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迴歸,可能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
近日,多家數碼媒體和爆料人士(Guidingdroid、VoiceHQ、Slashleaks、數碼閒聊站等)突然曝光了華為下一代旗艦 P50 系列的大量資訊。原本撲朔迷離的華為 P50,在兩天之內變得清晰可見。
但在大量情報被披露後,營銷號與 “熱心網友”編織的資訊噪音也隨之而來,在今天的文章中,小迪會一一介紹目前 P50 的洩露訊息,並逐一甄別那些可能性較少的情報。
全新設計
華為 P50 流傳最廣的訊息,莫過於全新的機身設計,作為華為雙旗艦序列中調性偏向時尚的機型,華為 P 系列從一開始就無比強調 “檔次感”,從 P7 的極致輕薄,到 P10 的多色金屬,再到 P20 的天空之境,P 系列一直是華為手機設計的門面。
這次華為 P50 也沒有讓我們失望,根據 @Guidingdroid 曝光的機身正面照,P50 依舊分為了普通版、Pro 版和 Pro + 三個版本,機身尺寸分別為 6.1-6.2 英寸、6.6 英寸和 6.8 英寸,屏佔比相較 P40 有所提高。
隨著機身尺寸的加大,P50 的螢幕曲率也跟著升級,普通版為微曲屏,P50 Pro 與 Pro + 均是曲面屏,並且 Pro + 採用了和 P40 一樣的 “四曲滿溢屏”設計,P50 Pro + 的流出規格為 159x73x8mm,相較 P40 Pro + 薄了一些。
但曲率還不是 P50 的提升重點,“藥丸屏”的消失才是最大驚喜。此前華為在前置攝像頭上額外配置了一枚景深攝像頭 + 紅外感測器,導致前面板需要多開一個孔,勸退了一批顏值控。但在 P50 的流出圖上,我們沒有看到熟悉的 “藥丸屏”設計出現,@VoiceHQ 洩露的渲染圖也變相暗示了這一點。
雖然從 “藥丸”到 “挖孔”是件好事,但華為取消景深攝像頭的動作,不禁讓人擔心 P50 的自拍效果。不過單攝像頭未必就不能拍出好照片,以三星 S20 Ultra 為例,它也採用了單攝像頭居中設計,但三星透過 “四合一”等技術,成功模擬出不同焦距下的人像效果,至於硬體級前置虛化功能,華為可能認為大部分消費者很少用到,用演算法彌補即可。
除了前面板的改動外,華為也變更了 P50 後置攝像頭的排佈設計。根據一張由 @Slashleaks 曝光的真機諜照顯示,P50 的攝像頭陣列將從 “麻將牌”轉為長條狀。
但在這張諜照上,P50 的前置攝像頭為左上角,和目前掌握到的大多數資料衝突,所以它不排除是網友 P 圖的可能。雖然有網友表示,圖片中手機後蓋顯示的 “GEESINS”字樣和攝像頭的六個圓點,均是華為工程機的標誌,但小迪並未在搜尋引擎上找到相關資訊。
既然說到攝像頭,P50 的拍照能力自然值得我們期待。根據小迪的猜測,此次華為將進一步改良變焦效能,並改善華為手機在影片拍攝方面的一貫弱勢,Mate40 中部分捨棄的光學防抖和廣角端,可能會被 P50 重新撿起。
但針對傳聞已久的 “液態鏡頭”,小雷可以明確地表示不可能。
相較於傳統的鏡頭位移變焦,液態鏡頭可以像人眼那樣改變弧度實現自動變焦,華為甚至已經提交了液態鏡頭的相關專利。但目前液態鏡頭較差的光學特性(色散、畸變)等問題無法解決,華為使用液態鏡頭的傳聞也不是一天兩天,事實上,手機搭載液態鏡頭的傳言已經有了十餘年曆史,液態鏡頭已經是一個經典謠言,P50 搭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百瓦快充?
P50 機身設計取得長足進步,去年陷入停滯的快充也終於能趕上主流水平。根據以往爆料度極高的博主 @數碼閒聊站的訊息,華為入網了一款最高支援 135W 快充的充電頭,有可能就是 P50 系列的附贈充電頭。
儘管華為在 2020 年並未大肆宣傳快充,但從技術角度看,P50 支援百瓦快充的可行性很高。在 65W 區間,友商已全部採用多電芯方案,多電芯方案雖然損耗大一些,不過多個電池一同充電可以顯著提高速度,但華為依然在單電芯的基礎上實現了 66W 快充,這說明華為的電池技術能讓單電芯電池承受更高的功率輸入。
到了 120W 的領域,各大品牌為了提高快充功率,都免不了對電池和電路做深度的技術改造——多極耳、高倍率電池、三電荷泵並聯等技術應運而生。而華為只需將成熟已久的多電芯技術應用,就能達到百瓦快充,當然,散熱要求也會讓華為改變電荷泵與電池的設計,但難度並不如友商那樣大。
華為的迴歸
在華為受到制裁、忍痛割讓榮耀之後,2021 年華為能否繼續推出旗艦機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此次 P50 系列大量資訊的披露,似乎是在安慰那些數碼愛好者:不要著急,華為還沒有倒下。
雖然目前洩露的情報並沒有對 P50 的具體配置做出進一步解釋,尤其是在處理器方面。但我們可以看到,在手機業務遭到重大打擊後,華為並沒有停下腳步,半導體、自動駕駛、作業系統…… 近幾個月華為在這些領域收穫頗豐,側面證明了他們一直在埋頭研發,外界的輿論並未動搖他們。
不管 P50 最終以何種姿態問世,它背後蘊藏著的不屈精神值得敬佩。小雷也希望華為能夠王者回歸,用更加優秀的產品重新徵服市場,向世界展現華為的先鋒技術。
華為的迴歸,可能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
近日,多家數碼媒體和爆料人士(Guidingdroid、VoiceHQ、Slashleaks、數碼閒聊站等)突然曝光了華為下一代旗艦 P50 系列的大量資訊。原本撲朔迷離的華為 P50,在兩天之內變得清晰可見。
但在大量情報被披露後,營銷號與 “熱心網友”編織的資訊噪音也隨之而來,在今天的文章中,小迪會一一介紹目前 P50 的洩露訊息,並逐一甄別那些可能性較少的情報。
全新設計
華為 P50 流傳最廣的訊息,莫過於全新的機身設計,作為華為雙旗艦序列中調性偏向時尚的機型,華為 P 系列從一開始就無比強調 “檔次感”,從 P7 的極致輕薄,到 P10 的多色金屬,再到 P20 的天空之境,P 系列一直是華為手機設計的門面。
這次華為 P50 也沒有讓我們失望,根據 @Guidingdroid 曝光的機身正面照,P50 依舊分為了普通版、Pro 版和 Pro + 三個版本,機身尺寸分別為 6.1-6.2 英寸、6.6 英寸和 6.8 英寸,屏佔比相較 P40 有所提高。
隨著機身尺寸的加大,P50 的螢幕曲率也跟著升級,普通版為微曲屏,P50 Pro 與 Pro + 均是曲面屏,並且 Pro + 採用了和 P40 一樣的 “四曲滿溢屏”設計,P50 Pro + 的流出規格為 159x73x8mm,相較 P40 Pro + 薄了一些。
但曲率還不是 P50 的提升重點,“藥丸屏”的消失才是最大驚喜。此前華為在前置攝像頭上額外配置了一枚景深攝像頭 + 紅外感測器,導致前面板需要多開一個孔,勸退了一批顏值控。但在 P50 的流出圖上,我們沒有看到熟悉的 “藥丸屏”設計出現,@VoiceHQ 洩露的渲染圖也變相暗示了這一點。
雖然從 “藥丸”到 “挖孔”是件好事,但華為取消景深攝像頭的動作,不禁讓人擔心 P50 的自拍效果。不過單攝像頭未必就不能拍出好照片,以三星 S20 Ultra 為例,它也採用了單攝像頭居中設計,但三星透過 “四合一”等技術,成功模擬出不同焦距下的人像效果,至於硬體級前置虛化功能,華為可能認為大部分消費者很少用到,用演算法彌補即可。
除了前面板的改動外,華為也變更了 P50 後置攝像頭的排佈設計。根據一張由 @Slashleaks 曝光的真機諜照顯示,P50 的攝像頭陣列將從 “麻將牌”轉為長條狀。
但在這張諜照上,P50 的前置攝像頭為左上角,和目前掌握到的大多數資料衝突,所以它不排除是網友 P 圖的可能。雖然有網友表示,圖片中手機後蓋顯示的 “GEESINS”字樣和攝像頭的六個圓點,均是華為工程機的標誌,但小迪並未在搜尋引擎上找到相關資訊。
既然說到攝像頭,P50 的拍照能力自然值得我們期待。根據小迪的猜測,此次華為將進一步改良變焦效能,並改善華為手機在影片拍攝方面的一貫弱勢,Mate40 中部分捨棄的光學防抖和廣角端,可能會被 P50 重新撿起。
但針對傳聞已久的 “液態鏡頭”,小雷可以明確地表示不可能。
相較於傳統的鏡頭位移變焦,液態鏡頭可以像人眼那樣改變弧度實現自動變焦,華為甚至已經提交了液態鏡頭的相關專利。但目前液態鏡頭較差的光學特性(色散、畸變)等問題無法解決,華為使用液態鏡頭的傳聞也不是一天兩天,事實上,手機搭載液態鏡頭的傳言已經有了十餘年曆史,液態鏡頭已經是一個經典謠言,P50 搭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百瓦快充?
P50 機身設計取得長足進步,去年陷入停滯的快充也終於能趕上主流水平。根據以往爆料度極高的博主 @數碼閒聊站的訊息,華為入網了一款最高支援 135W 快充的充電頭,有可能就是 P50 系列的附贈充電頭。
儘管華為在 2020 年並未大肆宣傳快充,但從技術角度看,P50 支援百瓦快充的可行性很高。在 65W 區間,友商已全部採用多電芯方案,多電芯方案雖然損耗大一些,不過多個電池一同充電可以顯著提高速度,但華為依然在單電芯的基礎上實現了 66W 快充,這說明華為的電池技術能讓單電芯電池承受更高的功率輸入。
到了 120W 的領域,各大品牌為了提高快充功率,都免不了對電池和電路做深度的技術改造——多極耳、高倍率電池、三電荷泵並聯等技術應運而生。而華為只需將成熟已久的多電芯技術應用,就能達到百瓦快充,當然,散熱要求也會讓華為改變電荷泵與電池的設計,但難度並不如友商那樣大。
華為的迴歸
在華為受到制裁、忍痛割讓榮耀之後,2021 年華為能否繼續推出旗艦機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此次 P50 系列大量資訊的披露,似乎是在安慰那些數碼愛好者:不要著急,華為還沒有倒下。
雖然目前洩露的情報並沒有對 P50 的具體配置做出進一步解釋,尤其是在處理器方面。但我們可以看到,在手機業務遭到重大打擊後,華為並沒有停下腳步,半導體、自動駕駛、作業系統…… 近幾個月華為在這些領域收穫頗豐,側面證明了他們一直在埋頭研發,外界的輿論並未動搖他們。
不管 P50 最終以何種姿態問世,它背後蘊藏著的不屈精神值得敬佩。小雷也希望華為能夠王者回歸,用更加優秀的產品重新徵服市場,向世界展現華為的先鋒技術。