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郅都,河東大陽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嘗從入上林,賈姬在廁,野彘入廁。
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姬等邪?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不傷賈姬。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上亦賜金百斤,由此重都。
濟南瞷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拜都為濟南守。至則誅瞷氏首惡,餘皆股慄。居歲餘,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為人,勇有氣,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稱曰:“已背親而出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
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居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臨江王徵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魏其侯使人間予臨江王。臨江王既得,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歸家。景帝乃使使即拜都為雁門太守,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
匈奴素聞郅都節,舉邊為引兵去,竟都死不近雁門。匈奴至為偶人象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匈奴患之。乃中都以漢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釋之。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乎?”於是斬都也。
二、譯文
郅都,河東郡大陽縣人。以郎官的身份侍奉文帝。景帝時任中郎將,敢於向皇上直言進諫,在朝廷上當面斥責大臣的過失。郅都曾隨侍皇上去上林苑,賈姬在廁所,野豬也進入廁所,皇上目示郅都,郅都毫無所動。
皇上想親自拿兵刃去救護買姬,郅都跪伏在皇上面前說:“失去了一個賈姬,又有一個新的買姬進來,天下缺少的難道是買姬這樣的人嗎?陛下縱然不以自己為念,又怎能對得起國家和太后?”皇上聽了郅都的話,便退了回來,野豬也沒有傷害買姬。
太后聽說了這件事,賞賜給郅都黃金一百斤,皇上也賞賜給郅都黃金一百斤,從此器重郅都。
濟南困氏宗族三百多戶,勢力強大,無惡不作,郡太守不能制服他們,於是景帝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到任後,立即殺掉了唰氏元兇魁首,其他宗族餘黨都嚇得大腿發抖。郅都任太守一年多,濟南郡路不拾遣,附近十多個郡的太守畏懼郅都,就像畏懼上級宮府一樣。
郅都為人勇敢而有氣力,公正廉潔,不拆私人信件,不接受親友的饋贈和私相囑託。經常宣稱:“我丟下親人,離鄉背井外出為官,固然應當忠於職守,盡忠死節,妻子兒女最終是顧不得了。”
郅都調中尉,丞相條侯極其尊貴傲慢,但郅都卻對他揖而不拜。這時候民風質樸,吏民們害怕觸犯達官貴人而明哲保身,惟獨郅都敢於率先極端嚴酷地執行法令,不避皇親國戚,列侯宗室見到郅都都不敢正視,把他稱作“蒼鷹”。
臨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對案,想得到刀具筆墨,寫封信向皇上謝罪,但郅都禁止獄吏給他。魏其侯派人暗地裹送給臨江王刀筆。臨江王得到後,寫信向皇上謝罪,進而自殺。竇太后聽到這件事,大怒,以重法中傷郅都,郅都被免除官職,回到家中。
景帝卻派人到郅都家裹任命他為雁門太守,不用到朝廷辭謝,取近路直赴任所,並可以因利乘勢,全權處理政務。匈奴人素聞郅都氣節,全部撤離邊境部隊,終郅都之死,不敢近雁門一步。匈奴人刻了個木偶人,酷似郅都,令騎兵賓士射殺,沒有能夠射中的,他們被郅都震懾到如此地步。
匈奴人擔憂這種情形,便用漢朝的法令陷害郅都。景帝說:“郅都是忠臣。”想釋放他。竇太后說: “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了嗎?”於是斬了郅都。
三、出處
《漢書》
四、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採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
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鉅作。
二、作品賞析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瞭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中國史學的重大貢獻。
一、原文
郅都,河東大陽人也。以郎事文帝。景帝時為中郎將,敢直諫,面折大臣於朝。嘗從入上林,賈姬在廁,野彘入廁。
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賈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復一姬進,天下所少寧姬等邪?陛下縱自輕,奈宗廟太后何?”上還,彘亦不傷賈姬。太后聞之,賜都金百斤,上亦賜金百斤,由此重都。
濟南瞷氏宗人三百餘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於是景帝拜都為濟南守。至則誅瞷氏首惡,餘皆股慄。居歲餘,郡中不拾遺,旁十餘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為人,勇有氣,公廉,不發私書,問遺無所受,請寄無所聽。常稱曰:“已背親而出身,固當奉職死節官下,終不顧妻子矣。”
都遷為中尉,丞相條侯至貴居也,而都揖丞相。是時,民樸,畏罪自重,而都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都側目而視,號曰“蒼鷹”。
臨江王徵詣中尉府對簿,臨江王欲得刀筆為書謝上,而都禁吏弗與。魏其侯使人間予臨江王。臨江王既得,為書謝上,因自殺。竇太后聞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歸家。景帝乃使使即拜都為雁門太守,便道之官,得以便宜從事。
匈奴素聞郅都節,舉邊為引兵去,竟都死不近雁門。匈奴至為偶人象都,令騎馳射,莫能中,其見憚如此。匈奴患之。乃中都以漢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釋之。竇太后曰:“臨江王獨非忠臣乎?”於是斬都也。
二、譯文
郅都,河東郡大陽縣人。以郎官的身份侍奉文帝。景帝時任中郎將,敢於向皇上直言進諫,在朝廷上當面斥責大臣的過失。郅都曾隨侍皇上去上林苑,賈姬在廁所,野豬也進入廁所,皇上目示郅都,郅都毫無所動。
皇上想親自拿兵刃去救護買姬,郅都跪伏在皇上面前說:“失去了一個賈姬,又有一個新的買姬進來,天下缺少的難道是買姬這樣的人嗎?陛下縱然不以自己為念,又怎能對得起國家和太后?”皇上聽了郅都的話,便退了回來,野豬也沒有傷害買姬。
太后聽說了這件事,賞賜給郅都黃金一百斤,皇上也賞賜給郅都黃金一百斤,從此器重郅都。
濟南困氏宗族三百多戶,勢力強大,無惡不作,郡太守不能制服他們,於是景帝任命郅都為濟南太守。郅都到任後,立即殺掉了唰氏元兇魁首,其他宗族餘黨都嚇得大腿發抖。郅都任太守一年多,濟南郡路不拾遣,附近十多個郡的太守畏懼郅都,就像畏懼上級宮府一樣。
郅都為人勇敢而有氣力,公正廉潔,不拆私人信件,不接受親友的饋贈和私相囑託。經常宣稱:“我丟下親人,離鄉背井外出為官,固然應當忠於職守,盡忠死節,妻子兒女最終是顧不得了。”
郅都調中尉,丞相條侯極其尊貴傲慢,但郅都卻對他揖而不拜。這時候民風質樸,吏民們害怕觸犯達官貴人而明哲保身,惟獨郅都敢於率先極端嚴酷地執行法令,不避皇親國戚,列侯宗室見到郅都都不敢正視,把他稱作“蒼鷹”。
臨江王被召到中尉府對案,想得到刀具筆墨,寫封信向皇上謝罪,但郅都禁止獄吏給他。魏其侯派人暗地裹送給臨江王刀筆。臨江王得到後,寫信向皇上謝罪,進而自殺。竇太后聽到這件事,大怒,以重法中傷郅都,郅都被免除官職,回到家中。
景帝卻派人到郅都家裹任命他為雁門太守,不用到朝廷辭謝,取近路直赴任所,並可以因利乘勢,全權處理政務。匈奴人素聞郅都氣節,全部撤離邊境部隊,終郅都之死,不敢近雁門一步。匈奴人刻了個木偶人,酷似郅都,令騎兵賓士射殺,沒有能夠射中的,他們被郅都震懾到如此地步。
匈奴人擔憂這種情形,便用漢朝的法令陷害郅都。景帝說:“郅都是忠臣。”想釋放他。竇太后說: “臨江王難道就不是忠臣了嗎?”於是斬了郅都。
三、出處
《漢書》
四、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集》十七卷。
擴充套件資料
一、創作背景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採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
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鉅作。
二、作品賞析
在敘事上,《漢書》的特點是注重史事的系統、完備,凡事力求有始有終,記述明白。這為我們瞭解、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至今,凡是研究西漢歷史,無不以《漢書》作為基本史料。
在體裁方面。《漢書》與《史記》同為紀傳體史書。不同的是,《史記》起於傳說“三皇五帝”,止於漢武帝時代,是一部通史;而《漢書》卻是專一記述西漢一朝史事的斷代史。這種紀傳體的斷代史體裁,是班固的創造。以後歷代的“正史”都採用了這種體裁。這是班固對於中國史學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