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十豆麼
-
2 # 藝術狂人2
傳世經典名畫中的暗藏的小細節,讓我想起了大家最熟悉不過的,曠世奇才達芬奇的名畫《蒙娜麗莎》
達芬奇畫筆下的蒙娜麗莎,在明暗光影的藝術處理上,有獨特的構思,畫家特意在蒙娜麗莎的眼角,筆下,嘴角和雙手,蒙上一層淡淡,朦朧的明暗,使畫面蘊含神秘的意境
《蒙娜麗莎》作品的神秘性,不僅僅是畫家對光影的神秘處理,畫中還隱藏許多深不可測的秘密
有人用顯微鏡把蒙娜麗莎的眼睛放大20倍,竟然出現神秘符號,字母
把蒙娜麗莎畫面放大40倍,竟然發現畫面隱藏了四層畫,第一層是一個肖像的輪廓草圖,第二層已經初步成形,第三層許多人認為是蒙娜麗莎的原貌,第四層最終成形,畫家此時蒙上一層朦朧的陰影,增添了畫面的神秘感。
畫家採取了層層疊加的技法,不得不佩服畫家精湛高超的繪畫技藝和超凡的智慧。
中國美術史上的名畫,大家最熟悉不過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汴京繁華的見證,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隱藏許多小細節
但是,畫家只是表面上,描繪北宋繁榮昌盛的景象,但是繁華下卻隱藏北宋的社會危機和隱患
比如望火樓形同虛設,無一人守望,更沒有報火警的軍馬,說明北宋的消防設施已經落敗
比如畫中的船難,畫面高潮部分的船,桅杆即將撞上拱橋,而船上的官僚卻不管不問
還有橋上商鋪雲集,造成交通堵塞不堪的現象,是北宋城市規劃管理的不合理的混亂之處。
還有城牆,不僅雜草叢生,年久失修四處塌陷,更嚴重的是,沒有士兵把守城門
不設防的城門,眼睜睜地看著胡人隨意進出,彷彿靜靜等待亡國之音,體現了北宋門禁,國防制度的忽視和淡漠
我想,畫家創作這幅畫的真正目的,並不是為了歌頌北宋一片繁華,朝廷治國有方,國泰民安,而是表達自己憂國憂民的思想,可惜,醉生夢死,奢侈糜爛,腐敗統治的宋徽宗並沒有意識到畫中深意,國家的潛在隱患和危機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亡國衰敗,最後的盛世假象,是最後的輓歌,最終,只留下宋徽宗”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的懺悔的悲歌
回覆列表
藝術家創作很多時候不能憑空想象,需要有現實的參照,作家筆下的人物有原型,畫家筆下的人物有模特。歐洲歷史上很多大畫家都會把自己畫進作品裡,這樣他們就能和自己的偉大作品一起流傳後世了。這是畫家的一點小私心,一種特別的簽名方式,讓自己和自己的作品融為一體,永不分離。比如文藝復興三大師之一的拉斐爾,他就在他的代表作《雅典學院》的右下方畫了自己的四分之三側臉像。畫中的拉斐爾目光直視畫外,似乎在看向觀眾,告訴所有人“這就是我畫的”。
雅典學院
拉斐爾本尊
拉斐爾把自己畫進一群古典大師中間略有些自戀,不過他也沒孤芳自賞,他還把另兩位文藝復興大師也畫了進去。他讓達·芬奇扮演站C位的柏拉圖,讓米開朗基羅扮演托腮思考問題的哲學家赫拉克利特。這兩位位置都比拉斐爾自己顯眼,算是對兩位老前輩的尊敬。
一號男主達·芬奇
二號主角米開朗基羅
但也有人認為拉斐爾把米開朗基羅畫成獨自一人思考的赫拉克利特,是為了表現他的人緣差,沒人願意搭理他。這姑且算是一種說法,但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兩位則的確把他們討厭的人畫進過自己畫裡。
《最後的晚餐》是達·芬奇最著名的壁畫作品,是他為米蘭的聖瑪利亞·格雷契修道院所畫。看這幅畫的人必然要找一找其中誰是叛徒猶大,而這個西方最著名的叛徒,他的形象卻來源於這個修道院的院長。原來因為達·芬奇在作畫過程中,經常要停下來思考,其中一個重要難題就是怎麼畫猶大。修道院院長不懂其中緣故,認為達·芬奇故意拖延工程進展,就催促他快點完工,達·芬奇立即就找到了答案,把猶大的臉畫成了院長模樣。這給後世編輯們提了個醒,不要催稿太甚。
最後的晚餐
猶大
另一位大師米開朗基羅脾氣更差,惹了他更沒好果子吃。在他的壁畫代表作《最後的審判》右下方,有一個小JJ被蛇咬了的倒黴蛋,這個倒黴蛋的原型是教皇的一個司儀官,他一直很不喜歡米開朗基羅的畫還經常批評他。於是米開朗基羅讓他站在教堂入口的大門正上方,每一個進門的人都能看到他那副慘樣,報復得夠狠夠痛快。
最後的審判
疼!
文藝復興三大師也是凡人,也有喜怒哀樂,也會快意恩仇。他們把討厭的人畫進畫裡,給他們安排反面和倒黴的角色,這和我們今天惡搞P圖是差不多的心理。被惡搞的人心裡肯定不舒服,但也沒什麼辦法,你沒法證明那個人就是你。就算坐實是你,那也不過是一個角色扮演而已,太過介意顯得小家子氣。
有些畫家自己都不介意,他們甚至給自己安排不好的角色,比如巴洛克主義大師卡拉瓦喬,和拉斐爾的自戀相比,他卻是反向的自虐。在《手提歌利亞頭的大衛》中,大衛手裡提的那個巨人腦袋其實是卡拉瓦喬自己的頭像,他完美詮釋了那句話,我瘋起來連自己都打。
手提歌利亞頭的大衛
藝術家和普通人不一樣,普通人受氣了,頂多心裡罵幾句,或者畫個圈圈詛咒你,藝術家卻真的能把你畫進他的作品裡,不僅他自己能痛快一陣,萬一作品成了傳世名作,還會有後世無數人來看你的笑話。
所以,總而言之,不要輕易得罪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