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另一隻貓1

    看來樓主必然是文科狀元,晦澀玩味才是魯迅的特色吧,反正我當時讀魯迅難以體會其深度。另一方面時代需求不同了,可能選擇文章的角度就不同了吧,若今日依然階級鬥爭為綱魯迅肯定沒錯啊,一展大旗,現在生活好了文風可能更注重審美而少戰鬥氣息,而且現在的孩子讓他讀百草園社戲之類的也沒有那種共同記憶和感觸了吧,會比較難以理解。(也有可能教育部看網路論戰激烈噴子太多之類的,不想下一代從小培養這種不服就懟的戰鬥意志了,嘿嘿)

  • 2 # 江曉冰1998

    魯迅罵華人左一句奴隸右一句奴才的,然後還什麼做奴隸成癮變成萬劫不復的奴才。太刺眼,太過於針砭(當時)時弊。

  • 3 # 城春草木深S

    讀魯迅的書會產生兩種人。一種是拼命學習,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一種是思想頹廢,整天抱怨國家 抱怨社會的人。

  • 4 # 清風嶺散人

    進課本是教育學生的需要,不進課本也是教育的需要,沒什麼大驚小怪的,又沒有禁售魯迅的書,你可以買給你孩子看麼

  • 5 # 日落月深

    充滿隱喻的文筆,見者心驚。原來是工具,現在有如芒刺在背。認為可以作為我黨的內部培訓必備教材,警醒他們是怎麼倒掉的

  • 6 # 沒看娛樂

    刪掉就對了,他的文章沒有文學價值,有那時間不如學古文呢!古文才是真正意義的有價值,是與我們的文化源泉的繼承!

  • 7 # 塵封2016

    原來用來抨擊舊社會,他的筆是武器,現在社會矛盾很嚴重,貧富差距太大了,他的筆也能諷刺現在的社會,你說還能用他嗎??

  • 8 # 今夜的熊貓589

    刪掉好,上學時全文默寫痛苦死了,錯十個字就不合格。注意這個非常難,比如一句話20個字。你第二個字漏了,你的第二個字是原文第三個字。你的第三個字是原文第四個字,你的第四個字是原文第五個字,也就是說整句話都是錯的,重新默寫。你們在座的試試。漏一個字就給你按全錯是啥滋味。

  • 9 # 陽光146742406

    因為,魯迅先生抨擊的現象又回來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文章已不合時宜!再發展下去,秦檜也會變成英雄,寫進教材,真不可思義!!!

  • 10 # 程林26

    讀書的時候對魯迅的文章有一種厭煩,總有一種無形的學習壓力。五四新文化運動初期的白話文與當今的文風有很大的不同,閱讀起來總有點生澀,再加上語文老師分析拆解,中心思想,階級壓迫,革命精神,總給我一點窒息的感覺。那時對魯迅是非常牴觸的。隨著年歲增長,逐漸瞭解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來龍去脈,熟悉了眾多文學大家的歷史脈絡,終於明白了魯迅的絕對地位,再加上接觸到各種的評論文章,如今開始關注魯迅,甚至愛上魯迅。新文化運動,提倡白話文,開啟思想啟蒙,用文學救國救民,影響如此深遠。魯迅敢於說真話,用犀利的文筆針砭時弊,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就算在教科書裡減少了文章數量,新一代也完全可以在課外閱讀中補上,因為缺少了魯迅,現代文學是嚴重殘缺的。當然還有胡適、陳獨秀、郁達夫、郭沫若、巴金、老舍、沈從文、張愛玲,等等等等,能讀懂現代文學,讀懂歷史,方能面向未來。

  • 11 # 醉心創作

    確切的講,可能是刪了一部分,也就是講比重有所降低了吧——

    至於為何要那樣,可能有關人士出於以下考慮:

    1、給另外一些人士一個登臺亮相、揚名立萬的機會!畢竟教材也須與時俱進,教材是個反映社會時代及人們生活的萬花筒,需要一定的新鮮元素注入;

    2、先生文章的殺傷力巨大,儘管寫於幾十年前,針對的也是數十年前的時代、社會及人,但是骨感的現實告訴我們,即便是若干年的今天,與彼時彼境還是有相當大“交集”的,故而有人認為代入感很強。顯然在他們看來,這種代入感是那麼的令人如坐針氈,那麼的與主調(他們一廂情願認為的“基調”)格格不入……於是乎只能委屈一下先生,讓他老的大作一邊涼快去好了——

    3、或許是不想落一個“不作為,空領祿,光吃餉”的口實,讓有的人無話可說吧!

    ……

    總之原因多多,我們能做的可能就是:

    願先生大人大量,不要太往心裡去!!

  • 12 # 仁和之八戒

    小學中學課本里的文章小的時候不懂,現在全都變成現實。莫泊桑的項鍊 我的叔叔于勒 魯迅的少年閏土 那個不是我們現實的模樣 不得不說 教育部課本里選文章的那些人才是大佬 多少年前就預示到我們的人生軌跡 看來要多讀書啊

  • 13 # 神采奕燃

    前段時間看到小學三年級課本里一篇課文,說什麼讓孩子幻想晚上一些動物植物啥的參加舞會,還讓孩子背下來,心裡怒火中燒,這TM什麼玩意,教孩子胡思亂想,脫離現實嗎?把孩子教成神經病?

  • 14 # 南山春意

    應該把愛黨愛國的英雄人物事蹟作為第一課,錢學森,楊利偉,王偉等等都是教育下一代的好材料,還有把日本侵略中國的事添上課本,讓後輩永遠記住歷史,記住日本的罪行,讓他們知道日本永遠是我們的對手而不是朋友

  • 15 # 華龍新觀點

    魯迅是該走下神壇了!

    親愛的讀者,如果你一看這個觀點,還沒有讀完文章就開噴,那麼,魯迅真的要下課了,而且,假如魯迅從課本上消失,你還將承擔萬萬分之一的責任。

    如果你還要反問為什麼?

    我就告訴你,因為你不理性!

    現在這個社會需要理性和客觀,當你不能理性、客觀看待和處理問題的時候,要麼人家避開你,要麼你自己默默離開!

    也許 ,你會再反駁我,說我批評魯迅是不理性的作家!?

    我會堅定的告訴你,我永遠不會說魯迅不理性,反而,我說魯迅很理性。

    魯迅時代,中國是一個動盪的、沒落的時代,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代,是一個最不讓人理性的時代。

    但是,魯迅卻非常理性,理性到放棄留學歸來的高超賺錢的醫術,卻要從事從頭再來窮潦的文學創作,發誓要喚醒沉睡的華人,要吶喊人們“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所以,魯迅生在一個不理性的時代,卻如此理性,因為他懂得:那時候治人身比治人心更重要,這才是理性的,這才是偉大的,這才是他成為一代文學巨匠的根本。

    但是,我一定要說,很多讀魯迅文章的人不一定理性。

    首先,魯迅是人,不是神,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我也認同。

    但是,當有人硬要將魯迅的文學藝術價值上超李唐、下超紅樓的時候,就是不理性,此時,魯迅就不是文學巨匠,而是文學巨神。

    同樣,有人把魯迅比作時代鬥士,有很高的時代價值,我也認同。

    但是,當有人硬要將魯迅樹為革命的偶像,有永不落的精神,萬丈Sunny,這又是神化。

    魯迅在一段時間裡確實被神化過,讓魯迅走下神壇迴歸作家,這是理性需要,也是時代需要。

    我希望,任何時候、任何人都不要、也不能上神壇,否則,就是一個時代和民族的悲哀。

    如果僅僅是為了讓魯迅從神壇上走下來,減少課本魯迅文章的篇幅,這就很理性和正常,同時適當增加魯迅同時代作家的文章,特別是與魯迅意見不同的作家文章,可以對比,這叫話聽兩面,才明事理。

    我反對魯迅的文章從課本里消失,魯迅從神壇上走下來,仍是很有分量的作家,消失則等於否定。

    與魯迅同時代的代表作家有很多,例如:朱自清、沈從文等,如果魯迅與他們的文章在課本數量上差不多,就不是讓魯迅的作品從課本上消失,而是正常,這是理性迴歸,而恰恰課本上滿是魯迅文章的時代則不正常。

    有人會繼續糾結魯迅精神,尖筆辣墨,說任何時代都需要,這不錯。

    但是,批評重要,理性更重要。任何時代需要批評,更需要理性。

    當批評理性的時候,不需要魯迅;當批評不理性的時候,更不需要魯迅;當理性批評且無懼批評的時候,魯迅自然會回來。

    我們需要理性,理性的看待魯迅,魯迅不會消失,也不會再上神壇。

  • 16 # 樓靈峰

    因為有些人害怕啊!魯迅的東西對當政的人來說殺傷力太大了!話說過來,我們現在社會還真的跟魯迅筆下的描述一摸一樣!

  • 17 # 李錫福

    刪掉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做賊心虛的表現,害怕老百姓學習魯訊先生的鬥爭精神。既然自己沒有過錯,沒有做過對不起黨,對不起人民的事情,就不怕老百姓指責,讓人民大眾監督各級政府的執政過程,做讓廣大民眾放心的官員,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做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敢為愚子牛。”的人!

  • 18 # 李繼明

    原因有二:一、魯迅先生的文章難懂;二、時代發展的需要。

    應該是調整,並沒有把所有的文章都刪了,我沒有做過調查研究,不清楚具體調整的是哪些篇目,但我對此也理解得不夠透徹。

    我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章,所以,接觸得相對來說多一些。的確,開始接觸魯迅先生的文章,有生澀之感,讀起來也不是那麼順溜。

    魯迅先生的文章不論從思想性還是文學性,都極有開創性的,魯迅先生在中國文學史上,有著不可逾越的位置。我們說經典,並不是經典本身無法超越,經典具有開創性,經典的價值是開創性而非成熟性。

    魯迅先生的文章之所以難讀,關鍵是他的文章半文不白的。我覺得調整魯迅先生的文章大機率有這個原因,魯迅先生的文章,我讀過多遍,甚至可以說談得上玩味。所以,讀起來才會無障礙,讀起來才會有滋味。

    魯迅先生所描述的內容與現在相去甚遠,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經典固然是經典,但經典也得為發展做出一些讓步,為進步做出一些讓步。試想,如果魯迅先生是教材的編撰者之一,他也會有這樣的共識。按照魯迅先生的脾氣,調整的力度只會更大不會更小,這樣一想,就是深得魯迅先生的精髓了。

    我們有一個誤區,好像“舊”的就好,人們甚至在感慨當年的大師這麼多,現在沒有大師。其實這是一個悖論,恰恰相反,當年的大師少,寥若星辰,所以才特別突出。君不見現在就連高考作文都牛文輩出,魯迅先生自己都有這樣的思想,讓舊的事物給新生事物讓位,和先生的思想並不相悖。

    我認為對魯迅先生的做調整,原因有二:先生的文章難懂;時代發展的需要。

  • 19 # 坤113198141

    主要是他的文章內容折射意思,可以說是現在社會的體現。容易讓人找到共鳴,這也是社會退步的一種表現。希望這種現象慢慢好起來

  • 20 # 手機使用者52527787375

    隨著一批真正的大師逐漸被人們所瞭解,再把他捧那麼高,就顯得有些不和時宜了。自討沒趣,下架了那是有自知自明。什麼郭沫若、李自成、洪秀全這人渣早就應該丟進垃圾桶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孫子出生怎樣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