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您講個我小時候的故事吧:
我從小和您女兒一樣,也是很內向,不願主動溝通的性格。我剛上幼兒園的那天,忘了是什麼原因和一個小朋友起了衝突,那孩子用牙狠狠的咬了我手臂一口,當時就滲血點了。這個事件正好被老師發現,我大哭不止,放學後老師找到了我們的家長,對方家長特別不好意思的道歉。我父母也接受了對方的道歉--那個年代普遍人心單純,甚至都沒有提到賠償什麼的就回家了。
事後我媽就教育我,說下次他再咬你,你一定也回過去咬他
我眨眨眼睛回覆我媽說:我不想咬他
我媽:為什麼?
我:那樣小朋友該多疼啊!
我媽:......
再來說您女兒的問題吧。您在教育女兒上廁所這個事件上,走錯了兩步。
第一,您只是按照成人社會的競爭法則去告訴女兒,有尿別憋著,你自己不處理好吃虧的是自己。
您的女兒才四歲,按照發展心理學上的說法,她這個階段對於道德的理解和認知,處在“他律”階段,什麼意思?就是老師家長這些權威說的話就是真理,我必須無條件服從!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性格內向的寶貝更是如此,因為他們不想給自己惹麻煩。所以您初次的溝通,沒有直擊她“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而直接給出了“你應該怎麼做”的答案,這是讓孩子難以信服的。甚至會讓她對自己一直遵循的道德觀產生懷疑。注意,孩子很多情況下是無法理解成人的邏輯和道德判斷的。就像我媽讓我咬回去,是一種報復的處理方式,但在我看來,那是不對的,會傷害到小朋友。也許您的女兒也會想,我這樣做,別的小朋友該多難受?他們該怎麼辦?
第二,您是否定了孩子心目中老師的“權威”形象,無論是說不用理會老師數數,還是第二次說老師是開玩笑,這都讓孩子心中的自我感受崩塌。這種衝突(我到底改聽誰的?)她目前還無法承受。
其實這和成人世界也是一樣的。比如員工,一種是循規蹈矩,一種是桀驁不馴。如果我說,你們下班之前不完成某某工作,就要交罰款。兩種人的處理方法也不同,桀驁的人想,他敢扣我錢我就和他拼命。但規矩的人,就會必須完成這些,甚至在完不成任務的時候感到焦慮。如果這時候你勸他,別聽領導的,他就是嚇唬你呢,這怎麼可能完的成,不會扣錢啊你別做了沒事,這種勸導對他會起效果嗎?不會,相反他會從心理上和你產生距離感,覺得你在教他消極怠工,覺得你愈發不可信任。
所以說到這,您明白孩子為何在事件的最後和您產生距離了麼?
最後說說解決辦法吧,題主應該去慢慢消化下,在處理和女兒關係上的行為方式。
我建議您,第一步,走進她的心理,先要做到認同感受。(寶貝,你願意和我講講為什麼要這麼做嗎?你是不是也考慮到別的小朋友沒有廁所上?媽媽很欣賞你願意為別人考慮的做法,你是個善良的孩子)你這麼做,是先修復關係,取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步,不要著急,不要逼問,順其自然。有時家長覺得,經常陪孩子玩,經常和他說話就是建立良好溝通了?其實不然,往往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沒有get到正確的點。堅持嘗試著理解和認同孩子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讓她明白我懂你為何這樣做。
第三步,當你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再丟擲你的觀點和孩子討論,但是,不強求不強求不強求,讓孩子自己做出她認為正確的選擇。這裡我也想特別提示很多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用總擔心與人無爭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在社會上吃虧。每種性格和特質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能瞭解他人的感受,也許他將來就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心理諮詢師了?這都不好說,很多最新的證據也表明,人格特質會隨著年齡增長,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當然,為了培養孩子一定的競爭意識,你可以日後找機會,讓她慢慢參與到一定的體育運動中。團隊運動可以很好的培養競爭和合作。初期,你甚至可以在家去模擬一下,先從一些溫和的開始,比如分組下棋,畫畫,過度到拔河,分組踢毽子,雙人合作,和爸爸競爭的遊戲。有機會可以嘗試室外的活動。遊戲永遠比直接的說教,比如“你必須和小朋友搶” 這樣來的直接和好接受一些
結尾處,請允許我反駁您三個觀點
其一,您女兒的內心其實挺強大,她若毫無主見,只會服從,為何還會對您說以後不想再和您說這事之類的話呢?也許她不是怕小朋友欺負,而是天生氣質讓她與人無爭。作惡容易,但慈悲真的很難。我們沒必要把個人判斷強加在孩子身上。她可能是隻是限於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沒法真正去和你溝通,而非總是給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其二,很遺憾,我真不覺得當下國內有什麼好的書籍能夠對症下藥。特別是各路門派五花八門,還有的沒有真正實戰就敢去蒙家長,有如毒奶,看了不如不看
其三,我在幼兒園和早教系統都呆過,其實我挺理解您說的老師的“不妥”做法。有時對行為很調皮的孩子,不採取點輕微“嚇唬”的技巧,是很難管理的,只不過恰巧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您的孩子。建議您放下成見,去嘗試和老師溝通下 您的想法,您孩子的情況。記住,老師是除了您之外現階段孩子非常尊重的權威,有時讓權威對話孩子,比您甚至更有效。這也是我之前反覆和很多家長講的家庭-學校-個體的配合
祝您成功
以上
先給您講個我小時候的故事吧:
我從小和您女兒一樣,也是很內向,不願主動溝通的性格。我剛上幼兒園的那天,忘了是什麼原因和一個小朋友起了衝突,那孩子用牙狠狠的咬了我手臂一口,當時就滲血點了。這個事件正好被老師發現,我大哭不止,放學後老師找到了我們的家長,對方家長特別不好意思的道歉。我父母也接受了對方的道歉--那個年代普遍人心單純,甚至都沒有提到賠償什麼的就回家了。
事後我媽就教育我,說下次他再咬你,你一定也回過去咬他
我眨眨眼睛回覆我媽說:我不想咬他
我媽:為什麼?
我:那樣小朋友該多疼啊!
我媽:......
再來說您女兒的問題吧。您在教育女兒上廁所這個事件上,走錯了兩步。
第一,您只是按照成人社會的競爭法則去告訴女兒,有尿別憋著,你自己不處理好吃虧的是自己。
您的女兒才四歲,按照發展心理學上的說法,她這個階段對於道德的理解和認知,處在“他律”階段,什麼意思?就是老師家長這些權威說的話就是真理,我必須無條件服從!聽話就是好孩子,不聽話就是壞孩子。性格內向的寶貝更是如此,因為他們不想給自己惹麻煩。所以您初次的溝通,沒有直擊她“為什麼要這麼做”的原因,而直接給出了“你應該怎麼做”的答案,這是讓孩子難以信服的。甚至會讓她對自己一直遵循的道德觀產生懷疑。注意,孩子很多情況下是無法理解成人的邏輯和道德判斷的。就像我媽讓我咬回去,是一種報復的處理方式,但在我看來,那是不對的,會傷害到小朋友。也許您的女兒也會想,我這樣做,別的小朋友該多難受?他們該怎麼辦?
第二,您是否定了孩子心目中老師的“權威”形象,無論是說不用理會老師數數,還是第二次說老師是開玩笑,這都讓孩子心中的自我感受崩塌。這種衝突(我到底改聽誰的?)她目前還無法承受。
其實這和成人世界也是一樣的。比如員工,一種是循規蹈矩,一種是桀驁不馴。如果我說,你們下班之前不完成某某工作,就要交罰款。兩種人的處理方法也不同,桀驁的人想,他敢扣我錢我就和他拼命。但規矩的人,就會必須完成這些,甚至在完不成任務的時候感到焦慮。如果這時候你勸他,別聽領導的,他就是嚇唬你呢,這怎麼可能完的成,不會扣錢啊你別做了沒事,這種勸導對他會起效果嗎?不會,相反他會從心理上和你產生距離感,覺得你在教他消極怠工,覺得你愈發不可信任。
所以說到這,您明白孩子為何在事件的最後和您產生距離了麼?
最後說說解決辦法吧,題主應該去慢慢消化下,在處理和女兒關係上的行為方式。
我建議您,第一步,走進她的心理,先要做到認同感受。(寶貝,你願意和我講講為什麼要這麼做嗎?你是不是也考慮到別的小朋友沒有廁所上?媽媽很欣賞你願意為別人考慮的做法,你是個善良的孩子)你這麼做,是先修復關係,取得孩子的信任
第二步,不要著急,不要逼問,順其自然。有時家長覺得,經常陪孩子玩,經常和他說話就是建立良好溝通了?其實不然,往往我們都是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沒有get到正確的點。堅持嘗試著理解和認同孩子生活中的每件小事,讓她明白我懂你為何這樣做。
第三步,當你覺得差不多的時候,再丟擲你的觀點和孩子討論,但是,不強求不強求不強求,讓孩子自己做出她認為正確的選擇。這裡我也想特別提示很多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用總擔心與人無爭的孩子將來就一定會在社會上吃虧。每種性格和特質的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越是這樣的孩子,越能瞭解他人的感受,也許他將來就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心理諮詢師了?這都不好說,很多最新的證據也表明,人格特質會隨著年齡增長,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的
當然,為了培養孩子一定的競爭意識,你可以日後找機會,讓她慢慢參與到一定的體育運動中。團隊運動可以很好的培養競爭和合作。初期,你甚至可以在家去模擬一下,先從一些溫和的開始,比如分組下棋,畫畫,過度到拔河,分組踢毽子,雙人合作,和爸爸競爭的遊戲。有機會可以嘗試室外的活動。遊戲永遠比直接的說教,比如“你必須和小朋友搶” 這樣來的直接和好接受一些
結尾處,請允許我反駁您三個觀點
其一,您女兒的內心其實挺強大,她若毫無主見,只會服從,為何還會對您說以後不想再和您說這事之類的話呢?也許她不是怕小朋友欺負,而是天生氣質讓她與人無爭。作惡容易,但慈悲真的很難。我們沒必要把個人判斷強加在孩子身上。她可能是隻是限於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沒法真正去和你溝通,而非總是給自己的行為找藉口
其二,很遺憾,我真不覺得當下國內有什麼好的書籍能夠對症下藥。特別是各路門派五花八門,還有的沒有真正實戰就敢去蒙家長,有如毒奶,看了不如不看
其三,我在幼兒園和早教系統都呆過,其實我挺理解您說的老師的“不妥”做法。有時對行為很調皮的孩子,不採取點輕微“嚇唬”的技巧,是很難管理的,只不過恰巧這種方法不適用於您的孩子。建議您放下成見,去嘗試和老師溝通下 您的想法,您孩子的情況。記住,老師是除了您之外現階段孩子非常尊重的權威,有時讓權威對話孩子,比您甚至更有效。這也是我之前反覆和很多家長講的家庭-學校-個體的配合
祝您成功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