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衫素人

    我個人覺得,呼延灼和楊志、關勝這三個人,更像是現在張口閉口:“我祖宗怎麼怎麼樣,我是國家棟梁,我下館子都不花錢,我一報名號你就得嚇尿”的這麼一群人。

    我承認,這句話確實帶有貶義的意味,也有諷刺的意味。但是既然要說呼延灼,那我就對人不對事,說一說呼延灼這個人。

    首先呼延灼這個人出身就很高貴,骨子裡的驕傲使得呼延灼即便落了下風也要在最上佔上風。

    別看小說裡的梁山是一群水窪草寇,但還真就有不少正兒八經的王侯將相之後。像關勝、楊志就不說了,比如秦明這種軍官世家,雖然沒有呼延灼、關勝、楊志這麼風光,但畢竟是軍官世家出身。又比如林沖,父親是提轄,岳父也是教頭,也可謂軍人世家了。

    青州城下,呼延灼和秦明打了五十回合,慕容知府怕呼延灼有閃失,鳴金收兵。結果呼延灼卻嘴硬說秦明“棍法已亂”,臉皮厚的簡直堪比故宮的南城牆。秦明要是真的“棍法已亂”,慕容知府壓根不可能鳴金收兵。這一仗簡直就是翻了版的徐寧戰董平,話糙理不糙,武評邏輯簡直一模一樣。

    其次,呼延灼雖然骨子裡高貴,但也不得不說呼延灼辦事確實很老練穩重。

    詐降關勝,一口一個謙卑的“小將”說的關勝心花怒放,絲毫沒有在意關勝之前不過是個芝麻大的蒲東巡檢。所以也說呼延灼這個人辦事很老練,詐降這個事兒如果讓暴脾氣的秦明去,可能一言不合,就要掏狼牙棒幹關勝了。

    在其次,呼延灼軍事指揮能力在梁山中,確實屬於翹楚。

    梁山是一個大軍閥集團,必須要有能領兵打仗的高階武將。所以宋江排座次,排了五虎將、十步軍將校、八大水軍頭領。呼延灼興兵攻打梁山,連環馬讓呼延灼一戰成名,第一戰梁山兵馬被殺的丟盔棄甲,宋江帶著秦明、林沖這些猛將一路狂奔。

    也正是這一仗,確確實實證明了呼延灼的軍事指揮能力,至少在指揮大兵團作戰方面,呼延灼絲毫不遜色於後期的關勝。

    最後,呼延灼在筆者看來,就是一個忘本的人。

    呼延灼的祖先就是呼延贊,不知道呼延贊知道呼延灼為了所謂的“招安”投降了賊寇,並且十分賣力的打青州、陣斬朝廷節度使等朝廷官員,會作何感想。

    在筆者看來,在呼延灼的心裡,祖宗的名利不過是呼延灼的一個華麗的新衣,一旦威脅了自己眼下的生命安全和利益關係,完全可以粗暴的拋棄,等用的時候在把祖宗的名利撿起來笑嘻嘻的穿上。

    我直說吧,呼延灼本質上就是跟關勝、秦明、董平沒啥區別,都是有奶便是孃的主兒(原諒我用了這麼一個粗話,但越寫越氣憤)。

  • 2 # 葦說歷史

    刀叔導讀:從征討梁山到抗金,呼延灼絕不是一介武夫。

    雙鞭呼延灼是梁山五虎將中的第四位,祖上是宋朝開過名將呼延贊,呼延灼繼承了祖宗的遺風,武藝超群,有萬夫不當之勇。

    呼延灼的第一次出場準確說是在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大興三路兵,呼延灼擺佈連環馬一回。沒上梁山之前,他是汝寧都統制。這種官位有一定的隨意性,戰時有,和平時則無,權力說大也大,說不大也不大。後來經過高俅的推薦,他成了一位徵寇大將。

    對於高俅推薦呼延灼的理由,其實有四個:

    其一,你是名將之後,你的祖先呼延贊天下人都知道是個英雄,一雙鐵鞭,為大宋朝立下汗馬功勞,你是名人之後,自然不能辱沒先人的名聲。

    其二,你本人是個英雄,你不是官二代不學無術,你使兩條鋼鞭,有萬夫不當之勇,你如果去作戰,一定能夠馬到成功。

    其三,你是汝寧郡都統制,手下多有精兵良將,如果出戰,一定能夠有所收穫。

    其四,更為重要的是你是替我高俅報仇,你知道我的弟弟高廉就死於這些黑幫頭子手裡,如果你殺了這夥強盜,就是為國除害,替高家報了大仇。

    他不止武力高強,想來也有一定的兵法謀略,否則太尉高俅不會在那麼多人中,獨獨看中其一人,並且向宋徽宗舉薦其為徵寇大將軍。而事實上,後來也的確證明了呼延灼的英勇。以“連環馬”大勝宋江,又請來炮手“轟天雷”凌振助戰,令梁山軍隊幾度陷於苦戰。

    呼延灼的連環馬,其實就是以歷史上完顏兀朮的“鐵浮圖、柺子馬”為原型的,這個在歷史上是由岳飛破的,在書中是由金槍手徐寧破的。呼延灼順便要了轟天LEVIN振來助陣,本來是重武器指揮家,可惜不管是呼延灼,還是宋江,都不會好好的利用,不然的話梁山的整體軍事實力將上升一大截。

    極具諷刺的是,後來令眾將都束手無策的“妖道”,即方臘手下逆天的靈應天師包道乙,竟然被凌振一炮打死了,總算讓火炮顯了一次威。歷史上使用火炮成就最高的就是成吉思汗,在那個以冷兵器為主的戰場上,火炮的威力不比現在的原子彈的震懾小。

    徵方臘回來,凌振炮手非凡,仍受火藥局御營任用。等於說凌振跟著梁山集體旅了一趟遊,悲歡離合都嚐遍,又回來老老實實的工作了。

    不過,呼延灼的命就沒那麼好了。

    梁山全夥受招安後, 呼延灼參與了平定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的全過程,曾力擒遼帥兀顏光之子兀顏延壽,平南歸京後被授予御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練。後領大軍,破金國四太子金兀朮,出軍殺至淮西陣亡殉國。一說為救宋高宗,八十歲與金兀朮大戰,不敵,馬陷吊橋被金兀朮斧劈馬下(《說岳全傳》中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決絕命時刻,科爾再現奇招,火箭能撐得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