學以致用”是人人都想要的結果,但往往書到用時方恨少。所謂的【儲備】是為了能夠用上它們,不然備它何用?若只是為了“儲備”,何不學遍世界各種語言,再去做事?所以,題主,首先需要想清楚自己想幹什麼,目標在哪?然後才開始【儲備】。

    3.【乾貨】 “乾貨”這個詞和‘硬菜’在吃貨眼裡有的一拼。能量密度高、引起情感共鳴、被無數人總結提煉後得到的知識點,我們喜歡叫它乾貨。換句話說:乾貨,是大家都覺得的有用的物理公式。一個個‘乾貨’,就像一個個公式有很多,解題的時候用哪個公式好呢?還是得先看題目,不然題目理解錯了,公式用錯了,得到的結果自然也不一樣了。

    所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確定自己想要做的事,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不斷嘗試,不斷碰壁,總結積累;再次嘗試,再次犯錯,再次搜尋知識,總結積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防護網和護欄網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