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明哲心理諮詢師

    想瘋狂報復他人的人,常常是偏執型人格或者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這樣的人,不能接受世界上多樣的,遇事不擇手段,不達目的不罷休,缺乏靈活的處事方式。成長環境通常有嚴厲的同時又是冷漠父母或者撫養者。治療過程通常需要很久,認知療法是需要時刻提醒與錯誤的觀念作鬥爭,但此類人很容易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別人是錯的,需要諮詢師穩定的,長期的,關愛和陪伴。

  • 2 # 清風心理諮詢工作室

    瘋狂報復,是一種攻擊性的表達,憤怒的表達,仇恨的表達,簡單的說就是他心理有一種不好的感受,他不能透過正常的、我們人類社會所提倡的方式表達出來,而是透過報復這樣的方式表達出來,幫他最好的方法就是理解他的憤怒和仇恨,引導他用合理的方式表達出來!

  • 3 # 小太陽文案Z

    報復意識層面微風吹過,潛意識層面波浪滔天。我們很多人不敢表達憤怒,就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憤怒按邏輯來講,是非常合理的,但潛意識層面的憤怒,卻是達到了恨不得別人去死的地步。

    同樣的,很多人不敢表達渴望,那也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渴望,看起來很正常,但潛意識層面的渴望,卻是達到了恨不得獨佔全世界的地步。如果用級數來顯示,可以說,這位來訪者那次對我的表達出來的憤怒,只有十分,但在她潛意識中,對我的憤怒也許達到了一千分甚至更高。所以,她自然是不敢表達攻擊性的。

    作為一名精神分析師,我們特別強調攻擊性的普遍性,要訓練自己對來訪者和自己的憤怒,要有充分的敏感,甚至需要意識到來訪者的各種拖延、遲到乃至早到與討好等等,也許都是在表達他的憤怒。

    比如,經常有長期的來訪者,一來到諮詢室就對我說:武老師,這次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我說得太多了。你作為我的諮詢師,應該對我很瞭解了,所以你能說點什麼嗎?有些來訪者則乾脆說:武老師,這次你開始一個主題吧。

    我經過很多次討論後,發現當來訪者問這個問題時,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因為上次對我有了不滿。通常這份不滿是,上一次他們談一個話題時,我沒有理解到他們,於是他們非常生氣,對我非常失望,所以不想再開啟一個話題,既是怕再次遭遇失望,也是因為就是生氣。

    發現這一點很重要,這樣一來,我們不僅發現了來訪者的一個模式,也可以來探討,上次諮詢時到底發生了什麼讓他生氣。

    例如,其中一位來訪者有很多次一來到諮詢室,就眼巴巴看著我,說武老師這次你找一個話題吧。而我們探討總結髮現,每當這個時候,都是因為上一次她覺得我在諮詢中誤解了她,不僅如此,我的誤解都讓她覺得,我在說她是一個人品不好的人。

    諮詢師常常會誤解來訪者,這太容易發生了。但只有不合格的諮詢師,才會給來訪者下“人品不好”這種道德判斷,我自信我是不會的。有時候,我會和來訪者去澄清,這個“人品不好”的判斷,我是沒有資格去做的,並且我也沒有做。不過這常常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個時刻來訪者自己的內在想象,以及這個內在想象會驅動著她做什麼,從而影響了她的外在現實。

    比如對她而言,在現實生活中一旦她覺得,對方認為她人品不好,攻擊了她的人格,那她就會和對方中斷乃至徹底結束關係。這個模式導致她一直失去各種關係,而有些關係本來是非常寶貴的,失去太可惜。

    經過很多次這樣的探討,她對這個模式看得越來越清楚,也就越來越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了。再有這種“這個人竟然認為我人品不好”的判斷髮生,她或者會告訴自己,也許是自己誤解了,或者會告訴自己,耐心一點,給對方和自己溝通的機會,而繼續的溝通,總是能化解誤解。

    記得呂克·貝松的一部影片《別惹我》,講美國一個黑社會家庭,因為向警方舉報了所在的紐約黑幫的黑幕,所以在警方保護下,逃到了法國的一個小鎮生活。他們是外來戶,又是美國佬,於是鎮裡的中學生總欺負這個家中的一對兒女,而他們也屢屢遭受鄰居、水管工和自來水公司等各種勢力的貶低和欺辱,有些是專門針對他們,有些則是人性很自然的表現。但是,這個黑社會家庭的兩口子和兩個青春期孩子都不好惹,於是他們乾淨利落、酣暢淋漓地報復了所有人。他們簡直是睚眥必報,而且報復手段殘酷可怕,但呂克·貝松給這個片子營造了他特有的一種味道,顯得酣暢淋漓又充滿荒誕。

    這部片子看著很誇張,但作為諮詢師,我對人際交往中的細節越來越敏感,便會覺得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是想活成這個黑社會家庭的樣子,但因為種種原因不敢活出來。當然,從現實意義上講,你也不能活成這樣。

    至少我們需要知道,每個人都不好惹,特別是你自己也絕不好惹。那些看上去非常“老好人”的人,其實一樣有根本性的自戀,一樣容易有憤怒,只是沒有表達出來,甚至都覺知不到。但如果一旦有機會,他們就會展現自己的報復心。

    三國時代,劉備入蜀後,作為大功臣,軍師法正獲得了很大權力,而對過去得罪過他的人睚眥必報。有人講給諸葛亮聽,諸葛亮說,法正對主公有太大功勞,實在不易。這話傳到法正耳朵裡後,法正收斂了自己行為。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體驗:在某一件小事上,你被得罪了,而你出於種種原因沒有表達出你的攻擊性、你的怒氣,結果這件小事你一直記得,多少年都放不下。但如果有一次,又發生了這種小事,你表達了怒氣,然後你發現,不僅你覺得真暢快,對方也沒有惱火,甚至你們的關係可能還變得更好了。

    這是攻擊性的一個根本功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18年投資什麼草本花卉最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