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小小二

    喜歡名牌是一種心理;炫耀名牌是另外一種心理。享受名牌是一種心理,對名牌的感情依賴是另外一種心理。劉春雄老師說,追捧名牌是源於內心的不自信或者自卑感。我們在審視中國企業的時候,同樣也應審視中國消費者的消費心智。國民消費心智不成熟,企業的營銷就不可能成熟,同時,國民消費心智的不成熟,也為企業在營銷上的忽悠行為,創造了市場。​

    早上開車上班,聽到廣播中一條訊息:跨國奢侈品生產基地紛紛從中國撤出。原因竟然是中國消費者不接受“中國製造”的奢侈品。​

    雖然對於此類行為,我有心理準備,但這條訊息仍然讓我吃驚。​

    10多年前,跨國公司紛紛把製造基地遷到中國,但奢侈品企業不敢。第一個吃螃蟹的,是美國入門級奢侈品牌Coach。1996年,Lew Frankfort坐上CEO的位置,接管Coach之後,不僅著手於提高品牌的檔次,另一方面,也開始降低生產成本,開始印上了“中國製造”。逐漸的,Coach在美國的工廠,一個個關閉,取而代之的,是中國的加工夥伴。由於公司對質量的嚴格管理,消費者照樣買單。從2000年公司股票上市到現在,Coach的銷售額和利潤連年增長,把股東們的嘴都笑歪了。前年,雖然美國經濟整體蕭條,但Coach仍脫穎而出,在商業週刊評選的五十家最出色的美國公司中名列第一。​

    看著Coach賺得盆缽滿盈,歐洲奢侈品牌心急如焚。可他們卻不能像Coach那樣大大方方地說中國造就中國造。多年來,歐洲奢侈品牌大肆宣揚他們的製造工藝如何傳統,工匠的技藝如何精湛,就差直接說,做包包是法華人和義大利人DNA裡的特質,別人學不來。話說到這份兒上,卻又想用“中國製造”,還真麻煩。可利潤的誘惑力終究不可抗拒。歐洲的奢侈品牌們就秘密在中國生產包包。如何做到在中國生產,卻貼著義大利或法國製造的標籤呢?辦法有很多,包在中國做好,就差提手沒上,運到義大利上好後,就成了成色十足義大利製造。或是“Made in China”標籤貼在包裝盒上而不縫在包裡,運到國外後再換標籤。現在,奢侈品牌的產地標籤越做越小,藏得越來越深,有的乾脆找不到。​

    有一個資料,世界六成奢侈品已經由中國製造。從普通商品的“中國製造”到奢侈品“中國製造”,這表明世界對“中國製造”已經能夠超然接受。​

    然而,現在在中國傳出的訊息卻是:對“中國製造”奢侈品,86%中國消費者不買帳。​

    另外一個訊息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奢侈品LV,因為普及程度太高,已經有一些高收入的消費者不感興趣了。​

    中國是世界上奢侈品增長最快的國家,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佔市場份額的10%,甚至可以說中國奢侈品市場救了奢侈品企業。​

    世界上奢侈品消費第一大國是誰?是日本。據說,日本消費者購買時,一定要有醒目的標誌。歐洲消費者購買時,是不關心標誌的。歐洲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是為了滿足自己使用的需要;日本消費者購買奢侈品,是為了滿足讓別人自知的需要。華人雖然全民抗日但在這一點上,卻與日本高度吻合。​

    為什麼世界最大的奢侈品企業在歐洲,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費國在亞洲,這很值得深思。​

    一個國家的品牌,在另一個國家制造,品牌價值就會發生變化。這個問題,美國學者早就做過研究。比如,美國品牌在中國製造,品牌價值會相應下降。中國品牌在美國製造,品牌價值會上升。海爾在美國建廠就是如此。​

    這就是“Made by”受“Made in”影響。“Made by”是企業品牌,比如“Made by Apple”、 “Madeby Sony”。“Made in”是產地品牌,或國家品牌、或產業品牌,比如“Made in china”。​

    現代國際化分工,跨國公司的技術中心、設計中心、製造中心與營銷中心分設世界各地,比如,某個跨國公司技術中心在矽谷、設計中心在倫敦、製造中心在中國、營銷中心在紐約。​

    一般來說,技術中心、設計中心和營銷中心設在發達國家,唯獨製造中心往往在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

    在“中國製造”的聲譽沒有得到國際社會承認之前,跨國公司是很小心的。但由於中國製造成長太快,甚至有些壟斷了某些行業製造。​

    “Made in”得到承認是“Made by”得到承認的前提。國際名牌出自發達國家,這種現象很正常。很多人認為中國企業不爭氣,沒有做出世界品牌,這是冤枉了中國企業。​

    誰對“Made in china”不認同呢?我原以為什麼主要是國外的消費者。現在看來,我錯了。最不認同“Made in china”的不是老外,而恰恰是華人自己。我估計跨國奢侈品企業也很奇怪,竟然有高達86%的華人拒絕在中國製造的奢侈品。​

    老外看低中國企業不可怕,華人自己都看不起,才最可怕。​

    我曾經說過,沒有國家和國民的認同,不可能有品牌的認同。這句話原是針對老外說的,現在看來更是針對華人自己說的。​

    連自己都不認同自己,怎麼指望別人認同呢?當華人有集體自卑感時,我們怎麼指望別人認同呢?​

    智利知識界的領袖薩扎拉.班迪博士說:“落後和不發達不僅僅是一堆能勾勒出社會經濟圖畫的統計指數,也是一種心理狀態。”​

    中國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華人的心理狀態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歌手妖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