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ant孟

    問康德是不是先知或超人?這個問題很值得探討。可在我看來,康德既不是先知也不是超人,康德只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和科學家之一。

    什麼是先知?只有不依賴經驗而能洞穿宇宙和人性的人才是先知。有這種人嗎?有!迄今為止,悉數人類的先知,只有四個人:佛陀釋迦摩尼、蘇格拉底、老子、孔子。科學家不是先知,因為科學只能靠經驗取得發明和發現。無論是牛頓也好,愛恩斯坦也好,他們的科學發現都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用牛頓自己的話說,他的發現就像在海邊撿到了一個美麗的貝殼,只不過別人視而不見。但先知不一樣,就算你睜大眼睛也看不到,因為人的眼睛被一片樹葉遮住了,佛家講叫一葉障目。這雙眼睛可不是肉眼,而是心靈的眼睛。開啟這雙眼睛就能洞穿宇宙、看透人性。佛陀看到的是“緣起性空”,蘇格拉底看到的是“我”,老子看到是“道”,孔子看到的是“仁”。其他人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就都是在這些先知的光源之下而閃耀出光芒,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思想都閃耀著蘇格拉底的光芒,莊子的思想閃耀著老子的光芒,孟子的思想閃耀著孔子的光芒,他們的偉大成就只是“為往聖繼絕學”。

    康德的偉大成就也是為西方的往聖繼絕學。閱讀過康德“三大批判”的讀者是否覺得康德的思想和古希臘哲學是一脈相承呢?康德的第一批實際上是要解決“我”能認識什麼(認知科學);第二批是解決“我”應該做什麼(道德倫理學);第三批是解決“我”的情感是什麼(美學)。人只有把這三個問題明白了,才能活出自我,活出了精彩。剩下的事情遊刃有餘,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你想搞自然科學就要了解認知科學,自然規律和人類社會不同,它永遠不會騙人,因為自然規律講實事求是。你要想搞社會科學,包括當官,你首先要了解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雖然它不像自然科學那麼嚴謹,但還是有規律可循,這個規律就是社會最大公約數,比如仁者無敵。你想要活在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你就要知道人的情感都有美好的追求,康德說這是“合目的性”,即是說人的快樂和美的追求是合乎天理的。有了這個情感人才能有動力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所以,康德又說他的第三批是前兩批的橋樑。說到此,我們再回過頭來看古希臘哲學就三個字:真、善、美。康德的三大批判實際上就是說透了這三個字。

    先知和超人,實屬罕見。也許幾千年出一批,也許幾萬年。康德認識到這一點,所以他說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比如對自然物,人可以無限制的認識,因為人可以感受到自然物。但對於超自然的東西,比如第一推動力是不是上帝給的,就超出了人的認識邊界。人可以去設定一個上帝,但不要去認識上帝,這就是他說的“給信仰留個地盤”。有人稱康德是“不可知論”,在我看來,康德才是實實在在的可知論。

  • 2 # 飛龍在天231272723

    康徳既不是先知,也不是超人。那麼他是什麼呢?看下面介紹:

    伊曼努爾康德(德文lmmanuelkant,公元1724年4月22日一一公元1804年2月12日),出生和逝世於德國柯尼斯堡,康德是啟蒙運動時期最後一位主要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作家,是德國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調和了勒內笛卡兒的理性主義與弗朗西斯.培根的經驗主義,被認為是繼承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後,西方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其學說深深影響著近代西方哲學,並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古今任何哲學都要對哲學的基本問題做出自己的回答,並且根據這種回答,分別歸屬於唯物主義或者是唯心主義的營壘。所以幾千年來哲學發展的歷史,首先就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哲學派別鬥爭和發展的歷史。當然,承認哲學的黨派性,並不意味著對哲學基本問題的第一方面,即精神和物質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只有兩種截然相反的回答,並不意味著歷史上只存在著唯物主義一元論和唯心主義一元論。事實上,還有一些哲學家,他們有意迴避明確地回答精神和物質何為第一性的問題,或者提出亦心亦物、非心非物的第三種答案。這就是各種形式的折衷主義。折衷主義哲學的特點是企圖超越兩大基本派別,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標榜自己哲學的非黨派性。但是他們並不能因此而真正成為第三派哲學體系,他們的調和,只不過在形式上似乎是一種不徹底的哲學罷了,常常搖擺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實質上則毫無例外地都是唯心主義者。所謂非黨派性的中庸之道是虛偽的。康德的不可知論也是折衷主義的一種表現。它承認在人之外的"自在之物”的存在,這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但又否認認識是對外物的反映,在認識論上主張唯心主義先驗論。最後,把精神現象和物質現象統一於“上帝",提倡所謂的信仰,直接地倒向了唯心主義那一邊去了。所以,我說康德既不是先知,也不是超人。

  • 3 # 惠舒旅社老闆

    我們都知道金庸,他所寫的武俠小說都是虛構的,他用豐富的想象力給幾代人帶來了藝術享受。同樣,康德用他聰明的大腦,所賦予人類抽象、嚴謹思維邏輯,令無數人崇拜、佩服、仰望。但是,就對人類的貢獻上說,不在於“識”的高度,而在於“用”,從這點上說,康德比不上任何一位科學家。再者,“識”不僅在於高度,更在於方向,方向錯了,越高背離現實越遠,康德跨越感知、經驗的的認知方式,是唯心主義,是海市蜃樓,雖然好看,但不如愛迪生髮明燈泡對於人類的貢獻,因此也可惜,康德若以符合客觀的思維邏輯方向發展他的聰明才智,將是人類的大福。(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氣功中的在體內流動的氣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