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注財經八卦的民工

    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來看,首先如果是作為公司,尤其是民營的上市公司,跨行操作的主要動機分為以下:

    1.主營業務變差了,如果不跨行搞個產業,收入馬上要下滑,影響公司以及市值;

    2.很多老闆覺得自己的公司做久了就沒那麼掙錢了,而是靠著主業也掙到錢了,不知道該投資啥好,那就投資個熱點吧,因為這樣可以打概念,無論到底好不好,概念一旦有了,公司的股票漲停或許不是問題;

    3.老闆自己有錢了,會一山望著一山高,比如前幾年,辦公司遠不如買幾套房子掙錢,有錢的還不如投資房子掙錢來的快,這樣會讓很多公司在過程中迷失自我。

    那麼再說為啥公司喜歡炒熱點,一方面炒熱點意味著打廣告,如今的社會,誰不想為自己的企業打一波強勢利好的廣告,投資熱點也側面充分證明公司很好的資金實力;另一方面,如果連個概念或者熱點都沒,企業或者很難去公開市場以及銀行拿到低利息的資金,畢竟去融資首先要問的是資金用途是幹啥,總不能說公司不行,所以要借錢吧,只能說我們需要投XXX專案,當然現在房地產專案市場上是不太能融資了。

    以上,不完全也不絕對,僅供參考。

  • 2 # 佛系才能

    我舉一個上市公司的例子,具體名字就匿了。他們現在想要收購一些有潛力的公司,其目的是開拓新的盈利點。因為在原本的行業裡他已經很難有進步了,綜合考慮投入產出,還是做新專案更划算。

    如果一件事做到優秀需要十分力,做到極致就可能要百分力。如果沒有特別的情懷,轉方向其實是一個性價比相對高一些的選擇!

  • 3 # 遁逃者

    1、炒房熱流行,那是因為過去20年來炒房真的非常賺錢。

    我之前曾經研究過,A股2018年度虧損的上市公司多達450家,盈利不到1000萬的有102家,也就是說552家上市公司的盈利在一線城市買不起一套普通的房子。而且A股多次出現上市公司賣房子保業績、保殼的情況,而早年在大城市買房的上市公司也是有不少隱形資產,關鍵時刻能救命啊。

    2、很多企業跨行業操作,不是真喜歡,而是蹭熱點

    5、6年前,A股上市公司流行併購網遊、手遊公司,流行參股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和P2P平臺,3、4年前,A股上市公司流行參股虛擬現實公司,去年開始,A股上市公司又流行參股區塊鏈和金融科技,幾年一度流行種植大麻,這些公司為什麼這麼做?因為資本市場流行這個啊,熱點,公司市值很快可以炒高,哪怕市值不翻倍,漲個幾十個點,那都是好多個億啊,這裡面到底水有多深,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3、有些企業跨行業操作,也不是真喜歡,而是利益交換

    最典型的就是某著名地產企業,在有些事情確定之後,就大力投資足球,所在俱樂部屢屢為國爭光,如果單獨算俱樂部這塊的話,肯定是虧錢的,那麼為什麼這麼幹呢?東邊虧錢西邊補啊。mp拍得好,投進去1塊錢,收回來不知道多少倍,那些老闆精明得很!

    4、造車熱?新能源汽車吧,都是補貼惹的禍!

    幾年前,很多“磚家”說新能源車是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機會,結果呢?國家到地方紛紛補貼新能源汽車,然而,我們造出來的車質量如何,效能如何?能靠著這個實現彎道超車麼?明白的人應該都明白。對了,賈躍亭也造車,不過呢,是PPT造車,他到底是為了什麼造車,買樂視網股票的人想必現在也都明白了。

    提到新能源車,不能不說光伏產業,得益於行業政策,這個行業曾經有過施正榮、李河君、苗連生三個超級富豪,結果現在呢?

  • 4 # 財智成功

    有句話相信大家都聽說過:“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上天”。

    很樸素的道理,卻是很多問題的答案。資本都不傻,都想成為能站到風口的豬,從而飛上天空。換句話講,資本逐利,哪裡利潤最高就向哪裡聚集。

    成功的企業家往往非常關注新聞聯播,從中瞭解政策方向,把握社會發展脈絡,尋找投資機會。

    機會總是稍縱即逝,既然法律不禁止,利潤又豐厚,誰又不想多賺點錢呢?

    能炒房的時候炒房,不僅很多個人炒,還有很多公司炒,僅上市公司投資的房產就高達萬億市值。踏踏實實做實業的公司很多都虧損了,但是炒房的個人和公司起碼都實現了浮贏。近日網傳某南韓公司持續虧損退出中國市場,結果賣了一棟樓,淨賺數十億。如果這家企業當時沒選擇拓展業務,而是選擇了炒房,那麼到今天是不是會更加風光?

    至於造車熱也很好理解,新能源車是方向,無人駕駛是未來,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市場,有著無限的發展潛力。能早一天加入,就能早一天佔據優勢,未來就有希望從中分一杯羹,企業生命週期也能大大延長。

    實際上,不是企業喜歡跨行業操作,而是國內各行各業存在普遍的產能過剩。靠從事的行業難以維持長期發展,還要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有遠見的企業就會未雨綢繆。儘可能的賺取利潤,儘可能拓展新業務,東方不亮西方亮,多條路走路更穩當。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講,企業不務正業當然是錯誤的,但是我們更應該反思。為什麼很多行業踏踏實實經營的企業難以生存,融資難融資貴。為什麼偷稅漏稅的企業,造假售假的企業坑蒙拐騙的企業反而活的更滋潤。正是市場不夠規範,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才導致企業壽命過短,讓企業不敢靜下心搞研發,才會想著賺快錢,搞多元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九七之後香港電影就衰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