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衫素人

    清軍所穿盔甲大多是棉甲,棉甲製作低廉,且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元明時期,所以製作工藝非常成熟,可以進行大批次生產。

    棉甲,顧名思義,就是一種將棉花和傳統鐵甲融合在一起的新型鎧甲。清朝早期的八旗兵使用的棉甲實際上是一種非常厚重的棉甲,他的製作工藝也相對簡單。

    將棉花打溼,反覆拍打成棉片,再將很多棉片綴成棉布,這種棉布很厚實,也很保暖。兩層棉布中間夾雜著鐵甲,內外用鐵釘固定,這就是現在看到的八旗鎧甲了。

    棉甲對待早期的火槍防禦效果非常好,而鐵甲則對傳統的弓弩防禦效果非常好。而且八旗女真族生活在關外,關外氣候乾燥、寒冷,所以在明代棉甲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進,比如加厚棉片等等,裝備棉甲也是為了士兵的保暖需要。

    棉甲雖然聽起來像輕型鎧甲,但現在儲存下來的棉甲最重的有四十斤左右,這已經歸類於重甲範疇了。棉甲雖然對待舊式火槍的彈丸防禦效果非常出眾,但到了鴉片戰爭後,厚重的棉甲反而成了累贅。

    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北方的捻軍,傳統的綠營兵、八旗兵早已不堪重用,所以清政府開始啟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大批漢臣組織團練,維護清政府最後一線命脈。進入了熱兵器時代的清朝,無論是湘軍,還是淮軍,都摒棄了傳統的鎧甲。反而五色旗、德國毛瑟步槍、克虜伯大炮成了淮軍的制式裝備。而北洋海軍的海軍陸戰隊也無鎧甲。直到袁世凱小站編練新式陸軍,無論是鐵甲還是棉甲,總之鎧甲正是退出清政府的歷史舞臺。

  • 2 # 火器工坊

    前幾年清宮劇盛行於世,其中自然是少不了演員戎裝的場景,不過很多人覺得在有關清朝影視劇中,清軍的裝扮可謂是參差不齊,穿什麼的都有,這就有點讓人頭大。那今天在這裡,我就詳細的介紹一下清軍的那些軍裝。

    八旗軍

    八旗軍可以說是清軍的軍魂所在,早在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的時候,便將女真人編排為紅藍黃白黑五旗牛錄,其目的在於方便族人管理,生產時生產力可統一調配,作戰時可百戰不亂。事實證明,這一軍事編排確實非常有效,在和明軍的遼東爭奪戰中,基本上次次大勝而歸。後來到了皇太極作大汗的時候,皇太極改金為清,改五旗牛錄為八旗領主,旗色為黃、鑲黃、白、鑲白、藍、鑲藍、紅、鑲紅。旗下的八旗軍隊衣著與旗色相對應的甲冑,其樣式與五旗牛錄一樣,都是仿的明軍的布棉鐵甲,主體為各色棉甲在外,內部鑲置鐵片或者套一鎖子甲,這樣以來可防刀砍箭射槍刺。這點和明軍相似結構分為鐵盔、布面甲、腿裙和短靴,可以說是清軍中作為豔麗的軍裝。到了乾隆之後,八旗盔甲去掉了鐵甲部分,只留下了純粹的布面甲。

    綠營軍

    在清軍入關之後,八旗軍的兵力因為消耗已經不足以再擴大戰線,所以投降的南明軍隊就成了一統天下的主力。不過為了保持滿八旗的實力優於漢八旗和蒙八旗,這些新投降的軍隊並沒有被納入漢八旗,而是成為了一個新的軍隊-綠營軍。因為綠營軍規模比較大,其作用又是八旗的脅從軍,固一開始並沒有統一軍裝,服裝都是自行準備,所以在前期,綠營軍基本上是穿啥的都有,不少順治康熙初期期的綠營軍還穿著明軍的衣甲,康熙中期以後,國家基本穩定,綠營軍有了統一的裝扮,就是身著黑色暖帽和藍甲,舉著一個小綠旗

    乾隆之後,綠營軍不再披甲,而是統一換成了藍衫或褐衫白褲黑暖帽的服飾,胸前一個“兵”字

    嘉慶之後,綠營軍就是身穿白衫,外面套個馬甲,上面有個“兵”字

    像那個紅頂冠,只有官員和被封了爵的八旗子弟才能戴。

    鄉勇團練

    因為從嘉慶之後,八旗和綠營軍已經不足用了(比較頹廢),為了維持治安,國家開始允許各地招募鄉勇團練,這些士兵不屬於國家正式武裝部隊,通常是招募一段時間便解散了,這些團練士兵的裝備由他們的長官准備,這樣一來,就是誰家有錢誰家的兵穿的好,通常來說,團練都是頭戴暖帽,1853年之後,多為戴個頭巾,服裝就是個馬褂,上面有個“勇”字,一些好的可能有個簡易的皮甲套外頭,最典型的就是清末的湘軍、淮軍

    像在鴉片戰爭期間的廣州鄉勇,直接就穿著一個小白馬褂貼個勇字就上戰場了

    當然,隨著近代化的到來,這些服飾慢慢的都被淘汰了,最後除了袁世凱的北洋軍穿著西式軍服,其他地方的清軍也就是穿著馬褂帶著暖帽貼著兵的樣子了。

  • 3 # 五味社

    為適應火器時代的需要,清朝八旗士兵均配有棉甲。

    儘管清朝存在金屬鎧甲,比如乾隆皇帝的“御用鎧甲”,用小鋼片聯綴而成,衣領上嵌有“大清乾隆御用”的金色銘文,但這樣的金屬鎧甲在火器時代並不適用。清朝八旗士兵均使用棉甲,用綢、布、棉花和鐵葉、銅釘等合制而成,相比金屬鎧甲輕便許多,而且比較適用於火器時代,但面對冷兵器則不太合格。

    綠營士兵不準配有八旗的棉甲,只能穿號衣。

  • 4 # 鑄劍師孫建軍

    這個分時期,清代計程車兵有的時候並不穿盔甲。在八旗入關的時候,士兵多為棉鐵甲,就是棉甲裡面掛鐵片,可以用來防刀槍。入關後,隨著士兵的增多,士兵有錢的有棉鐵甲,一般的就穿著棉甲。而之後隨著中國進入火器時代,盔甲也漸漸的脫離戰場了。

    比如清軍在征討太平天國中,幾乎就看不見盔甲了,這時盔甲只作為儀仗服,已經徹底脫離軍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血壓為什麼會引起腎功能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