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蘇臨淵閣徐淵
-
2 # 棒槌一揮
一點個人淺見,還望不喜勿噴。
其實筆者一直覺得秦末起義大爆發是山東六國遺族利用了陳勝吳廣起義這個偶然事件,大家都揭竿而起推翻秦朝統治,項羽還分封諸王,著實好不得意!但是這是歷史的倒退,華夏統一是大勢,後來的漢朝就證明了這點,所以假如筆者是項羽,
第一,不坑殺秦軍,不燒阿房宮。
第二,不分封諸王。
第三,不擺鴻門宴,如果擺了,那就絕不放過劉邦。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烏江邊決不自刎,只要人活著,捲土重來總有時!
-
3 # 在下德誠讀金庸
我應該比項羽做得更好。
我先說說項羽這個人,再談談我若是項羽,應該怎麼做。
項羽有天時地利人和項羽的條件實在太好,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1、項羽有一個很好的出身,“楚國名將項燕之後”,足以號召“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楚國遺民;
2、項羽通兵法,有“萬人敵”,霸王之勇,天下無人能當;
3、擁有縱橫天下的三千江東子弟兵,雖“破釜沉舟”,然意不稍顧,忠勇堪恃;
4、陳勝吳廣首義,天下響應,正是起兵反秦的絕佳時機。
一直到項羽率軍救趙,鉅鹿之戰大破秦軍主力。項羽一路走來,順風順水,基本上沒有戰略性的失誤。
哪怕鴻門宴上放跑了劉邦,其實也沒關係。無故誅殺反秦功臣,導致其他諸侯離心離德,其實後患更多。
項羽有哪些重大失誤項羽身上的優點與缺點同樣突出。
那麼,項羽有哪些戰略失誤呢?
主要有三:不明大勢、殘暴不仁、識人不明
不明大勢項羽認為,秦始皇不封諸侯,設立郡縣,以致二世而亡。所以,他開歷史倒車,大封反秦有功的諸侯,自稱西楚霸王。
其實,秦始皇沒有錯。他錯在急於求成,高估了六國遺族和百姓的承受力。同樣是廢分封、置郡縣,劉邦比秦始皇做得好的多。
正是項羽分封諸侯,他給自己找到了最好的掘墓人。
殘暴不仁項羽因國仇家恨,對秦朝的仇恨達到變態、瘋狂的地步,大規模屠城殺降以及坑卒多達六次。
楚懷王不甘心做傀儡,在背後搞了很多小動作,血氣方剛的項羽陽尊其為義帝,將他趕到南方,後來乾脆殺了義帝。
項羽以暴易暴,大失天下民心。
識人不明一個有志天下的領導者,沒有識人之明,是最致命的弱點。
張良、陳平、韓信、英布等,都是在項羽陣營不得志或者見解不同,而改投了劉邦。
劉邦手下,除了沛縣老鄉蕭何、曹參、周勃、樊噲等,其他漢初有名的大臣,幾乎全部來自項羽帳下。
項羽有沒有識人之明,用不著多說了吧?
我若是項羽作為一個現代人,我知道秦末歷史的走向、項羽及其對手劉邦的成敗得失,我會揚長避短,給這一段歷史一個更好的未來。
一、重視人才
人才永遠都是第一資源。我會吸取項羽的教訓,真正重視人才,放手使用人才。
讓還沒走的韓信、英布等安心留下,讓走了的張良、陳平等再回來,放手讓權,大膽重用。
范增是項羽的首席謀士,智謀還算不錯。但他在鴻門宴上一再慫恿項羽殺劉邦,實在顯得短視,無遠謀,遠遠不如張良、陳平。
二、善待義帝
學習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做法,對義帝既要嚴加掌控,也需表面尊重。
同時,儘快以和平禪位的方式,讓義帝儘量不失尊嚴的下臺。
三、定都咸陽
“城闕輔三秦”,關中歷來是天下之中,所以應定都咸陽。至於國號,不能叫西楚,以前七個國家的國號都不能用,最好稱華夏朝,以示不偏不倚、天下為公。
項羽所謂的“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那是他鼠目寸光。
我不是項羽,沒有這樣可笑的想法。天下都是我的了,怎麼可能老盯著故鄉那一畝三分地?
四、分化瓦解
為了尊重原六國貴族的傳統,可以給反秦有功之臣分封領地,但要遵照以下原則:
一是分封諸侯與設立郡縣雙軌制。十八路諸侯太多,最多十路。其餘區域則設定郡縣,派遣得力官員擔任郡縣長官;
二是參照漢朝推恩令,允許諸侯將其封國分給多位繼承人繼承。條件成熟時,進行溫和的削藩;
三是效仿宋朝禁軍制度。組建中央禁軍,輪戍京城及各大戰略要地。
項羽鉅鹿之戰後,威望之高,軍威之盛,短期內足以威懾各路諸侯。
五、重建制度
首先,廢除嚴苛的秦法,尤其是酷刑。政尚寬簡,制定寬鬆、合理的法律;
其次,輕徭薄賦,與民休息。
項羽是蓋世英雄,也是殺人狂魔。在我心中,不由得為之扼腕嘆息。
想象當年:四面楚歌響起,十面埋伏已成,霸王雖勇,終至英雄末路……
我若是項羽,會比他做得更好,也應該比他做得更好。
回覆列表
每一個歷史人物都有他時代的侷限性。以後人的眼光去評價他們的是非成敗賢愚不肖,有失偏頗。項籍或者項羽的成功是六國貴族反撲秦朝統治的結果,與個人能力並沒有絕對關係。當然,項背水一戰擊敗章邯,給了秦王朝最為致命的一擊,的確顯示了其個人風採。個人認為,這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之作,無人可以輕易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