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BERARE-黃靖軒
-
2 # 小悟悟1
這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應該教會孩子當自強,問問他自己的想法,再從中誘導孩子走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要讓他明白強大自我,才能不被欺負,強大自我有精神上的強大,能承受挫折,有物質物質上的強大,將負面情緒轉化成學習上的動力。這些需要家長去循循善誘!
同時也要安撫當下孩子的情緒,不要讓他太低落,或許帶他出去逛逛聊聊天就好了,也要讓她覺得這事不值得一提,對於治熊孩子有熊孩子的方法,你不把他當成一回事,他就不是一回事了
-
3 # HE一HAI
我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也是一名學生家長,在面對校園欺凌時,要勇敢地說“不!”
我用我的經歷來說說我的做法:
首先講講我自己的孩子。當別人家的“寶貝”欺侮你的“寶貝”時,過份的忍讓會被看作是軟弱。你慣著對方一再的強勢欺凌,就是給自己的孩子引來恐懼,或者說是災難。
我女兒剛上幼兒園時,一個大班的男孩子在課間休息時,扯斷了她的玩具。我當時認為那孩子是無意的,小孩子嗎,下次不會了吧。沒有想到,第二天,又是在課間休息時,又是那個頑皮的熊孩子,竟然把我女兒推到水坑裡。
你說,我該怎麼辦?我當時就要求幼兒園老師,把那熊孩子的家長叫到學校,當眾管教他的孩子,向我孩子道歉,並保證以後不再欺負我女兒。
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欺負,哪來的安全感?總是提心吊膽的,孩子怎麼會開開心心地去上學?
再說我的學生。那是十幾年前了,那時學校沒有保安,鎮上總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混混來騷擾女生。
一天晚自習後,我剛剛回到家,就有一個男生來找我,說有三個小痞子到我們高三教室門前抽菸吹口哨唱歌。我剛剛出門,就聽到人聲嘈雜,有人在打架了!原來我班幾個男生看不下去,和對方鬥起來了。我衝到現場,大聲喊“使勁打,別手軟!”對方畢竟是小年輕,自知理虧,趕緊逃了。直到畢業,也沒有人再來騷擾了。
學生到了學校,學校、老師必須保證他們的安全,不能受到欺侮。否則,誰再把孩子送給你學校呢。
最後,作為家長,平時更要細心觀察,多和孩子交流,免得孩子受到欺凌卻不敢反抗,不敢和家長說,以致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像今天看到的一則新聞:廣西北海合浦縣公館中學女生陳琪琪(化名)墜樓死亡一事,身上的筆跡、所留遺書、夾在作業本的字條以及課本上留下的隻言片語,都把死因指向了校園欺凌。
(網傳跳樓的陳琪琪)
國家是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防止校園欺凌的出現,打擊校園欺凌行為,但是家長更要用自己的“慧眼”注意這自己的孩子,免得出現意外。
-
4 # 走過萬水千山2018
孩子教育中,面對欺凌,被欺凌家長如何做?
1.查明原因
孩子被欺負了,哭哭啼啼,先別勃然大怒。首先得查明原因,別看自己孩子哭了,有可能是自己孩子惹的禍呢。問問為啥,查明來龍去脈,誰的原因,過程怎樣,那點做對了,那點做錯了,查明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妥善解決。
2.耐心撫慰
孩子對的地方進行肯定,錯的地方認真糾正,孩子的世界,打打鬧鬧很正常,不要覺得大不了,認真撫慰孩子,用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勸慰、撫慰孩子。哭的,別哭了,叫的,不要叫了。檢視是不是有傷情,若有,及時去門診處理。
3.告之方法
一邊撫慰,一邊耐心告訴孩子處理的方法。告訴孩子正確的人與人的交往方式,家長不要指責,不要意氣用事,儘量科學處理,這對培養孩子正確處理問題很重要。有的家長主張:以牙還牙。不妥。孩子還要交往,孩子的事孩子自行處理最好。有的家長主張:隱忍。也不妥,助長對方歪風邪氣也不行。要公平指出自己孩子的錯誤,肯定正確成分,也不要一味指責對方,要理性地教孩子要有愛心,學會原諒和包容,這樣的情況一般是偶然的。但如果是經常被欺凌,告訴孩子不能一味忍讓,但不是動手,可採取及時報告老師等方式處理。
4.切忌介入
孩子的世界,大人不要介入。孩子們之間自有孩子的章法,自有孩子的遊戲規則,打打鬧鬧,很正常。無打鬧,無哭叫,不足以叫童年少年。適者生存,讓孩子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方法上可以指導,但揚善為要,切記以怨報怨,無休無止。大人做遠觀者,指導者,不介入。找對方家長麻煩、找老師麻煩的做法,要不得。當然,如果情形比較嚴重,那該找還得找,甚至透過法律手段解決。
-
5 # 知我心理學
想知道在欺凌中家長應該怎麼做?也許我們應該先弄明白為什麼欺凌會產生,從源頭抓住,遠離欺凌。
回覆列表
一定要記住,軟弱是欺凌的催化劑,善良和容忍有時候是不能解決問題。
為防止孩子被欺負甚至造成傷害,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
首先,從小要教育孩子,不可以傷害別人,欺壓他人,“熊孩子”不可教。當孩子遇到他人無理的欺負時,要先警告對方或找老師和家長求助,不要忍。若對方再次騷擾,有能力的情況下要給對方適當的教訓,不能縱容,更不要害怕。
其次,作為家長,當孩子遭受傷害時一定要堅定的保護他,告訴他誰都不應該傷害別人,若對方故意為之,要與對方家長嚴肅表態,並一次性解決問題,當著雙方孩子的面合理的解決,不能再出現第二次傷害。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後盾,若你都不去保護他,他還能相信誰。
當然,平時要加強孩子的身心發展,讓孩子有正確的人生觀,並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強壯的身體,這也是避免孩子被傷害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